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古圣先贤提倡三纲五常,是要人们死守善道、不知变通吗?并非如此!当情况异常时,就要懂得灵活权变,取大舍小。君子教化众生也是因材施教,方法多样,而其牢牢抓住、至死不变的则是生生不息的大道!


尽心上·第三十九章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尽心上·第四十章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尽心上·第四十一章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看本文。齐宣王欲短丧。刚好齐宣王的父亲齐威王过世了,那么一般来说,守丧要守三年的丧。他想说三年太长了,想把它缩短成为一年。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期”,就是一年,“已”,是停止。说守一年的丧总比不守丧好些。意思就是说,公孙丑赞成齐宣王把三年的丧缩短为一年的做法。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孟子说这个就好像有一个人,或就是有一个人,“紾”,就是拉转着哥哥的手臂。意思是说哥哥正在吃东西,然后他弟弟饿得半死了就抢他哥哥的东西吃,怎么抢,就是把他的手给扭过来,东西抢来吃这个意思。“子谓之姑徐徐云尔”,然后你跟他讲说,你不要拉那么快,慢慢地拉。这个意思就是说既然不对都不对了,叫他不要拉就对了,你怎么劝他慢慢地拉慢慢地抢?亦教之孝悌而已矣,比较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教给他什么是孝什么是悌,一个人懂得什么是孝什么是悌他就会敬长,一个会敬长的人怎么会抢哥哥的东西?如果会抢哥哥的东西,那跟会抢爸爸的东西差不多,哥哥的可以抢,爸爸的也可以抢,爷爷的也可以抢,对不对?这个意思是说现在齐宣王想要短丧,孟子认为这是不对的。你把三年弄成一年,那也不过是把快抢弄成慢慢地抢,这个意思是一样的,是不伦不类的做法,或者应该就说这三年丧是对还是错,是这个问题。


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那么有一次,一个王子他的母亲死了,那王子是讲庶子。一个国君有很多的老婆,有妻有妾,那么正宫跟其他的庶母就不一样,其他的庶母所生的就是庶子,庶子他的生母过世了,就是妾,妾生小孩然后那个妾过世了。“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那么这个王子的师傅,在宫廷里都有教王子诗书的老师叫师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他的老师就向诸侯请示能不能让他服数月的丧(他的生母死了)。这什么意思,不是父母死了要守三年的丧?这是因为碍于真正的皇后还在,那个诸侯的妻还在或天子的妻——正宫还在,那其他的小孩都是叫正宫为母,那么正宫比较大妾比较小,所以虽然是他的生母死了,可是正宫还在,碍于这个正宫还在你不能那样子行丧礼,如果是这样等于是咒皇后早点死的意思了,所以不敢服三年的丧,所以他的师傅就请于君说那么让他行数月的丧怎么样。


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公孙丑就责问孟子说,你看像这样他无法行三年的丧,最后还不是短丧了呀!那他短丧,这样子来说那么齐宣王来说,他欲短丧也是合乎常理的,大概是这个意思。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孟子说,那样是叫做权变,叫不得已的做法。


各位我们学道要注意,有两个大区块你是要注意的:一个是经;一个是权。什么是经?经就是常道,正常情况下应该如何叫做经。什么是权?权就是正常情况已经变了,变成不正常情况了,不正常情况我们该如何权变?所以经典会写这两种大状况,正常情况下三纲五常是怎么守的,正常情况下你应该要尽孝,你尽孝怎么跑去打仗了?因为现在是不正常情况下。那我要一个权变的做法取大而舍小,总而言之有取舍的时候跟大小的辩驳的时候就是该权变的时候。“是欲终之而不可得”,是这个人想要守完三年的丧,但是正宫还在,嫡母还在所以没有办法守这个丧。虽加一日愈于已,说现在这个情况虽然只是多服一天总也比没有服好,任何加一天加两天加五天加十天都好,所以他的师傅去向天子、向诸侯去请示,说让他服几个月的丧,能够几个月算几个月。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那么古人说不服三年丧是不适当的,指的是那些没有不得已的原因,没有人禁止他却自己不去服来说的,当然这个也就是指齐宣王。


为什么我们主张三年的丧,为什么说不服三年的丧是不恰当的?那我们先说古人为什么定一个守丧守三年?各位要了解古人是农业社会,当然如果你以现在这个时代来说,这确实是有点长了。但在农业社会里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没有别的事,也不必赶公车不必赶地铁,对不对?也没有上班八点的限制。


那为何不守丧?为什么古人定三年的丧,基本上的原因是因为父母生小孩之后,三岁以内这个小孩几乎是不离手的,把屎把尿,最肮脏最臭的父母也都不嫌弃,然后一口粥一口奶不断地把他捏捏,捏长大了。所以这个恩莫大,所以古人说父母当时不离不弃有三年,三年后还是不能离弃,还只会爬,对不对?稍为走动一下,还要时时盯着,只是稍为轻松一点。既然父母对我这样不离不弃有三年,那么父母过世的时候我要为他守三年的丧,代表我对他的追念,古人是这样来订定的。


这意思是说,对于恩莫大的人我们可以尽力地报答,那么就应该尽能力去做好;那没有人禁止你要争取说把它缩短,那你所为是何来呢?大概是这个意思,是说世上总有一些我们应该注重的事情,不是什么都力求简单就好。有些事情要特别力求慎重才对,而不是力求简单。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有邻国的国君来访,各位,我们现在应该表示得简单还是隆重?那你不隆重就很贻笑大方了,对不对?那你说都什么时代了我们还那么隆重干嘛?多麻烦,简单就好了。反正自己走进门,然后自己要倒水自己喝不就好了,那你就太失礼了,事情总有分出大小先后,像这个时候就要分出来。


对于我们个体而言,没有谁的地位是比父母高的,这个就是古人在他的心目中大小先后的份位排定。平常来说虽然国君比父母还大,但那是国君有召你的时候,国家有需要你的时候才是这样。要是平常的话,天天跟你生活在一起的还是父母,所以有大小之分也有先后之别。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说君子教化众生不外乎这五种:有如时雨化之者,有的教育就像“时雨”,时雨就是说春天的时候那个时机下春雨,然后万物蓬勃发展,像这样的教化。意思就是说他所施的教化普遍适合所有的人,好像下一场春雨普遍适合每一种植物,然后这样慢慢滋润。梅雨季的话大概有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都是这样湿湿润润的。现在气候比较不正常,大家比较少看到梅雨了。要我们小时候那梅雨,毛毛雨一下就三个月,那个叫做梅雨。慢慢的滋润,所以令所有的花草树木慢慢地萌芽、慢慢地成就,叫做“如时雨化之者”。就是说做一个老师,常常讲课,常常讲一些大小先后,讲一些经或权,怎么样取舍,怎么样立起你的纲常伦理,这个叫“时雨化之者”。


有成德者,说有就其德性而成就之的这种教化,每一个人的品格特质都不同,那么就他的德性来成就他。比如说,勇的人你不能再教他勇,你应该教他怎么讲理,对不对?对于很怯懦的人你不能再教他三思而后行,你应该教他再思可矣也,想两次就好了,不要想到三次了,对不对?就他的德来成就他。所以像孔门的话,子路就教他能够去带兵,比如说子贡就能够让他做特使,行使于两国之间,因他的德性而成就之。每一个人是都不一样的,应该是不同的,现在的教育每个人都变成要达成一样的,其实也是不对的。


有达财者,这个“财”指的就是他的才气才德,据他本有的才德,如果是居于小用的,他本来有这个才德,可是他误会了用小了,我们就教他怎么样达其用,把他的才德用处给扩大。好比孔子跟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要做儒者就要做个气量恢弘的君子儒,你不要做硁硁然小人哉那种小人儒,要懂得经、懂得权变你才能够变为一个君子儒,这个用处就大了,叫做“达财者”。


有答问者,因他的困惑,然后解释它来教育他叫做“答问者”。那答问也有技巧的,他会问我们就答,《论语》不是这样讲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你举一他不反三,表示他不用脑袋,他就等着你喂一滴他吃一滴,那早晚会累死,对不对?自己要有思维能力,要举一反三。那么我们来回答他,这个圣人就跟一口钟一样,你大叩大响小叩小响。那你要问对问题,然后表示出你有要精进的模样,那么你一问他就答;那另外还有一种不屑教之的,孟子说予不屑教诲也者,不屑教的,那个也是因他的问答我不屑教,用不屑教来告诉你说,你的过错未免太严重了,其实还是为了要教育他的。


有私淑艾者,这个“淑”是美好、善良的意思。“艾”,在田里除草叫做艾,私下针对个人说教,叫做“私淑艾”,去掉他私人的脾气毛病,而能够成其德就叫做私淑艾。有的是对公众说的如时雨化的,有的是根据个人的才德的,有的是根据个人的毛病的。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说这五等就是一个君子教导他学生的时候,常行的五个大方向。


那么这一章,跟孔子所谓的有教无类是差不多的意思,就是现代人所说的因材施教。当然在过去也有很多人批评说:孔孟他不教人,孔孟他愚民政策,孔孟不提倡百姓要多学习,这不对的。因为你看孔孟的书里面都在教东西的,像这章也是特别明显的。


下一章。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公孙丑问孟子说,你提倡的道未免太高太美了,虽然是美又那么高,“宜若登天然”,让人家听起来够不到,像登天一样难。“似不可及也”,看起来我们是做不到的。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说你为什么不让它可几及,让他们感觉够得到,说得浅一点、短一点、简单一点,让他们感觉够得到。“而日孳孳也”,然后让他们日日能够非常勤劳不息地去精进、去研究。“日孳孳也”,那个“孳孳”就是勤劳不息的样子。那么这个道所说的是什么,也就是孔孟所提倡的仁义,能够长养人,能够让人的心性不断得到长养叫做仁。这个仁就是像果仁的仁、像那个幼小的苗从果仁里长出来,那个果仁的生机就是仁。永远在我们的身心性命里面都含着生机,不会因我们的七情六欲而受到残伐,在不得已的选择情况下就要行其义。义就是选择而得其宜,义者宜也。最适当的选择,什么最适当的选择?取大而舍小叫做适当的选择,你说的仁义之道那么高那么美,可是我感觉大家会够不到,不如你降低一点格调说些简单一点的,比如说求寿求福都好,对不对?来卜卜卦说说运势不是很好吗?让我们有兴趣往前走,你看怎么样?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孟子就说,说大匠,什么是大匠?大匠是工匠里面最为杰出的,工匠里面的标杆。他收徒弟,教人家怎么样做一流的工匠,做出跟他一样这么精准的器材出来,他不会为了拙工,不会为了那些笨徒弟“改废绳墨”,就把绳墨给丢了。什么叫绳墨?各位看过做木工的墨斗就是绳墨。墨斗不是吗?有一个海绵沾着墨水,里面那条线抽出来的时候整条线都变黑了,对不对?然后两点一固定中间弹一下然后那条线不就直了吗,两点中间可以成就一直线,是不是?古人就用墨斗打出那条线,然后抛的时候、磨的时候、锯的时候就照着那个线锯,然后就可以做出很笔直很笔直的木头来。因为古代没有像现代那么大的锯床,可以锯出那么长那么直的木头,他们都是用墨斗。“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彀率”是什么?彀率就是一个弓拉满的极限,有的弓三石、有的六石、有的九石、有的十二石,越大的弓拉开的石数越大,如果我们现在来说几磅几磅是一样的意思。这一把弓他教你拉,先把拉满弓的度数拉出来,这把十二石的给你。你要把十二石的张开,你一直拉先别学射,你一直拉一直拉,拉三年,拉到终于可以拉开了,那我现在教你该怎么射箭,不是一直教你射。因为什么?因为我的靶摆在百米外,你拉不了那么开的弓的话是永远射不到的,对不对?所以“后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后羿不会为那些笨徒弟而改变他拉满弓的要求。这在说什么?说不会因为学者的不能便来屈就他的道、卑下他的道,要不然的话就一代不如一代了,你永远都教不出那个最高品质的东西来的,最高品质的东西永远不是给你方便的,而是要要求你来达到的。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潇凡666

感恩

回复@潇凡666
表情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