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仁义与生俱来

2023-05-17 07:05:3418:06 1.2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仁义听着高深,其实就好像小孩子生来敬爱父母,它们是每个人都有的天赋本性。圣人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能够将天性保护得好、发挥出来而已。命运坎坷时,正是老天爷要人们动心忍性、磨炼心志的好时机。一起来学习圣贤逆来顺受的大气魄吧!


尽心上·第十五章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尽心上·第十六章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尽心上·第十七章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尽心上·第十八章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尽心上·第十九章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说,一个人从小不必学就能够做的叫良能,是本性中所具备的能力,你与生俱来带来的;“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你不必思考、不必计算谋略就能够知道的,那个叫良知。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什么是良知良能呢?孟子现在就来举例,比如说小孩子,你看那个小孩子出生,“无不知爱其亲者”,每一个小孩都非常爱他的双亲、他的父母,十几分钟没见到父母就哇哇大哭了,那个赤子几乎都是这样子的,你给他离开父母两三天整天都哭的,找不到他妈妈,整天都哭的。“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敬兄,听从兄长,比他年纪大的说话他会听,你应该怎样,不可以怎样,他会镇定一下,听你的。你看那两三岁的小孩,你这样子跟他叮咛,跟他说,他总是会依从你的。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那么“亲亲”就是仁的表现,小孩子“无不知爱其亲者”,这叫做亲亲。亲爱他的家人,“仁也”,这个就是仁的表现,这就是良知良能的范围,不必人家教的,本来就有的。“敬长,义也”,他会听从年纪比他大的兄长,这就是义。义是什么意思?就是大小先后,凡事分出大小先后,而往适宜的方向去前进,为什么我们要敬兄?这个人才干比我们好,明显好得多,我就服了他了,对不对?我在公司跟他是对头,可他才干这么好,真是令人欣赏,好吧好吧,那这个专业部分我就要听他,这个就是比我们高,比我们好的,我们就听从,这就是义。那年岁比我们长,通常经验比较多这就是义,我们就跟从他、听从他,这是最简单的仁也好、义也好,是本性所带来的。

无他,达之天下也。说为什么人人都能够如此?没有别的“达之天下也”,因为这是通达于天下,每一个人的一种天性。仁义是一种天性,很多人常常误以为仁义是外来的,孔孟不断地论述辩驳就是要告诉你说,仁义是与生俱来的。

这边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告诉你说,我们说仁义,你很有话说,我换个词吧,我就说它是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我举个例子给你说,像孩提之爱亲,有没有?像小孩子的敬兄,这就是仁义的具体表现。

那么这一小段是在说什么呢?是在说天赋的本性里面,有至深、至真、至善的东西在里面,本性里面并非空空无物。如果真是空空无物,好的坏的都没了,那么坦白讲,有没有追求本性都一样,也没什么价值的。

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里面有一个我们认为价值非凡的东西。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仁义。仁义就是性中的良知良能,佛家所谓空中妙有。把你的欲望给空了,我知我见空了之后,里面还有个妙有,这个妙有就是佛家所谓的慈悲、智慧。智慧就是懂得看到事情的时候分出大小先后,那叫智慧;慈悲者就是仁,智慧者就是义,其实儒家跟佛家所说的压根儿就没两样,只是看的人、学的人见有迟疾而已。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说舜住在这个深山里面,然后“与木石居”,整天所住的地方,不是跟木头接触就是跟石头接触。“与鹿豕游”,那个“豕”就是小猪,跟野生动物在一块。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那么这样从这个角度看起来,舜跟任何深山里面的野人其实是没有两样的。

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那么舜大过人的地方在哪里?超越人的地方在哪里?不然山里的野人还不多吗?怎么就独独这个成为圣人呢?他有什么特质呢?他的特质就是“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就像江河决堤了一样,那个水冲下去,“沛然莫之能御”,你挡不了的。

那么善言善行是什么呢?凡天下间能够益生的,能够有益于人的生命生活的,都叫做善言善行;能够让你的身心更健康,能够让你的事理更圆满的都叫做善言善行。如果有一个人提倡的事情,让你的心里更邪恶,让你的身体更糟糕,我们就说这个人很邪恶,你不要跟他在一起;如果那个人所提倡的东西对身对心都好,我们就会说:“哎呀,这是一个善人。”如果一个人事情的远近分得很清楚、大小看得很清楚,我们就说是个有智慧的人、是个哲人等等。

舜跟平常野人哪里不一样呢?就是他这个内在的天真的本质没有丢掉,那个仁义似乎比别人清楚明白了一点,那个智慧似乎比我们更深了一点,就是有一个善言善行。他知道说这是善言善行,依据这个方向可以得更大的利益,获利的人会更多,局面会更大更长久,所以他就不断地往前进,再怎么样都阻止不了他。因为阻止不了他,所以他才成为一个善人。

这是在说,不论你出身多么卑微,每个人一定有一个完美的天性,那个天性因为是不可磨灭的,都在。只是你有没有能够扩充出这个天性,发挥出来。如果能够发挥出来,保护得好,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的。

所以很多人在修为的过程老是自怨自艾,我脾气这么多,我坎坷的经历这么多,你很多吗?你有坎坷到“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吗?我看你天天要以泪洗面,你信不信呐?如果你跟舜一样的话,跟我在一块的不是猪就是鹿,你现在起码还跟人在一块,你还有什么好整天在那边埋怨东埋怨西的?每次回家都在埋怨说,我的妈妈不洗碗,都是我在洗,起码还有一个妈妈,对不对?还没有看到一只猪,你已经够幸运的,还是说我看到一只鹿,整天你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没有啊,你已经够幸福了!那么我们跟舜不一样,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我们就效法这样的精神。

下一段。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说做一个圣贤君子,人世间最高的修为,是什么东西?我们是不是在讲《金刚经》说如是观?这才是最高的境界;说观实相,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心经》说观自在,这才是最高的境界;道家说无为才是最高的境界。孟子讲得贴切一点,你们老是弄那么多的境界,让你虚无缥缈飘在空中,你无法着地,对不对?这个儒家,“儒”怎么写呀? 一个人一个需,就是人伦日常生活必需的是什么?不要离开这个基本层面。他特别喜欢把学问讲得清楚明白简单一点,什么是至高无上的修为?就是“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就这样而已。

“无为其所不为”,本性所不要的你不要做,伤生的你不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会不做?对我有伤害的,我不做。对你有伤害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对你本性有伤害的,不做。这个本性里有仁、义、礼、智、信,伤害仁、义、礼、智、信的不做。“无欲其所不欲”,人可以有欲望,欲望如果养生的可以做;欲望如果伤生的不能做,很多欲望在节度内养生的,超过节度就开始伤生,那你就在节度内。有些七情可以养生的,比如说喜、怒、哀、乐的那个喜,那个是养生的,但喜过头也不养生。在养生范围内可以的,人不是不能有欲,这个伤生才不可以有,“如此而已矣”。所以从这段话说起来,你所不愿意让人家做在你身上的,你别做。

这无为其所不为,说修行很虚玄吗?很高妙吗?仁义很难懂吗?还是中庸所谓的至诚无息的这个“诚”很难成就吗?其实不是的。就是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就是“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的意思。设身处地想一想,别人做在我身上我会不高兴的,那你别做在别人身上;别人说什么话在我身上对我会有损伤,我别说在别人身上;做什么事对身心会有不良的影响,我们不要去做,这个就是“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只要你的心理能够得到自在,生理能够得到健康,事理的安排都对身心健康有长远的帮助,那么这个事情都是可以做的。所以修行不是修得空空的,讲一个空就让你遁到深山里,一个人整天杵在那儿,抱一个蒲团什么也不干,不是的。是“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而已,很平实的。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孟子说,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有好的德行、高的智慧、巧妙的技术、还有他的聪明才智,“恒存乎疢疾”这个“疢”本来是疾病的意思,这边是比喻你的忧患,一定是在一个人有很多忧患、很多逆境发生的时候,才能够磨练出德、慧、术、智。

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说你可以很浅而易见地看到那些“孤臣孽子”什么叫孤臣?孤立在边疆的远臣叫孤臣。孽子是什么呢?卑贱的妾所生的庶子叫做孽子,孽子跟孤臣为什么“其操心也危”呢?因为一个臣如果在皇宫里面在内宫,那么他随时,他有很多傲言,他随时可以看得到天子,他有委曲他可以说,他有人可以支援,有人可以诉苦,然后要陷害他也很难。独孤臣一个人在远方,朝廷里面的大臣随便在皇帝面前说了一个闪失,说了一句什么不该说的话,说不定你的命已经丢在千里之外了,所以他的处境特别的危险。他处世,除了自己立身处世要正以外,待人接物要非常的小心谨慎,说话绝对不会随便说说,他不肯这样的。

孽子为什么危险呢?因为这个孽子是妾所生的,皇宫里面往往大老婆小老婆,皇后跟那些妾斗得很厉害,谁死谁活还不晓得,所以没有权势支援的情况,这个孤臣孽子他的操心要比别人更多。“其虑患也深”他想的比别人都更深,他的忧患,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他想得会更深;他瞻前顾后,因为他不能够在君的身旁,在主事者的身旁。“故达”所以他就特别容易达于德慧术智,德行也特别容易建立,因为他不狂妄,不狂语,他瞻前顾后的,智慧就特别深,学什么都比别人更高一等。

这段是孟子在鼓励我们,怎么样鼓励我们?你不要老是怨命运坎坷,老天对你不公,那么多人对你不公。你要知道说这些逆境、不公的命运,正是老天爷要你动心忍性在磨练你的时候。老天爷要造就一个人都是以什么面目出现呢?都是以这样的面目出现,“恒存乎疢疾”,都是在你非常有忧患的时候,有危机意识的时候,有逆境的时候,有危险的时候,有不公平的时候。一个一个的人好像在欺负你,你就像孤臣孽子一样动辄得咎的时候,你才会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后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各位,好像如果我们派一个外交官到美国,到哪里去当外交使节,你肯不肯派一个身形放浪,说话随意的人?那不行的。他讲一句话没有深思、深思、再深思的话,整个国家的利益都会断送掉的“其虑患也深,故达”,所以当我们老是遭遇到你认为不顺畅的命运,不顺畅的境遇,很多的坎坷,很多不公平的时候,更是要振作,奋发图强的时刻。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孟子说世上有那么几等人,有一种人做人家的臣,“有事君人者”他是以侍奉国君为宗旨的。“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他能够迎合他的国君私欲的畅快,那么他就以此为乐,就是说我做了什么事,然后我的国君很开心;我买什么东西给他吃,他很开心;还是我请人唱歌跳舞给他听,他很开心;国君开心我就开心,有这种人,这种人很容易成为奸佞。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另外有一等人,他是忠臣,他要让国家安定了他才会快乐,才轻松得下来,不然的话他就奔波于沙场上,他要为国家来打拼的。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说另外还有一种人叫做天民,什么叫做天民,顺天安命的人叫天民。凡事顺命运而为,顺局势而为,他也不会刻意多花一点心思去创造局势。不是有一句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吗?天民就是那种时势来了,就可以造英雄的人。有那个时势,所以“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这个趋势已经可以行道了,所以我赶快出来行道,这是天民。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另外还有一种人就是英雄造时势,这种大人物是一种不为利害境遇所移的一种大丈夫,叫做大人。这个大人不是钱很多,不是地位很高,说这种人为国为民,他有坚定不移的气节,他不会因为境遇非常的恶劣而退缩,这种大丈夫。“正己而物正者也”,他把自己的气节先立正了,然后惕厉奋发地去开创,能够开创成功最好,不能够开创成功,那我还可以示范我的气节给众生看看,叫做正己而物正这个“物正”就是说,我们看到他的风范,然后我们心生向往而跟他学习,慢慢、慢慢被他如沐春风给导正了。

这种大人他的可贵不在于功业一定会建立,不是的;而是在于功业不论有没有建立,我们都看得到他的不为境遇所移的那种气节。

这一段是在说,人的胸襟才气有很多种,有一种人讨好他的君上;有一种人必须要安定他的社稷的,做股肱的;有一种人顺天知命,顺着命运而为的,你叫他多努力几分也没,可是只要一有局势他就看得懂,他马上跳出来,局势到了,那个船都来了我怎么可以不上船呢?对不对,我就可以到对岸去了,叫天民;大人不一样,明明逆水行舟他也干的,你知道吗?也有这种人,孟子说的人就有这几种,大意是说你们猜猜,我喜欢当哪一种?那你搞清楚,我可不是想要当事君人者,以侍奉我的国君高兴的话我就高兴;我也不是那种只是想安社稷的,也不是的;也不是天民,我要等说顺着时势来然后才去做,也不是的;孟子的意思是说,我甘愿为大人,如果能够的话那我就去行道,不能够的话,我还能够身守正道,我要示范出一个堂堂正正的气节是什么?让世人来学习跟知晓。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听友65325697

讲得特好

回复@听友65325697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顶呱呱烈日麒麟A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娟子冰梅

慈悲为仁,智慧为义!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娟子冰梅

仁义慈悲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823处暑,于东莞再来一遍

海潮_kt

人的良知良能是与生俱来的,行事要以本性为出发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思熟虑才能激发更深层次的智慧,仁义智慧具备了,才能利国利民

酒醒何处3

不做那些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要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要的东西。说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