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来报

2020-02-08 00:49:17675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故事:见《苏秦》。战国,策士苏秦,破家说秦,不第归来,父母哥嫂报以白眼,妻周氏遭嫂奚落,不敢下机迎接。苏秦愤而到三叔处攻读兵书。是夜,周氏提灯来接,苏秦不纳,决意游说六国,周氏继而拦路劝阻。但苏秦去意已决,难以挽留,夫妻挥泪而别。后苏秦衣锦还乡,父母兄嫂,一反常态,奉迎阿谀,前倨后恭,极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落祠堂”相认时,周氏一曲《当初贫》,诉出身受的苦难和哀怨,公婆悔恨不已,至此苏秦始认双亲,合家团圆。

      《苏秦》一剧为梨园戏优秀传统剧目,《南词叙录》列入“宋元旧篇”,题作《苏秦还乡记》。该剧目在梨园戏的口传身授中列为“开坊戏”,有“自君去后”、“特来报”、“当初贫”等名曲,几百年来深受群众欢迎,是闽南地区家喻户晓的一出优秀剧目,多次前往菲律宾、新加坡、台湾等地演出。

        另《金印记》  元·苏复之作。写战国时苏秦受封六国丞相的故事。共四十二出。剧情是:战国时儒士苏秦学识渊博,但一时难展抱负,而其父母及哥嫂谓其迂腐无能,总是嘲笑凌辱他。只有叔父了解苏秦的抱负,十分同情他,一日,听说秦国挂榜招贤,便指引苏秦前去应招,并赠以盘缠。苏秦来到秦国,不被录用。当他回到家里,受到父母辱骂,哥嫂的凌辱。苏秦不堪凌辱,欲投井自尽,被叔父拦住,收留回家。苏秦来到叔父家中后,刺股悬梁,发愤读书。不久,魏国挂榜招贤,叔父又指引苏秦前去应招。苏秦来到魏国后,游说六国,合纵以抗秦,终因伐秦有功,为六国君主所推崇,封他为六国都丞相,赐以金印。苏秦衣锦还乡,父母及哥嫂皆亲到接官亭迎接,而苏秦将父母与哥嫂撇在一边,先来到叔父家中,拜谢叔父。后得叔劝说,见了爹娘、哥嫂及妻子,一家团聚。现有明继斋刊本、玉夏斋刊本。

      梨园戏“上路”、“下南”均有此剧目,都是内棚头戏。有旧抄残本,1963  年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又请“上路”、“下南”老艺人对照旧抄本口述增补校正。两派故事情节大致相同,有的各有自己的场景;有的场景全同;有的场景相同而曲白互异(一般是下场诗同,其他则不同)。两种本子科诨甚多,各异其趣。

       此戏南戏有《苏秦衣锦还乡》一目(见《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已无传本;元杂剧有《冻苏秦》一剧,《九宫正始》收有曲文;明传奇有《金印记》,元末明初人苏复之作,共42 出。据近人赵景琛先生考证,《金印记》是《冻苏秦》的改本,而《冻苏秦》又改自南戏的《苏秦衣锦还乡》(见《元明南戏考证》),可见此戏前后的几种本子故事情节都是一脉相承的。

       梨园戏《苏秦》故事,大致与《金印记》相似,曲文间或有相同相似之处,一般是每出戏前一支曲子或念白与《金》剧相当场口的曲子相同或相近,余者相同的较少。其中“三婶报”一出中的一支曲子,与《冻苏秦》中的[下山虎] 曲词相当,而此文曲子为《金印记》所无,梨园戏此剧是否另有源头,存疑。

       此戏于 1955 年由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将“上路”、“下南”两种本子合并,剧本整理者林任生、许书记、张昌汉。1966 年以后中断演出,1978 年又恢复演出;1980 年作为赴香港演出剧目之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晨报

知识产权之声——晨报专栏

by:知识产权之声

早报

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全球百态。

by:行客加油

报任安书

1收信人任安,2写信人司马迁,3写作背景及总览,4第一段收信内容及迟复原因,5第二段一句一讲,6李陵之祸,7第三段一句一讲,8第四段一句一讲5-1,9第...

by:袁清云

智辩研报

主持人蔡智斌,新财富百佳投资顾问,上交所期权策略师。曾任职于国内头部券商多年,服务管理客户资产达五亿规模。现为广东股市广播FM95.3主持人。专注趋势赛道企业深...

by:南财音频

忏报悔心

洗耳洗心,静听梵音-----佛教音乐如同甘露醍醐让我们身心安宁、大彻大悟!忏悔则清净,清净则能去除烦恼。...

by:雨法雨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