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孝道观及其启示》(5/6)【姚海涛】

2020-02-16 15:25:0406:26 157
所属专辑:荀子的智慧
声音简介
《以礼治孝与从义从道》(5/6)
~荀子孝道观及其启示

作者:姚海涛

(一、人道有辨:性恶论与孝观念之间张力的解决)
(二、礼以养欲、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的孝道观)
(三、敬始慎终、生死若一的孝道观)

四、从义从道、通权达变的孝道观

在儒家看来,己身与父母身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乃是一身。个体的生命其实是同属于从祖先以至己身的一条阔大生命之流。祖宗、家庭、个体分而不分,同归于一。在理想状态下,己与父母是不会出现矛盾的。如果出现矛盾,当然会压制个体而服从于那个生命之流。毕竟在现实状态之中,父母与子女意见不统一的情况大量存在。对于父母犯了错误,子女有规劝的义务。如果父母不听从,怎么办?如孔子从敬的角度出发,认为子女不要违背父母意愿。

关于舜为什么不告而娶,孟子做了这样的解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离娄上》)
孟子对舜不告而娶的诠释充分显现了他在孝问题上的权变意识。孟子认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离娄上》)
大孝要“得乎亲”、“终身慕父母。”大舜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心,虽然得到了权势地位与美貌妻子也不满足,还在思慕父母。舜行孝之艰难、执著与权变可见一斑。

1、通权达变的孝道观

孔子提倡的“父子相隐”式的直道而行是一种在礼义标准下通权达变的变通。荀子则以面向未来的视野去面对孝与忠的可能性冲突,并作出了探索性回答。荀子特重“统类”内在思理,提出了从义从道、通权达变、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的孝道观。

由于孝是礼治视野下双方共同参与的义行,荀子甚至提出了父子双方应各有其权利义务。这是对儒家之前孝道思想的极大突破。荀子以孔子之口说,“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法行》)
君子要有三恕,其中之一恕就是自己有父母不去奉养,却要求自己的儿子对自己孝顺,这不符合恕道。

“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子道》)
如果儿子确实是为了父母之平安、荣辱考虑,从义、从敬而做出了不听从父母命令的情况是完全可以的。荀子对孝的灵活性处理问题进行了缜密的考量。荀子提出要“与时迁徙”,要“与世偃仰”。在时间不同、空间差异的情况下要变通为孝。这种权变之中有很显明的功利化、理性化的算计。荀子又借孔子之口说出,“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子道》)
要具体分析所遇之处境,进行灵活化处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汉族,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

by:扎西德吾

荀子

义工介绍:大家好,我是姜莹莹,一名在校大二学生。我热爱公益活动,曾多次参加社区、学校的志愿活动。希望通过朗读帮助更多的人了解阅读、爱上阅读。音频类别:m4a录制...

by:了凡积善之家FM

荀子

百家争鸣之集大成者

by:善德巨在

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by:故磊溪边

《荀子》

天道自然,人之性恶~

by:且听风吟的精神乐园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by:小柒沙

杨博士《论语中的孝道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MBA班授课专家清华大学高级总裁班授课专家主讲经济类、管理类和管理哲学类课程,对儒家、道家、...

by:杨松超博士

荀子学院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荀子学院》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