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三字经》三晓常识3.9

2020-02-06 13:22:2208:02 74
声音简介
【原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译文】
我古代的文字类很多,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草书,在学习时,一定要把这些文字认清楚以免混淆。

在整个宇宙里,知识实在太丰富了,如果你想广泛的去学习,那是很不容易也无从学起的事。不过,如果能够大略的做个研究,还是能够了解其中基本的道理的。

【故事】
中国文字的形成

传说上古时期有一个部族首领名为仓颉,二目重瞳,出生的时候睁着眼睛,大家都称奇事。 小时候的仓颉非常聪明,擅于描摹绘画。

某一天,仓颉和小伙伴在河边玩耍,忽然从河水中游出一只巨龟,同伴们都吓跑了,唯独仓颉还在沙地上画巨龟的样子。巨龟睁开眼睛看仓颉,说道:“你天生贵人之像,必有一番成就。当世有一贤君,名为黄帝,你将来去投奔他,定成大器。”说完,就飘走了。

后来河水泛滥,部落村民四散逃亡,仓颉便投奔了黄帝。黄帝让他负责结绳记事,仓颉就把大事在绳上打一个大结,小事打个一小结,做的特别细致。

有一年,蚩尤掀起狂风暴雨困住了黄帝,抢走了大批的牛羊和人民。黄帝不服,让仓颉带上结绳前去评理。但蚩尤为人狡猾,不承认抢走了牛羊和人,仓颉上前理论,蚩尤却说如果能叫出人的名字和牛羊的颜色,就立即送回。但是结绳记事简单,无法记得那样详细,结果黄帝与仓颉失败而归。

此后,仓颉便决心研究出能详细记事的办法。仓颉在河边忽然看见一只大龟托着一丹书过来,仓颉上前相拜,认出是曾经点化他投奔黄帝的那只灵龟。仓颉便诉说,为创制详细记事的办法而苦恼。灵龟就把丹书赐给了仓颉。丹书文字深奥,凡人看不懂。得到丹书后的仓颉废寝忘食,朝夕研读,历经九千九百九十九日,方成文字。

黄帝得知文字造成,召见仓颉问道:“听说你借灵龟神书,方成文字,可否一观神书?”仓颉把丹书呈上。黄帝观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写些什么,就让仓颉解说其中的原故。仓颉说:“此乃六体六字之式。
一是象形,是用摹拟事物形状方得一种造字法。
二是假借,是用借字表音的办法造字。
三是指事,是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征。
四是形声,是用意符和音符组成新字的一种方法。
五是会意,是合字表义的造字方法。如:明,由“日”“月”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借日月之强光,来表示“明亮”的意思。
六是转注,是部首相同,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山有之字。如“老”可以训“考”。

天下礼仪归于文字,文字必归于六书类。黄帝听后高兴地说:“你将六书更加详解,布教天下。民得文字,如眼重明,此乃万世之功也。”

扩展资料: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像刻在牛骨和龟壳上的文字,是现今所挖掘到最古老的文字,由于是用刀刻的,所以“甲骨文”的最大特色是转折处多成方角,如“丙”在甲骨文中,便是写成:“四”(下面没有横)。

金文,是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文字的线条比甲骨文复杂。后来,有了较进步的大小篆,大篆的结构方正,左右对称,小篆的字体已略具中国字的雏型了,线条简化匀称,如“马”字,在小篆中就写“馬”。到了隶书、草书时代,中国文字已经到了定型的阶段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一本国学启蒙读物,介绍了教育、礼仪、音乐、历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强调了孝道、仁义、智慧等价值观念,鼓励年轻人早学、努力,成为杰出的人才。

by:紫云学科学

三字经

《三字经》原文诵读。《三字经》取材广泛,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吧。

by:李庐阳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

by:宠坏你的耳朵

三字经

古典文化《三字经》,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by:一笑相识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by:西红柿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