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779期:做最坏打算的人,才配最好结果

2023-09-21 11:58:2112:58 4105
所属专辑:有书·每日美文
声音简介






借光·守望




这张照片,来自河南省洛宁县上戈镇刘坟村。

 

照片中,昏暗灯光下,坐在楼梯道里学习的女孩,叫郭翠珠,今年14岁,是一名初中生。

 

披着夹袄抄着手,坐在小板凳上静静看着她的,是她的农民父亲。

 

照片上的地点,不是父女俩的家,而是村委大院。

 

疫情持续蔓延,全国“停课不停学”,小翠珠家没有网络,她又舍不得用爸爸手机的那一点流量。

 

为跟上网课进度和老师辅导,征得驻村干部同意后,父女俩连续几天晚上来到村委大院,蹭网学习。

 

昏暗的灯光,相守的父女,专注的少女,沉默的父爱……


在寂静孤独的黑夜里,穿越贫穷窘迫和疫情恐慌,燃起一个寒门之家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


古有匡衡凿壁借光,今有翠珠村委借网。

 

我们素来不提倡讴歌贫困,但一次次被那些不灭的希望,照亮。

 


蹭网·梦想




这张照片,来自河南南阳淅川。

 

照片中的男生,叫小通,是今年参加高考的一名高三孩子,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

 

特殊时期,学校用钉钉网给孩子们上课,小通家没有安装Wifi,但邻居家有。


每天5点半,小通起床,开始晨读学习。

 

上午8点,他准时搬个小凳子,在家里平房的楼顶,蹭邻居家的网络。


因为这里,信号特别好。

 

小通说,他的目标,是好好复习,争取一举考上浙江大学。




病毒隔离了校园,又如何?

 

隔离不了少年的壮志凌云。

 

网络隔离了课堂,又如何?

 

隔离不了梦想的扎根疯长。

 

当多少城市人家的孩子,在家中恒温宽敞的暖气房里,享用着无处不在的网络。


一边诅咒因为疫情不能出门玩耍,一边荒废学业只想偷偷玩游戏时。


多少贫寒人家的孩子,最大愿望不过是蹭网上会儿课。

 

我们无意比较贫富差距。


我们需要铭记的是,当疫情结束,走出家门,某些人用戴着钻戒的手,指着一个穷人骂他“乡巴佬”时,不该忘了这句话:


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这世上很多人,并非拥有你生来就坐享的条件。

 



师者·眼泪


这张照片,来自河南省淮阳中学高三班主任于老师的直播。

 

直播中,常年教学,操劳过度。


发际线越来越高的于老师,因担心孩子们的心理和成绩,受疫情影响太大,数次落泪,无法自已:

 

“你们生于2003年的非典,今年高考又碰上新冠肺炎……”

 

师者父母心。

 

唯有师者,才和父母一样,对孩子们的暗伤和困境过分关注,对孩子们的前途和未来如此担忧。




于老师,别难过,17年一个轮回的劫数,无法压垮这个国家的少年。

 

因为,有您这样的师者,他们终将在爱和守望中成年成人,在历经磨难和考验后,像父辈一样无畏坚韧。

 



恐慌·文明




这张照片,来自武汉方舱医院。

 

压抑且喧嚣的白色病房里,一个叫付先生的年轻人,安静地捧着一本书,在专心地阅读。

 

这张照片被记者偷拍,从社交网站流传到境外后,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科·福山,马上认出:


付先生读的书,正是他著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福山说:


“他的平静和医院的喧闹,形成了对比,显示了文明的力量。”




被确诊新冠肺炎的付先生,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武汉大学的博士,赴美佛罗里达大学做结构生物学的博士后。


春节过年回家探望父母,不幸遭遇新冠病毒,和家人一起被确。


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入方舱医院。

 

面对确诊,有人情绪失控,崩溃大哭;


有人意志垮掉,在绝望中向病毒屈服;有人自觉倒霉,把戾气发泄到别人身上……

 

但也有人,在最糟糕的状态下,做着最积极的事情,并提醒每个不幸的感染者和每个幸运的旁观者:

 

灾难已经发生,病毒已经造访。

 

过度的忧虑,只会把情况变得更糟。


不如,接受最坏的结果,安定有序地在这“坏”中,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来。

 

我们,已经错过了上一个冬天,不该再错过这一个春季。

 



不幸·直面

 



这张照片,来自武汉方舱医院C区的高三学生杨一帆。

 

杨一帆是江岸区某省级示范中学的高三学生,也是整个家庭里最小的感染者。

 

他的爸爸在一月被确诊新冠肺炎,因病情严重住进了长航医院重症监护室。


随后,他和妈妈也被确诊,住进方舱医院。

 

他住在C区,妈妈住在A区,只有早上洗漱和中午晚上吃饭时,他才和妈妈匆匆见一面。


其余时间,他把六门功课安排得满满的,争分夺秒地进行复习。

 

“我要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冲刺,不能掉队。”


面对记者采访,少年斩钉截铁地说。

 

就像,他不是个患者,而是个战士。

 

疫情终究会结束,高考终究要到来,不管国家出台怎样的政策,认真复习都是最好的对策。

 

我们可以不喜欢分数至上的高考制度,但我们谁也无法否认,它依然是贫民子弟成功逆袭的最好路径。

 

就像,我们不必过度赞美患病备考的少年,但我们从他专注的背影里,却再次确认:

 

人生漫长,谁也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个会提前到来。

 

但每个人都可以掌控的一件事,是接受现实。

 

因为,这是战胜所有困难的第一步。




最坏·最好


如果灾难已成现实,我们必须学会和它共生。


然后,努力把不幸撕开一个口子,让阳光和希望透进来,让黑暗和恐惧变萎缩。

 

就像,那个借光的女生,蹭网的男孩,流泪的教师,看书的学者,方舱医院里备考的学生……

 

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里,卡耐基说:


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人,在面对至暗时刻,最应该做的事儿,是向自己发出这样三个质问: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这个是真的,我有没有做好准备?

 

●“我要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至最低?

 

综合人类历史上诸多名人的故事,卡耐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不幸和幸运,本在同一个路口。


灾难和机遇,也在同一个时段。

 

抱怨和逃避的人,在恐慌乱窜中,拐向了左。


迎战努力的人,在解决问题中,拐向了右。

 

比灾难更可怕的,是人性弱点里,对意外的抗拒。

 

要知道,我们对灾难的态度,本身也是灾难的一部分。

 

无处安放焦虑的人,最终被灾难吞噬。


冷静下来,做最坏打算,并敢于行动的人,会找到契机和出口,在灾难过后收获最好的结果。

 

疫情还在持续,拐点还没到来,某些地方解封后,又迎来疫情的反弹。


某些人摘下口罩后,又被病毒感染。

 

这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静下来,成为对自己负责的建设者:

 

在共同的痛苦之中,肩负起自己当下的责任,并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这个是真的,我有没有做好准备?

 

●“我要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至最低?

 

然后,切实直面,有效行动,努力解决。


这样,疫情过后,才能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最后,请让我们一起重温思想家雷音霍尔德·尼布尔的这段话:


愿上苍赐予我安宁的心境


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并给我无尽的勇气


让我去改变那所能够改变的事情


再赐予我足够的智慧


去分清这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


愿每个幸存者,都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给文章点个“在看”,愿远方的你们平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购时尚HAPPY

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人,在面对至暗时刻,最应该做的事儿,是向自己发出这样三个质问: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这个是真的,我有没有做好准备?”   ●“我要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至最低?”

凡姐MYTY

除了疫情没题材说了啊

听友192637389

谢谢主播 这篇文章不错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后期

后期小白的华丽变身大家好,我是晚风觅星河是个后期小白,正在慢慢成长

by:晚风觅星河

期待

期待依山傍水的生活环境,现在是一种奢望了,曾今好像不,因为在我年轻之前,处处皆是。在都市里时间长了,看着原有的自然景观都变成楼群、马路街道,一切都留下人为的刻意...

by:艺术与绘画

期待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by:米娅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