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公谏征犬戎

2016-11-16 21:22:0029:43 4.2万
所属专辑:古文观止评话
声音简介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戴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

 

  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犬戎树椁,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美女话少

赞同嘻嘻嘻,虽然有时候不太爱听他说保险嘻嘻嘻

回复@美女话少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1396209vbnn

喜马拉雅古文观止最好的讲解老师,没有之一

18709595kmg 回复 @美女话少

嘻嘻啥啊嘻嘻,听着就感觉你这人有毛病,平常你都这么说话吗

美女话少 回复 @1396209vbnn

赞同嘻嘻嘻,虽然有时候不太爱听他说保险嘻嘻嘻

zhaodan_t0

满江红·写怀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原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恐怖凹凸曼 回复 @zhaodan_t0

我也会

流沙_m7 回复 @zhaodan_t0

牛啊,陈老师的小助手!

eehdhegwGSM 回复 @zhaodan_t0

鱼鱼鱼🐠

senall

一、五服正名 农村所说的“五服”,指的是九族(不是五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关系较远。 二、五服制度的来源 “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草木一秋心

纠错,“五服”在古代有多种意思,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侯服、甸服是只是其中一种(和王的统治范围有关)。但服丧时候的“五服”应该是指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礼记•学记》中有「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孔颖达疏:「五服,斩衰也,齐衰也,大功也,小功也,缌麻也。」。两个意思是不同的

听友61180801

看好你啊陈老师,辛苦了啊!更新啊

当前评论用户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