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读经典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2023-09-30 11:30:3016:48 1.3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后世有人引证《诗经》里的句子批判舜,却不知自己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望文生义的肤浅和危害,您可知道?
读书要明察秋毫,
了解来龙去脉,才不至于横生枝节。


万章上·第四章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咸丘蒙跟孟子说:舜是不可能把尧当臣,让尧拜他,现在经过你的证明我已经了解了。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诗经·小雅·北山》篇里面还有这么一段话,普天之下没有一寸土地不是属于王的。“率土之滨”,“率”是依循。依循着这个土地的水边,就是说四海之内“莫非王臣”,里面的每一个人都算是王的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请问根据《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根据这个话,国土之内的每一个人都该是他的臣。舜既然是做天子,敢问瞽瞍不是他的臣,那是什么?那就应该要拜他,可是拜他还有一个问题,爸爸拜儿子行吗?就是怎么样想,都不太对。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孟子说,这个诗的原意并不是你所讲的那个意思,它是另有所指的。并不是连父亲都得当臣,不是这个意思。这样子解诗的话,你们就是不善于解诗,这个诗是什么意思呢?是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这个诗本来的原意是什么呢?是说有一个人“劳于王事”,他做人家的臣,辛辛苦苦为了公事而奔忙,叫做“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一整年都在外面“劳于王事”,为王所派任的事情奔忙,所以没有办法亲近父母。其实也不是不得养,他的俸禄就足以养了。只是说他没有办法承欢膝下,在父母的身旁好好照顾他,一整年都在外面奔波。

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所以这个人心里就很有感叹,他就举了刚刚的这一首诗,哪一首诗,他就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他讲什么意思呢?他的意思就是说,我所办的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王事,没有一件不是公家的事,而天下的人都该是王的臣。为什么独独我一个人,因为有这些贤才而操劳得整年都在外,无法见我的父母呢?各位了解意思吗?前面的这一首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它原来是出自于,一个整年在外面为国家奔忙的人,因为不得养父母而发的一点点小牢骚。这个小牢骚影射出来的含意是说,全天下都是你的臣,怎么剩下我一个人在奔忙?我多么想回去孝敬孝敬我的父母,怎么剩下我一个人在外面奔忙,一点时间都不留给我呢?这个不是怨他的王,而是怨自己没办法孝养父母。怨说那么多人,你们怎么不来帮帮我?又不是我一个人是臣而已。臣当然该干这些事,可是你们也都是臣,不是吗?

所以,各位懂这个意思吗?这首诗的意思并不是说,天底下的人都该做他的臣,连同他的父亲都该去拜舜,不是的。因为你不了解这首诗是怎么来,当时那个人在说什么,所以读到这首诗的人就会引申来证明说,确实他的爸爸拜了舜,这不是很胡说吗?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解释《诗经》的人,不止是《诗经》,解释任何经典的人,诗可以代表任何经典,解释任何经典的人,不可以文辞害志。不能够以表面上的字意,去曲解作者的原旨。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要以文字表面的意思,去反推作者当时什么情境下,他是在影射什么事而说了这些话,我们才有办法反推回原作者的心意。“是为得之”,这样才能够贴近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不会有所扭曲。

各位这个重不重要?这个很重要。就好像我刚刚说的,无念是当时,是一个修行界的专有名词,它代表的是没有邪念而不是都没有念。我们现在的人不知道无念什么意思,你没有了解前因后果,也不了解那些古圣先贤要表达的心法。一看到无念两个字,马上解释成没有念头,那完蛋了。你没有念头你解错也便罢了,你致力于没有念头也很久了,然后偶尔得到一线之明,就以为非常的了不起,拿出来开始要跟真正的无念辩论。辩论是这样,辩论你肯定会赢的。因为有心法的人本来讲话就宽和,也不屑与小人计较,所以一谈到辩论,那些古圣先贤是不可能会赢的。但是这样天下的真理也就输了,也就丧失殆尽了。

这个好比,如来佛当时允许这些弟子吃三净肉,后来也就被曲解成说,如来佛说可以吃肉,实际上也不是如此。读遍所有的经典之后,你归纳出来就会发现,如来佛是有说当时给你们吃三净肉。不过,这个是为了显示说,只能够吃这些肉。以这个意思来显示说,肉应该要断掉,以后还不准吃肉。如果你把所有的经典拼凑完,你就会发现这个事实。但是你还没有拼凑完,不了解原意的情况下你就会说,他说可以吃肉,那我就大口地吃吧!那到时候你吃的就不是三净肉,你九净肉也吃了,十二净肉你也吃了,反正你要吃的都叫净肉,是不是这样?这个就是以文辞而害志。所以必须要反推,如果可以吃肉就直接可以吃肉,为什么要说三净肉,为什么只限三种?去逆推他的志。那个志就是,他希望成全众生的意向是什么,这样才能接近原意。现在的人犯这个毛病的可真是不少,不过不是只有现在,喜欢凸显他的长才跟别人不同的,那不是只有现在有,自古以来就有。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如果说,只是按照文字表面翻译,就可以翻出经典的意思的话,那么《云汉》之诗,就是《诗经·大雅·云汉》篇里面有这么一句,这句怎么说呢?周余黎民,靡有孑遗。说周朝剩下的这些百姓,“靡有孑遗”,没有一个留下来的,“靡”就是无,“孑遗”,没有剩下的,说周朝的百姓一个都不剩。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如果你要按照文字的白话翻译的话,你相信这个经典上所写的,仅仅只是这字面上的意思的话,那坦白跟你讲,周朝一个人都不剩,死光了,事实上是这样吗?不是这样的。《诗经》不能这样解。其实《云汉》之诗,它是对一个非常大的干旱的描述。是在描述说,这个干旱大到不可想象,周朝简直都快没人了,不表示没人,不过写诗的时候会这样写。还有武王伐纣的时候,《尚书》里面也有这么一段话,说血流漂杵。说武王伐师的时候大肆杀伐,流出来的血成河,可以漂杵。“杵“就是舂米的木棒,那个木棒都可以在血上面漂。各位,你相信是这样吗?不是。他只是来彰显他的杀伐之功,而不是真的死那么多人。为什么?因为武王伐纣只用三千虎贲军,而且他打到哪里,人家都是拿出菜、拿出米、拿出汤来迎接王师的,哪里需要死这么多人,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啊!书,尤其是经典,不能解表面意思。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一个孝的极至呢?“莫大乎尊亲”,就是让他的双亲尊贵之至,所以不可能把他当为臣,就是要尊敬他,怎么会把他当为臣呢!“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尊亲之至”,没有大过用天下来养他的,所以舜会以天子的俸禄来供养双亲。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作为天子的父亲,这是指舜的父亲瞽瞍是尊贵到极点了,而且舜用天下的俸禄来养他,是养到了极至了,这个并不是把他当臣,而是把他尊贵之至。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诗经》里面有这么一句“永言孝思”,处处对父母都怀着仰慕,怀着孝思。“孝思维则”,说这样的孝思可以作为后世代代的榜样。此之谓也,说这句话来形容舜的孝道是最为恰到好处了。

那么孟子举这一首《诗经》是要说,舜就是这么样的孝顺,可以作为万世的榜样,怎么可能把父亲放在臣列里面,来朝拜他呢?

《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书经》里面有这么一段,孟子举这一段来告诉你说,为什么“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原因在哪里?我们用《书经》这一段来说,“祗载见瞽瞍”,“祗”是非常尊敬,“载”是侍奉,非常谨慎的态度去见瞽瞍,这是指舜,舜是这么样的尊敬他的父亲,那么样的孝顺他的父亲。“夔夔斋栗”,“夔夔”是谨慎的样子,“斋栗”是恐惧的样子,谨慎恐惧地在他父亲面前,生怕有一点点的闪失。“瞽瞍亦允若”,瞽瞍跟他的儿子象,终日以杀舜为能事,可是舜“祗载见瞽瞍”,舜“夔夔斋栗”,最后“瞽瞍亦允诺”,“允”是相信,“诺”是顺从,最后瞽瞍也相信了,舜是这么样的孝顺,也顺从舜所说的、所做的一切,“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这就是经典里面为什么会写到“父不得而子”。说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孟子在解释说为什么父不得而子?因为“瞽瞍亦允诺”,连瞽瞍都顺从下来,顺从下来什么意思?顺从于舜的孝顺,被他感动了,可是舜对他的尊敬依旧,所以”父不得而子“。一般的父亲对儿子很威严的,结果舜最后非常的柔顺,一点威严也使不出来了,所以叫做”父不得而子“。

我们就反推,反推什么呢?尧当念有舜这样贤德的臣的时候,他有办法像一般的君面对臣那样,高高在上指使他吗?没办法的。为什么?因为实在太贤能了,贤能到你会尊敬他,尧看到舜也要敬他三分,但这不表示说舜不尊敬尧。舜依然非常尊敬地侍奉着尧,舜也依然非常尊敬地侍奉着他的父亲。只不过为了表彰舜这么大的德性,使他的君跟他的父亲起了这么大的变化,所以古书里面就写说“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这是凸显的写法,而不是真正有这么一回事。结果被那些读书读一半的,对舜本来就有意见的人就拿这个词添油加醋,就要想尽办法来批评舜、来诋毁舜,所以孟子为我们作了这一番的解释。还好有孟子这样睿智的人帮我们解释,否则我们中华文化里面还要再少掉一个尧、舜、禹、汤,我们的伟大的先知、伟大的圣德,还要被以前的小人给诬蔑。

那一些文章到现在还会留着,致使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他很伟大的,又看到了一些他很卑污的,到最后我们这一些后生晚辈就不知道何去何从,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就会说,好像有这么一个人,可是又有人那样说,那我们中华文化剩下什么?只剩下好像,还有可能,还有各说各的,那不是很可怜吗?所以为什么古圣先贤,一看到有被扭曲的就要像孟子一样。还好孟子书读得够多,《诗经》也通、《书经》也通,古时候的故事统统通,圣贤心法他也通,身为圣人他也了解圣人的心思跟肚量,所以君子之心度君子之腹,就不会像我们一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这告诉我们,读经典了解原意很重要,而这个原意常常被我们给曲解。

这里我举一段小小的诗给各位看,是苏东坡写的诗:明月窗前叫,黄犬花上眠。这几个字读起来还蛮顺口的,可是当你要去解释它的意思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点冲突了,明月怎么会窗前叫呢?怎么叫法呢?黄犬—狗,花上眠,花怎能够载得动一只狗呢?苏东坡不在的时候,他的无知的学生就把他给改了。他怎么改法呢?他就说,因为苏东坡写错了。他把它改作:明月窗前照(不是叫),黄犬花下眠,肯定在花下不可能在花上,为什么呢?因为黄犬黄色的狗,那么大一只,怎么可能睡在花上?明月不会叫,明月只会照,所以他改完之后他觉得这样才对。

苏东坡回来了,他就被臭骂一顿,为什么臭骂他一顿?明月是什么呢?明月是苏东坡当时所在地方的一种鸟的名字,明月当然在窗前叫,多美的画面,不是吗?黄犬是什么,黄犬不是狗,是一种虫的名字。这个外来的人不知道明月代表鸟,也不知道黄犬代表虫,所以看到这个诗的时候,他以为搞错了,搞错了就要来发挥一下我的看法,表示我更高明,所以就有这么一个笑话闹出来。

这个就跟我们现在的人、不同的派别互相诋毁很像。像现在的人也不了解圣贤心法,就开始要解释圣贤经典,这也很像。所以无怪乎我们学生好可怜,买的十本翻译书说十本都不一样,到底我要听谁的呀?这一段教我们读书要明察秋毫,要了解来龙去脉,才不至于横生误会枝节。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小方_ha

感恩老师

三渡渡人渡己

亲亲而爱民

我是荔枝蜜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尤其是经典,不能只解表面意思。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

猜你喜欢
凭着一个梦想和一个正确态度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炫色安利微商体验店》,我们不只是优质的产品,更是为您提供无限发展潜力的创业平台!最完善的美国耶格培训系统,最专业的安利微商运营团队与您共同...

by:悦享听书

心态疗愈经典

一本流传了30年,仍不断影响现代人的经典!心态疗愈创始人菁华代表作!在自我疗愈的道路上,本书具有深刻力量且直白的内容,不仅被许多作家和演说家提及引用,更影响启...

by:中圆一嘉

李庆远老师职业人正确观念和心态

具有20多年企业中高层管理经验和20多年培训咨询实战经验的实战派培训师李庆远老师讲授的操作性很强的,并可以用课后行动方案在企业落地生效的课程。课程大纲一、正确观...

by:知行悟李庆远

瘦身塑形计划:正确吃、精准练打造完美体态

瘦身塑形计划,教你正确吃、正确练、精准局部突破、全身训练私教陪练。7个吃对的方法,养成易瘦体质。14个瘦身营养食谱,吃什么不发愁。4个体态矫正前训,焕发挺拔身姿...

by:金桔果课堂

正确减糖

情绪好、老得慢,不长胖、益健康,更瘦更美更年轻

by:嘉茵音

观影视经典 聊人生百态

原创播客通过分析各类经典影视的人物经历,教会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提升自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by:澜天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