67.愚忠?我们误解古圣先贤了!

2023-08-31 08:59:1115:13 1.4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在圣贤的眼中,君臣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忠臣就是死守愚忠吗?什么时候可以挥挥衣袖潇洒离去?一起来学习。


离娄下·第三章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离娄下·第四章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离娄下·第五章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离娄下·第六章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孟子说:“如果国君把臣看成手足一样的疼惜,那么臣看国君也就会好像他的腹心一样,愿意做他的贴身的心腹。”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国人就是路人。如果君把臣看做犬马一样地使唤,一点都不懂得去尊敬去爱护,那么自自然臣看他的君也就看成路人,是一样的,就把你当做一般老百姓没什么两样。君之视臣如土芥,“土芥就是泥土和草籽,一点都不值钱的意思。则臣视君如寇仇;那你既然都不珍惜我们,随时可以杀掉,随时可以轻弃,那么臣看这个国君就跟寇仇一样。各位你读起来没什么,其实说这话还真是惊心动魄。为什么?因为齐宣王是王,齐宣王就是对他的臣视之如土芥的人。在别的章句里面有谈到说,齐宣王过去所敬的臣现在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说旧国不是只有乔木而已,而还有旧臣,就是在说齐宣王。可见得他曾经纳进了很多的贤才,而最后就是把他们视为犬马、把他视为土芥,而后那些人一一地离开了。所以孟子才会在齐宣王面前说这一番话,也就是说,这一番话给有这样的病的齐宣王听,危不危险?这是很危险的呀!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那么这个齐宣王听孟子这样说,他觉得孟子这个话不合礼制,怎么样不合礼制呢?说君怎么视臣,臣都应该要听话的啊!怎么可以把这个国君视为寇仇呢?这是不行的呀!所以他就故意问:你是一个儒者、大儒,那么你一定学过礼,对不对?礼里面有一个规定,说旧君如果过世,那么已经离职的旧臣还得要为旧君服三个月的丧,叫做礼,“为旧君有服。”旧君就是臣已经离职不是现任的,所以那个君对他而言就是旧君了嘛。那么这个旧君过世了,已经离职的臣还要为他的君服三个月的丧。“何如斯可为服矣?”怎么样的君,那个臣才需要为他服丧呢?他是故意这样问的。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说:这个臣对君有谏言,那么他就会去施行;臣有好的建议,良君会照着去实行,叫做“谏行,言听”。接受臣的谏言把恩泽施给所有的百姓。“有故而去”,那么臣因故而离去这个国家,“则君使人导之出疆”,那么君就派人护送他出了这个国境。“又先于其所往”,然后又先派人到他将要去的国家,去宣扬这个臣他有什么德性,在我们国家建立了什么功劳,以便于使这个臣到他将要往、将要去的国家以后,那个国君能够任用他,等于是替这个臣先去他要去的国家去开路。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这个臣去了别的国家三年没有回来,然后才敢把以前拨给他的田里俸禄、那些故居通通收回来,因为那个本来是国有的。就像现在的人当官,国家也会给他官舍,官舍不是说他一离开就把它给收回来,有一个时间。此之谓三有礼焉,那么这样就是一个国君对于良臣,他会有三重的礼遇。如此,则为之服矣。有这样的君,那么他的旧臣就应该为他服三个月的丧。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现在的人为臣,那么他的君不是良君,给他有良谏他也不行,给他任何建他也不听。膏泽不下于民,他的恩泽没有办法推广到以下的百姓,好的东西都放在府库里面自己私藏起来,反而是虐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如果有原因要离开他的国家,那么他的国君就派人把他给追杀。又极之于其所往;然后抓不到,又处心积虑地,派人到将要去的国家先去破坏他的声名,以便于断了他所有的路,让别人不敢录用他;去之日,遂收其田里;他离开那一天马上把的田产俸禄全部都收回来。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这样的人叫做寇仇,强盗仇人一样,对于寇仇还服什么丧啊?

各位听到这个,你要想想看在现场的气氛。一个客卿对着一个诸侯,而且这个诸侯还是不小的诸侯,齐国是大国,随时会让你人头落地,他敢说这样的话。他说:对于君,哪样的君才要服丧?像是这样的君,何必服丧!他等于是把那种古人对于忠的这个误会完全澄清了。所以常常有人说孔孟拍诸侯马屁,是谁这样说?他们到底有没有读书啊?有的人说孔孟对诸侯唯唯诺诺,有没有?在诸侯面前摇尾乞怜。实际上你看这些文字就知道,想想当时的景象,气冲霄汉才敢说出这样的话,比起我们要勇敢果决得多,而且对于百姓公平正义得多!他绝对不是对着诸侯摇尾乞怜,然后对着百姓就摆出威武,不是这个样子的。实际上他们在诸侯面前都是为百姓在争长远的这些名利,这个是我们很多现在人对于古圣先贤的曲解,应该要适时地导正才是。这些古圣先贤是非常值得我们敬重的,可以说气魄是非常伟大的!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孟子说如果一个国君在基层公务员没有犯罪的情况之下把他给杀了,“则大夫以去”,那么国君下面的那些大夫就可以奔去他国了。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如果没有任何罪就随意杀了一个百姓,那么基层公务员要迁居他国那么随时请便,都可以,于理上就是可以的。这意思就是说,忠这个字是忠于为民服务,替国民替国家谋最长远的福利,而不是为一个暴君去死守愚忠。一个暴君无罪而可以杀士,这个“士”就是最基层的公务员,或者是一个无罪的百姓,可以随时把他杀掉,那么我们就不必再奉这个君为君,我们随时可以离开了。所以你看到这一段,就跟上一段呼应。你就可以知道,到底是谁说孔孟所提倡的这些学问,是要对那些君去死守呢?到底是哪一章有这样说呢?我实在是看不出来。我们看看孟子所留下的话,其实非常明白的。君,是个好君,我们就在他的身旁好好的奉献。因为君跟臣之所以君臣有义,这个义是对百姓来说的;如果君对于臣反而有害,他已经不是我的君,我随时可以去,我们的合作关系就要解体,因为我再扶持他就等于在虐民了。所以这个学问是非常活的,不是说封建制度要对暴虐的君王死守愚忠才行!实际上古人的教育并不是这样的。下一段,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孟子说:“国君如果有仁心,那么下面所有人自自然然感染之下都会有仁心。”“君义莫不义”,国君如果有道义,那么下面的人自然就有道义;国君能够患难相扶持,下面的人自然患难相扶持;国君能够慈悲博爱,下面的人自然慈悲博爱。这一章的意思是要说,最重要的就是那个领导他的心思为何,他到底正不正。一个为臣者首要的工作不在于马上施行哪一个条例,还是马上去做哪一个建设,不是在于这里。最重要的是看出国君有没有偏差,有偏差的话群臣要好好地去匡正他的君,这一章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放着君不去匡正他,然后随着他的好恶,我们去充实他的府库,那个并不是为臣者所应该做的。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大人”是什么?孟子说:“得其大者为大人,得其小者为小人。”在大跟小之间的取舍总是能够顾全大体的、看得长远的叫做大人。至于“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是不做的。那么什么叫“非礼之礼,非义之义”?不论礼也好,义也好,都是为了尽性全身而设的,违反了尽性全身,违反了养民爱民的都叫做“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即使制度设的再怎么样周全,只要违反这样的原则,那么那些礼、那些义都可以不守的。我举个例子来说,在《孔子家语》里面有这么一小段,说东夷之人那么有一家子人非常仰慕华夏的礼。华夏有一种礼,什么礼?就是女人如果嫁了,她的丈夫死了,她就应该守寡,守寡的意思就是不嫁了。他有一个女儿,他女儿的先生死了,她就守寡了,他很喜欢华夏的礼,所以这个女儿就不能嫁。不能嫁就别嫁吧,然后他就偷偷送了一个男人给他的女儿,有守寡之名而无守寡之实,然后他就叫他女儿终生不能嫁,因为这个华夏的礼很好。各位,这算不算是礼呀?这不叫做礼,这就是“非礼之礼”!另外有一个人他娶了一个很美、很美的老婆,他也仰慕华夏的礼,这个礼让的礼非常好,很令人感动。他想要怎么样才能够礼让呢?他就把他的美娇娘让给他的哥哥。中原的人就在笑,说让是让了,可是这个让是非礼的让,不是真正的让,他们没有把这个礼的用意给弄清楚,徒有其外表而丧失了它的内涵,这个叫做“非礼之礼”。在鲁哀公跟孔子的对答里,有一段非常有价值。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算是孝吗?臣听从国君的命令算是忠吗?问了三次,孔子都不答。然后孔子出来的时候就把这个话告诉子贡:刚刚国君问我‘儿子全部听父亲的话算不算孝?臣全部听命于国君算不算忠?’然后孔子就问子贡说:“子贡你认为怎么样呢?”子贡说:“当然了,儿子听从父命是孝啊!臣听从君命当然是忠啦!要不然夫子您怎么对呢?”然后孔子就说:“你这个子贡啊,枉费你跟我学学问这么久,你这个小人哉!”他说,你不知道吗?昔者万乘之国只要下面设四个诤谏的臣,他的国土就不会被削伐;千乘的国如果有诤臣三人,他的社稷不会有危险;百乘之家如果有设诤臣两个人,诤臣就是诤谏的臣,他的宗庙就不会毁;父亲如果有一个能够诤谏的儿子,他不会做无礼的事;一个求学问的人如果有一个会诤谏的朋友,他不会做不义的事情。所以说儿子完全听父亲的,这哪能算孝呢?臣完全听君的,哪能算忠呢?必须看他所做、所说对还是不对,对的听从,不对的要诤谏,这个才叫做忠、孝。这个就是孝跟忠真正的意思啦!这样合于礼的礼、合于义的义才能做,并不是只听他的。只听他的,若是他的心术不正,所做也不正,也危害到百姓的权益,那个叫做“非礼之礼、非义之义”,这是不能干的。再举个更浅显的例子来说,有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对白,他说“我不懂什么意义,我只懂什么是义气。”意义既然没了,对不对既然都不重要了,不管我的朋友做什么,我都想挺他叫做义气,这个就是“非义之义”。有时候你会帮错人,越帮越忙。所以大人只看对于尽性全身有没有帮助,而来论这个礼义值不值得遵守,对于养民爱民的大前提能不能维护住?如果不能维护住,一概都不必听从,这个才是大人所见。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74823002

感恩!20221102

Echo_lan0716

讲解的内容还是上一节的内容,跟音频不符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812于东莞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812再来一遍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言观观言

哪里都看到您

1356621iwtw

精辟,独到!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我们误解了自己

一个哲人、一个高僧相遇在这个时代为我们破除迷惑!

by:静水流深赵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谢谢觉了老师的推荐与结缘,我很感谢也很喜欢,希望分享给更多的有缘人!

by:7月西米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九篇、52个小论题,深入浅出地系统集成了人生奥义,特别是诸多极易让人困惑不已的重大生命本体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by:龙元富律师

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

这本书,可以说是西方哲学与东方佛学的一次碰撞。我们谈话的内容,既是哲学关注的,也是佛法要解决的,更是现实人生回避不了的问题,如信仰、本体、自我、命运、生死、苦乐...

by:桂枝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