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养贤之道

2014-04-04 06:41:0914:21 1.1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为什么可以接受国君送来的米粮,却不肯领君王长期给的俸禄?鲁缪公多次派人送来食物,子思竟然非常生气还赶走使者?如何正确对待贤人真的大有学问哦。


万章下·第六章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
 “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万章说,这个《礼》里面“士之不托诸侯”,是什么意思?读书的人叫做士,那么基础公务人员也叫做士。这边讲的是读书而未做官的那一些人,他不能寄食于诸侯。这什么意思?不能每月固定领诸侯给他多少俸禄。这个诸侯欣赏这个士,我每月固定给你俸禄,你不必做事,士不能这样托于诸侯。何也?为什么呢?

孟子曰:“不敢也。”不敢,不能这样做。

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只有什么方式可以托于诸侯?就是小国的诸侯如果被大国给灭国了,或者是这个国君内乱了,被赶出去了,他失国了,出奔到他国。出奔到他国之后,因为他本来是有爵土的,他本来是一个诸侯,以现在来说叫做政治庇护。就是去找同样阶级的诸侯,寄食于他,每月领固定俸禄不必做事,只有这种状况是合理的。

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至于读书人,他托于诸侯每月领俸禄不做事,“非礼也”。这个是一时的救济是可以的,但是领长俸,就是不合理的。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万章就说,那国君如果送米粮给你,那你可以接受吗?

曰:“受之。”孟子说,可以接受。

受之何义也?”那你刚刚说不能接受,现在又说能接受,那什么义理可以接受?

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然后孟子说,本来国君就是为了百姓而存在的,国君对于他国内有急难的百姓,那个“氓”就是流亡的、有急难的叫做氓。国君对于有急难的百姓“固周之“也,应该要救济他,“周”就是救济,这是合理的。本来国君就是为了做这个事,不是吗?

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那么国君急难救助也是一样给东西,那么每月给长禄给他也是给呀,对不对?那个“赐之”就是给予俸禄有长数的,以这个臣礼来接待他,君臣之礼来接待他,但是不做事,两个都不做事。如果是百姓有难国君接济他,他也可以接受,他也没做事,那么如果托食于诸侯,行不行?他说不行,那这有什么差别?

曰:“不敢也。”他说,赐给他,给予俸禄有长数他是不敢的,因为没做事。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那为什么不敢?

孟子说:“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 “抱关击柝”,刚刚前面讲,守城门的、守更的,指一般的小官就对啦,做简单的事情的,都是日日有他自己应有的职守。他付出了他的职守,守好他的职位,然后领了俸禄。

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如果今天没有常职,我没有固定的职务、工作,而每个月跟国君领同样的俸禄,“以为不恭也。”这是不恭,对谁不恭?对于国家制定俸禄制度的不恭。国家的俸禄,国禄只有给有职守的人,没有养废人的,也没有可以从中取巧的。因为国家的钱是所有百姓的,对它要非常严谨的。

那么这一段是在说,你的份位要非常的明,君臣之间它的常理,有常职才有常禄,他如果没有常职,他不能领常禄,所以常职跟常禄是一种权利跟义务的一种关系。所以有一个常职在的时候,你受他的禄,你不必感恩,因为我是以我的努力工作然后去换来的。无常职没有俸禄也是当然的,无常职而有固定的俸禄,走到哪里说都是不公平的,对不对?因为不挑起这个不公平,所以士不可以托食于诸侯。这个原理是这样的:不能够因为说,诸侯看重你、尊敬你,然后就这样养着你,很多投机取巧的人可能很喜欢被供养,对不对?但是孟子用这篇意义来告诉我们说,这事是不可以干的。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所以很多道理必须要说才会明。万章继续问,说这样子吧,你刚刚说,君如果周济一个人、救济一个人,那送他东西可以接受,那么干脆每天都送,每天都救济他呀,那可不可以接受?这个万章在钻漏洞,如果孟子说可以的话,那也就等同于什么,等同于他可以每个月接受他固定的捐献。

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孟子现在举个例子来说明,他说鲁缪公对于子思非常崇敬,“亟问”,每次、屡次派人来问候子思,需不需要什么,平不平安,快不快乐?

亟馈鼎肉,然后不断地,“亟”就是屡次、屡次,一直送鼎肉过来,鼎肉就是放在锅子里面的肉、熟的肉。

子思不悦;子思很不高兴。屡次都送来,他不高兴。

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于卒也”,卒就是最后。最后“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最后这个鲁缪公一直派来,一直派来,然后子思很生气,大手一挥把那个使者赶出门外。

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他往北面叩首拜两次,然后他说,这东西你拿回去,我不接受。

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鲁缪公把我当成犬马在养。“伋”就是子思的名。我现在才知道,国君原来把我当犬马在养我。

盖自是台无馈也。那个“台“就是小官。从那一次被摽出门外之后,那个小官就没有再敢说,国君送什么过来了,他就没有再敢这样子做了。

各位这什么意思?原因就是国君派人来慰问,子思呢因为是面对国君嘛,对不对?以国君之名来慰问的时候,子思就当作是臣,你知道吗?他就必须拿出臣礼,然后往北一拜再拜,然后感谢国君,对不对?呆会还没坐定,然后小官又送一鼎肉过来。鼎肉过来,他说什么?他说:‘国君派我送这个来。’然后他又面对着北边,然后又叩首,然后又对着带来的东西一拜再拜。又还没坐定,第三个又来了,说奉国君之命送什么来给你,然后他讲国君之命,那臣能够如何,那只再向着北边,再叩两首,然后再对着拿来的东西再一拜再拜。各位,那是不是如果一直在做这个工作,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事情,等同于你要吃东西都得先拜,是不是这个味道就出来,对吧?所以子思就很生气,把他挥出去说,我没想到你们用犬马来养我,用这个态度来养我。

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说你喜欢贤能的人,又不能把他举在高位,让他行使职权,说:我把国家交给你算了。“又不能养”,你要养他,那你又不以师礼尊重他。你还动不动就说,国君送什么来。你是国君,你抬出国君,我只能说我是臣,对吧?你要说的是什么?说弟子送什么来,这样懂意思吗?那这样算是养贤之道吗?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那这样子,万章就有问题。说:“好啊,那你这样说,那国君要养君子的话,怎么样才可以算是养君子之道?”

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孟子说:第一次国君送东西来的时候,“以君命将之”,用国君的名号馈赠东西来。接受的人,子思接受他,就要再拜稽首而受,对不对?要向北边一拜,然后对着送来的馈赠东西一拜,然后收下来。

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唉,各位,你想过这个吗?再后来,仓库的人送那一些米粮来,厨房的人送煮好的任何饭、任何菜、任何肉来都好,不能够再用说国君派我送什么来,不能够再这样。为什么?因为懂礼数的人,听到国君两个字要怎样?要立正,北面稽首再拜而受,对吧?那你知道一天要送多少东西来吗?国君如果真正很看重子思的话,一天要送多少东西吗?哇,那真是整天都在那里拜就好了,对吧?接下来就是,庖人自己送来放着就好了,廪人自己送来放着就好了,就是变成很家常的味道,不能再说国君。

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子思为什么把他摽出门外?因为子思认为,我为了小小一块肉,自己要仆仆亟拜,“仆仆“就是很繁劳的样子、很辛劳的样子,一直拜才能吃。各位我们今天是平民百姓,我们也没有德行,也没有才干。我们去自助餐吃个东西,我们也不用一直拜,我给钱你就是最大,对不对?我,子思是一个国老,可以治国平天下的人,吃个东西还得一直拜。各位,这算是养老吗?不是。这不是尊敬长者的办法,这不是养君子的道。

这一段的道理,可以说非常的细腻。这个细腻的道理,圣人不讲我们还真是不懂,为什么?各位想想看,为什么鲁缪公拿东西给子思,每次都要说奉君之命呢?鲁缪公可能没这样想,但是他因为不懂礼,他没有想到子思的立场。

各位,你要养一个长者,你要不要想他的立场?站在他的立场想事情,他没讲。但是没有讲的时候,小官送东西的时候,因为确实是鲁缪公交待来的,那小官不敢不说鲁缪公的名号,你知道吗?他肯定要说,国君叫我送什么来,对吧?那就是鲁缪公设想不周。那如果假设我们换一个立场,鲁缪公有意。鲁缪公说:你去要跟他说,是我叫你送去的。那第一次我们可以说,鲁缪公希望子思重视他。再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都是这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鲁缪公的意思不是这样,鲁缪公的意思是,高高在上的意思。说子思啊,你虽然很贤明,以后来这儿要听我的,知道吗?对吧?意思就不同了。所以如果你要养长者,你要不要设想他的立场?你要站在他的立场来想,才是养长者之道。

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你看,尧怎么样侍奉舜?尧比舜年长很多很多,但因为舜实在是大贤人、大圣人。那尧对于大圣人他怎么样养他?“使其子九男事之”,让他的九个儿子到田里面去侍奉他。那舜不来嘛,舜不来怎么办?叫儿子去,“二女女焉”,叫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百官牛羊仓廪备”,然后叫百官、牛羊去侍奉舜,去那边问他、侍奉他,问他国家怎么治理。因为舜是代理,请舜指导他们。然后不止是这样,因为在那边要吃要喝,对不对?把仓库也搬去,米粮统统搬去。

“以养舜于畎亩之中”,你看他用这种方式。舜不来,我体恤你。本来应该要在皇宫里面,百官都要在皇宫里面的。没关系,这么大贤人都可以在畎亩之中,我们就在畎亩之中。百官全部放下身段来,你们去侍奉他。

后举而加诸上位,而后把他推举到代理天子的地位,他等于是摄政了二十八年,让大圣人有机会行使他的职权,发挥他的才德,去为众生服务。

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所以这个才是王公尊贤的办法。完全为对方设想,让对方毫无压力,让对方非常尊荣地,而且完全可以发挥他的长才的状况下,才叫做王公养贤的办法。

那万章问这一段,孟子也等于是在说他的心声。就说,有那么多人尊重孟子的贤能,可是又不愿意以师礼来侍奉他,甚至连吃个东西都要一直拜。然后国君也不愿意放下身段,还要表现出他高高在上。请问,那你去那一边去当官、去上班,到底是你可以救天下,还是你又被国君给利用了?这个就是为什么孔孟又想救天下,又不愿意随意当官,那么他的关键就在这里。

那这个地方万章故意问,然后孟子来答,来说出他的心声,为什么周游列国,其实孔孟都有好多人请他,为什么他们迟迟的不肯去当官,他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今天就讲到这里。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小方_ha

感恩老师的分享

我是荔枝蜜

常职常禄,权利义务。

强力_Vm

我们经常会听到:标准都是人定出来的。没有必要过于讲究。意思就是不要分别取舍,似乎只有这样说才表明自己是中立的,不带偏见的,是有修养的。。然而这个“不分别取舍,应该是对内在来说的,外面的事应该分别对错。 举这集里的内容: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急。’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强力_Vm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外在的分别对错,正是于内在不分别取舍的体现。这样根本的与次要的就体现出来了。德就是把根本的固牢,枝叶自然繁盛。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康养之道

平时不养生,老来养医生。养生之道,养身知道。为您提供专业、有价值的中医养生,健康养生,食疗养生,五谷养生,药膳养生,职场养生知识。

by:顺养阁

素养之道

基于全球健康新理念—素养而开发的健康营养食品品牌。目前已开发针对男女老幼不同群体的四大产品套餐。选用最高等级的有机食品为原料,是在大自然中被太阳光照射、被清新...

by:辜荣祥

养生之道

简单的日常养生知识,防病,养身,养生。

by:这个人是靖靖

养生之道

主播介绍:资深门店运营讲师/专业技能培训师高级美容技师获鉴定所高级技师职称中医针灸师获中科院高级职称华人化妆大赛第二名全国美业*健康领域专业培训/内训/运营...

by:屋顶上的雲

增广贤文(古人的为人处世之道)

《增广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文中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

by:亭姗

【养颜之道】

养颜护肤的相关文章,请查阅↓微信公众号:SkinRule【养颜之道】爱美是一种天性,为美而努力是一个习惯!爱美的人,运气通常不会太差,因为热爱生活。墨...

by:书医泊

养身健体之道

锻炼锻炼,身体强健

by:博古知天下_倾城

《养生之道》

主持人:佳琳12:00-12:30《养生之道》从中医视角出发,关注老年的养生需求。每天正午12点,孙佳琳与老友们一起唠唠养生那些事。

by:康养大连

中医养肾之道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

by:养生之道男科健康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