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本期节目是视频版,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安大雄

第一时间看文章和视频。



大家好,我是安大雄。


本期视频,我们就把之前介绍过的内容做一个小的总结,我们要讲的话题是,反应模式。这个反应模式包括了思维和行为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模式也是长期焦虑的朋友身在其中,但不自知的一个障碍。本期视频会介绍三个强化焦虑的反应模式,还有三个化解焦虑的反应模式。


当焦虑情绪和身体症状产生之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寻找安全感,非常着急,想要自我保护。于是我们就会在情绪的驱使下去做一些看起来好像在缓解焦虑,实际上增强焦虑的行为。


第一个行为:短期回报


这个行为其实是最普遍的,当焦虑抑郁的情绪出现,或者躯体症状出来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感觉非常痛苦,去医院查,身体没啥毛病。还是感觉难受,于是就陷入了一种穷思竭虑,不停地思考,反复的琢磨,然后打开手机,输入一个又一个问题,以为可以找到答案。


但这个时候,你是处在什么状态呢?

是一种持续焦虑,敏感,怀疑的状态,也就是说,当你带着这样的状态去看网上的种种解答的时候,你会陷入一个奇怪的陷阱,本来是想找个权威的解答,虽然也会看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也有负面的内容,尤其是自己会对症入座,很多矛盾的争论,所有的负面信息全都被放大了,反而加重了自己的怀疑。


这个做法让自己更加痛苦,更加焦虑了,所以不停地上网查病,去对症入座肯定是错误的,这是很多疑病焦虑的朋友一直在犯的错误,甚至很多人跟我说,在查病的过程中,看了太多疾病的描述,吓得自己都惊恐发作了。


所以说,在网上查病,不如直接去医院做检查。但是去医院检查,焦虑疑病的问题就解决了吗?


这个时候又会进入第二个短期回报的行为,也就是反复的检查,反复确认,比如反复的做心电图啊,确认自己心率是正常的,经常摸自己的脉搏,在医院里呆着,好像有了安全感了。这样的行为,好像暂时缓解了焦虑感,检查结果很正常,没毛病,但回家以后还是会怀疑,他就会想,万一没检查出来呢?万一医院检查有错误呢?


于是就再去其他医院检查,然后再怀疑,再检查。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成了一种心理依赖,甚至变成了一种强迫,等到自己没法去医院的时候,自己摸着心率感觉有点高的时候,心里反而越来越慌了,对症状越来越敏感,恐惧感越来越强了。


反复检查,反复确认这个行为还是会强化焦虑。尤其是很多强迫症的朋友,他们的强迫行为就是这么产生的,不断地洗手的目的,就是为了确认手是干净的,洗完了暂时感觉焦虑缓和了,但过一会儿又开始怀疑了,于是就不停地洗不停地洗,不断地助长焦虑的生长,让焦虑的胃口越来越大。




第二个:预期焦虑


预期焦虑在之前的一期视频中提到过,在焦虑情绪之中,很容易进入一种持续关注的状态,就是自己的注意力一直都在对焦虑情绪,对负面想法,对身体症状的过分关注当中。每天就不停地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办?症状在不在?自己以后还能谈恋爱吗?还能生孩子吗?等等的消极想法,或者就是在时时刻刻监督着自己身体症状的变化。心跳快了没?头晕耳鸣好点了吗?惊恐发作会不会来啊?


没完没了的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痛苦的地方,担心焦虑的地方。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总想消除它,消除这些痛苦的地方,以为只有消除了这些不好的感觉,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


但越是关注症状和负面想法,反而他们的存在感越强,于是焦虑开始蔓延到各种的场景,比如坐车开车,坐地铁,坐飞机,人多的地方。甚至害怕运动,怕一运动自己身体受不了了,害怕出门,怕出门就发作。于是就进入了第三个行为,也就是回避行为。



第三个:回避行为


在开始担心一些具体场景之后,预期焦虑就开始更加强大,比如焦虑症大部分都会有心慌心悸的感觉,就开始害怕出门,害怕运动。在运动之前,或者出门之前,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心脏会不会承受不住啊?会不会在外面发作,让人家看见啊?


然后就不敢出门,就不敢去运动了。在放弃了出门和运动之后,好像焦虑水平下降了,自己感觉有点安全感了。但时间长了之后,自己的活动范围就开始越来越小,担心和恐惧仍然在不断的增长,不断的蚕食自己的生活范围,感觉处处都是障碍。


久而久之,回避成了自己对付焦虑的第一选择,面对一点挑战,一些可能会紧张的场景,就一味的回避,于是焦虑就变得越来越强,自己变得越来越胆小。即使是硬抗下来,忍过来了,也是非常痛苦的,下次面对的时候也会更加痛苦,压抑了更多的情绪。



以上就是三种非常常见的焦虑反应,这三种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反应模式,一个恶性循环,这个模式就像是一个茧,把自己牢牢地束缚在里面。最后,成为了正常生活的障碍。觉得自己必须要消除这个障碍,才能回归正常生活。


这个障碍就是我们在跟随负面情绪,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我们的反复确认,反复查病,持续的关注,不断地寻找心理安慰,都是在喂养焦虑,而对未来的事情不断地担心,纵容自己,无意识的认可消极思维的蔓延,又在思维层面不断地累计焦虑感,直到在场景中爆发,因为爆发,从而让自己更加担心,回避一切感觉不踏实的场景和情况,更加持续的关注身体症状和负面想法负面情绪。


这个闭环,就是一个完美的焦虑的链条,在这里面,实际上我们每一步都是在认可焦虑,不仅认可焦虑的情绪,认可焦虑的想法,还认可焦虑的行为,最后自己的核心信念也逐渐的动摇,认为自己再也好不了了。我们走上了焦虑的道路,不是因为焦虑可怕,而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把自己的主动权,把自己的选择权和决策权给了负面情绪。让这个恶性循环主宰自己。


但这个障碍有那么可怕吗?焦虑的症状即使是惊恐发作,这最严重的症状也不会要你的命,焦虑症也不是不治之症。康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是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打破这个反应模式,突破这个障碍。


所以,我们要去构建一个新的反应模式,这个新的反应模式,就是我在之前,更新的第一阶段,内容的一个总结。


第一个:缓解身体症状


当我们担心一些事情,或者要面对一个恐惧的场景,这个时候焦虑感开始上升,身体也会配合焦虑紧张的情绪,产生种种的身体反应,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等等一些系列的反应,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用理性思考一下。


当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之中,最理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再去继续强化焦虑,而是放松下来。让身体先进入放松的状态,让身体的症状不再因为负面情绪的积累,而继续的增强。


这个时候不需要去找什么安全感,去问别人有没有这个症状,去寻求医生或者其他人的安慰,自己主动地放松下来,那么这个状态就会有所缓解。

当然也可以接受药物治疗,也可以帮助你缓解身体症状,但是开始吃药以后,就不要再怀疑了,听大夫的安排就行了。


药物治疗之外,我为大家推荐了很多放松方法,还有调整生活方式的内容都是为了辅助自己,达到缓解身体症状的目的,效果都是公认有效的方法,我自己也是亲身实践过。


定期运动,健康的饮食和作息,放松方法就是腹式呼吸,肌肉放松,冥想与回归当下。身体上的调养和放松,是日常康复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个:认知和信念


在焦虑的状态中,蔓延的最快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自己总是习惯性的进行各种灾难化的解读,各种消极的诠释,各种对不好结果的担忧恐惧。


如果我们的焦点都在这些不好的事情上,那怎么思考,都是在错误的基础上做加法,就像是一个数字,开头是零,后面写多少也没有用。


此时我们把焦点转移到积极的信念上,因为焦虑会蔓延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不好的情况会发生,我们不希望这样,但又非常的担心。但这个不好的情况只是自己的想象的,是自己的情绪化的推理。是因为你在恐惧中,所以进行了恐惧的想象,不敢面对它。


但其实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不能把所有的主动权交给恐惧的情绪,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可以掌控的,一切的定义,一切的感受,对他们的看法,都是自己在不断地进行诠释。你只有相信自己会好起来,才能真的有可能好起来。然后主动地去调节,主动地去面对,一切才能慢慢的朝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朝着焦虑的方向发展。


最可怕的是信念垮了,是没有信心了,是不相信自己能好起来了。当你这样去想,那谁也无法拯救你了。因为拯救自己的不是别人,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而是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好起来,会通过这个过程重生,会变得更好。然后才有行动的动力


那么当你确立了这个积极的信念,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去生活,而不再是担忧恐惧了,保持积极的信念,你的思想开始配合你,为你思考各种方法,各种建议,帮助你恢复,你的情绪也在配合你,给你安全感,给你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感。与此同时,你也有了动力去积极的康复,也有了勇气去突破自己,去重新看待自己,感觉自己的痛苦都是有价值的,而不再是讨厌的、必须要消除的,这个时候,你就走上了康复的道路,康复,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是第二个,也就是在思维和认知上的改变。最后一个,我们还需要觉悟的智慧。




第三个:回归当下,静观其变


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在不停的做加法,努力的拼搏奋斗,得到自己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像是一直在踩油门。

焦虑的情绪和身体症状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警告,这是刹车。

越是好的跑车,越要有好的刹车,不然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感受焦虑,听从焦虑情绪的建议,停下来,慢一点,学会放下,活在当下。


回归当下说实话,不容易做到,观察不评判,静观其变真的不容易。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努力的获取,没有停下来过,也没有真的了解自己的思维,没有与它真的相处过。但有了前两个放松和认知的辅助,会更容易一些。有了放松的感受,积极的心态,回归当下就容易多了。


焦虑和恐惧这些负面情绪,负面想法都是一种能量,它们有自己的生灭曲线,也就是一个抛物线,是因为对抗,因为排斥,因为对焦虑的焦虑,对恐惧的恐惧,不断地产生新的抛物线,他们无法回归自己的宿命。


我们这时候彻底放手,去包容,去静观其变,那么它就会回归自然,也就是到达顶点,然后开始衰落,最后逐渐的消退。


最后,不要觉得焦虑是一个障碍,去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去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些智慧都是在说同样的一个道理,遵循负面情绪的自然规律,不要总是想着控制,费力的去消除。


关键点就在于回归当下,也就是不再去进行各种思维上的消极推断,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感受上,放在眼前的事情上,不在持续的关注症状和负面想法,就算出现,也没关系,包容他们,带着它们去生活,去创造自己新的未来,享受生活的每时每刻。


这是化解焦虑的反应模式,是一个积极的循环,不仅有对身体的正确关注,保持好的健康的习惯,健身和放松,同时,让自己保持一个积极的信念,把消极的痛苦转化为积极的动力,知道自己不是在受罪,而是在成长,是在完善自我,拿回自己的主动权,主动地去改变。最后,还有我们长期缺乏的智慧,也就是静下来,慢下来,学会放手,活在当下。




关于反应模式的内容,我们就讲完了


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内容,这期视频就是在梳理之前的内容,关于反应模式,每个人可能不太一样,但大同小异,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去思考自己的反应模式是什么,结合我之前的内容,进行一个梳理,一个调整,不断的突破自己的障碍,这个过程,就像是破茧成蝶,它并不是痛苦的,相反,是非常有价值,非常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


到目前为止,我的内容已经更新了第一阶段,只是把内容铺开,还没有更加深入。接下来进入第二阶段的更新,我们要重新回到调整认知的内容上,详细的了解自己的认知偏差,自己的性格缺陷,以及如何改变。


本期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安大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下期再见~

1738808jtsa

最近这几天才焦虑的,觉得该去看精神科了

回复@1738808jtsa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鲁V钝

听哭了!心中的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最清楚!

听友281353289 回复 @小城故事_lb

你现在怎么样了

潘容每周四休息 回复 @小城故事_lb

请问好了吗现在

1763303xfxl 回复 @小城故事_lb

怎么样,康复了吗

听友229292646

安大雄是我们的英雄

听友221702299

我也在痛苦中,以前很痛苦都过来了,现在每天都有一点小问题,都感觉很不舒服

谁家的小谁_om 回复 @听友85517391

我是因为疫情我婆婆突然离世,忙完葬礼我基本就躺倒了!医院去了五六次,全身检查都做了,啥问题没有!了解到了焦虑症,接触到了安大雄视频,家里人还算理解,我也在努力拯救自己!我相信我们都会好起来的!只是时间问题!

听友214039825 回复 @听友221702299

你们药都吃不吃的

焦虑症康复患者 回复 @everyoneglows

这个病所有的症状就是因为害怕和恐惧导致的神经疲劳,你只要克服害怕,恐惧,平常心对待或者无视这些症状,慢慢你的神经就会修复,所有像头晕,心跳加速,耳鸣,胸闷等一切症状就会慢慢消失,建议你去看看焦虑症的自救这本书,里面有告诉你发病原理和康复方法,不要着急,只要有信心找对方法,时间会治愈你一切的症状。

焦虑症康复患者

这个病所有的症状就是因为害怕和恐惧导致的神经疲劳,你只要克服害怕,恐惧,平常心对待或者无视这些症状,慢慢你的神经就会修复,所有像头晕,心跳加速,耳鸣,胸闷等一切症状就会慢慢消失,建议大家去看看克莱尔.威克斯写的焦虑症的自救这本书,里面有告诉你所有的发病原因和康复方法,不要着急,只要有信心找对方法,时间会治愈你一切的症状。

cnratcbp6mn3ajsl2het 回复 @焦虑症康复患者

这个好像很难吧,我想出门的时候心率就开始加速了 然后挣扎半天紧张地出门了…

听友393612281 回复 @焦虑症康复患者

我就是吃东西堵在胸口感觉东西到嗓子眼了

谁的爱与自由 回复 @焦虑症康复患者

症状消退后应该开始改变思维模式,不然还是没用的吧

听友185743113

我两天听完 收获不少 我现在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自信 谢谢你大雄 我以后还会在重复听 激励我前进。听完之后我感觉我会好 肯定会好。现在就感觉已经好了很多很多 十分感谢 真心想给你个拥抱 男人之间的拥抱

安大雄 回复 @听友185743113

抱抱,好基友~

1824387cwsd 回复 @听友185743113

付款方式

当前评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