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我太难了,原来古代考试也有作弊

2023-06-21 07:27:1919:49 21.4万
声音简介

音频文稿 


你好,我是张国立,欢迎你来听我讲古代人的生活。


中学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范进中举》,说有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范进,突然考中了举人,他的岳父胡屠户,以前总鄙视他,现在则厚着脸皮来巴结他;从前正眼都不会看他一眼的张乡绅也来讨好他。范进一下子从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变得有钱有势。




这篇文章出自清代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反应的是清朝科举对普通人的影响。其实啊,科举从它诞生起,一直到清朝末年被取消,1300多年间,对古代很多人的生活,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科举制度呢?


我们知道,科举,本质上是一种选官制度,通过分科考试,为朝廷选拔官员。在先秦时代,流行世卿世禄制度。这个家族世代做国王,那个家族世代做将军,另一个家族世代做宰相,官职都是由贵族世袭的,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做官的渠道。


到了秦汉时期,有一阵子,是靠军功来获取官职。比如汉朝开国的那帮功臣,大多是普通人,小公务员、屠夫、地痞流氓什么的。可是很快呀,世家大族就又掌控了做官的门路,虽然汉武帝实行察举制,让地方官员举荐人才,但作用也很有限。魏晋南北朝,采用九品中正制,给各种人才打分评级,根据这个评级来授予官职,最后却变成豪门把持的工具,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能评上高等级的,全是世家大族,你的评级高低,完全取决于你出身的门第。于是,就有了王家、谢家这种,世代做大官的士族。


如果你是皇帝,肯定不满意士族把持了官员的任命,皇帝手中的权力就变小了,何况,贵族势力这么强大,皇帝位置也不安稳呀。如果你是个普通老百姓,就更不开心了。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会因为出身不好,做不了大官,甚至连小官也当不上。


皇帝想集中权力,老百姓想实现阶层流动,于是,科举就出现了。科举的好处很明显,它不需要你出身多么高贵,只要你符合条件,比如不是罪犯,不是商人,谁都可以报名参加;它也不需要谁来推荐你,凭本事说话,考中了就有机会做官。这下子,皇帝和平民,绕开了贵族的阻挠,直接接上头了。


那么,科举具体是怎么考呢?


早期的科举制度,并不完善,隋唐时代,紧接着魏晋南北朝,社会上还有很多豪门大族,保留了不少贵族社会的传统,很多官职,依然可以通过恩荫[yìn]、征召、军功等方式获得。你看大诗人李白,他在翰林苑做过官,就是唐玄宗直接征召他,并不是通过科举,科举制度,只是给普通人,开了一条窄窄的上升通道。


唐朝考试的门类特别多,得有一百多种,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叫明经科,说白了就是考察背诵,内容是十几部儒家经典和《道德经》,考试相当于默写填空题。明经科比较简单,录取的人最多。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就是说三十岁才考中明经,那就太晚了;五十岁考中进士,也不算迟。


这个进士科,是最难考的,它要考你诗赋,知道唐诗为什么这么发达了吧?科举要考的;还要考时务对策,就是给你列出一件国家大事,让你分析解决。


因为最难考,所以一旦考上了,也最尊贵,著名诗人孟郊考了很多年,终于中了,极度开心,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名句。


除了考试成绩,考生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会决定你能不能考中进士。于是,考生会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朝廷中有影响力的人,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从而获得好成绩,这在当时叫做行卷


著名诗人王维,20岁那年,到长安参加科举,为了考个好成绩,他把自己的作品投给唐玄宗的弟弟岐王,希望岐王能够推荐他。不过,当时更有权势的太平公主,已经把状元头衔给了另一个叫张九皋的人。王维很难过,岐王就给王维出了个主意,让他在太平公主举行的宴会上,假扮成演员,给喜欢音乐的太平公主演奏琵琶,从而获取太平公主的赏识。宴会那天,琵琶高手王维,一曲弹罢,博得满堂彩。再加上王维英俊潇洒,太平公主马上就喜欢上了他。王维乘机献上自己写的诗,太平公主看完后吃惊地说:这些诗都是我平常喜爱的,以为是古代人的作品,没想到都是你写的。随后,公主立刻派人把主考官叫来,让他必须以第一名录取王维,王维就这样考中了状元。


这种行卷的风气,容易让考试变得不公平,再加上考试的时候,主考官能看到考生卷子上的姓名,很方便走后门。到了宋朝,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宋朝科举的考卷,采用糊名法,把考生的名字遮盖住,不让阅卷的考官知道这是谁的试卷。可是不知道姓名,考官还可以通过考生答题的书法笔迹,看出来是谁的卷子,仍然留下了作弊的空间,于是,宋代又采用了誊录法,考生的试卷,上交之后,由专门的人再誊抄一遍,考官拿到的是抄录来的试卷,这样作弊的概率就降低了。


宋代科举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录取人数多,唐代进士科考试,每次就录取十几个,最多几十个人,很难考中。宋代不一样,每次录取二三百人,多的时候能有五六百人。这也跟宋代的社会形态有关系,唐朝还有贵族社会的残留,宋代基本上是个平民社会了,没什么世家大族,要想做官,几乎只能通过科举。宋代所有宰相,都是进士出身,科举考试成绩差,很难在宋代官场混得好。


到了明清两代,科举发展得更加精密了,实际上,我们今天熟悉的各种科举制度,说的也主要是明清这五百年的事儿。明清时期,从考试程序上来说,环节更复杂了。如果你是个读书人,想获取功名考科举,第一步是参加县试,就是你们当地县一级的考试,通过了,可以接着参加府试,这是更高一级的考试,通过了,恭喜你,你可以接着参加院试,又通过了,太棒了,你获得了进入当地县学或者府学上学的资格,你会被叫做生员,也叫秀才,这是最初级的功名。


不要小瞧秀才,古代社会,十里八乡能有个秀才,已经不得了了。当年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考了很多次,每一次连县学的考试都通不过,当不了秀才,气得大病一场,醒来就神神叨叨,开始传教。成为秀才,你见了县太爷,可以不用下跪,也不用再交赋税。你在府学县学里上学,每个月还会领到一笔补贴。


你还拥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那就是去考举人。这个考试叫乡试,三年考一回,在各个省的省会举行,考中了,那你简直撞大运了,秀才每隔一段时间还要测试,考不好就会被剥夺秀才资格,打回原点,举人就不一样了,一旦考中,终身有效,一辈子都不用担心。所以说,秀才和举人,是老百姓和士大夫的分界点。


考中举人之后的第二年,你可以接着去京城参加会试,这是礼部组织的考试,非常难考,明代全国人口差不多一个亿,清代两三亿,每次也就录取两三百人,你就算算这录取率吧。如果你又考中了,诶,先别激动,你还要接着参加殿试,这次的主考官更厉害,是皇帝本人,不过你也别担心,殿试其实就是给会试考中的这些人,排个名次,共分三个等级,第一等三个人,就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叫做进士及第;第二等叫进士出身;第三等叫同进士出身。





从最开始的县试到最后的殿试,明清科举的繁琐和艰难,可见一斑,但是考中之后的利益又是巨大的,所以,不少人为了能考中,想尽办法作弊。最简单的就是夹带,打小抄,不过考生进考场都要搜身,这种方式太小儿科了。难一点的是请枪手替考,可是这也没把握,一是进入考场前,要核对相貌,被认出来就麻烦了;二是枪手的试卷也未必能被考官取中。


于是最高级的作弊手法出现了,那就是直接向主考官行贿。我们读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小时候家道中落,受尽了别人的冷眼,他们家为什么家道中落?这跟一起科场舞弊案有关。1893年,浙江乡试,也就是浙江考举人的考试,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鲁迅的爸爸能考中举人,派了一个仆人,拿了一万两银子,去贿赂主考官周锡恩,结果仆人交银子的时候没弄好,把事情败露了。清朝行贿主考官是大罪,周福清被判了斩监候,鲁迅家本来过得不错,但是为了挽救祖父的性命,每年都要花很多钱上下打点,于是家境就败落了,鲁迅的父亲在案发后,也被剥夺了秀才的资格,没多久就病死了。


我说了这么多科举的事,那科举究竟有多大作用呢?这作用可大了。


首先,对皇帝来说,他可以绕开贵族,直接面向所有的子民选拔人才。当年唐太宗看着鱼贯而入,参加科举的考生,开心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思是天下的人才,都被他收揽了。宋代开始,有了殿试,由皇帝亲自当考官,考中的这些进士,号称是“天子门生”,意思是,你们都是我皇帝的学生,不要想着去感谢别人,是皇帝给了你们功名,皇帝和平民直接联系,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其次,科举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能为政府选拔优秀人才。比如北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举考试,号称天下第一榜,那年科考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考中的进士有苏轼、苏辙、曾巩、张载、程颐、程颢、曾布、吕惠卿、章惇等十几位后来影响巨大的名臣文士。明朝所有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晚清那些力挽狂澜的中兴名臣,都是科举出身。此外,科举确实给了普通人上升的机会,为阶层流通提供了渠道。拿曾国藩来说,他们家不过是湖南乡下普普通通的农民,祖上几百年都没有任何一个人考中进士,结果他偏偏就考中了,让整个家族都实现了身份的巨大提升。根据何炳棣[ dì ]先生的研究,明代平民出身的进士占50%,清代占了37.2%,可以说,有许许多多毫无背景的人,通过科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好了,关于科举,我就和你聊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翠翠__

现代高考和古代科举都是选拔人才的途径,虽然两者的历史背景、选拔范围和考试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都对中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曾经产生了或正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柒柒喵儿

国立老师讲的太棒棒啦!

猜你喜欢
我太难了

音乐人郎恒结合时下网络热梗,推出最新单曲《我太难了》。“我太难了”来源于网红giao哥的一句口头禅,因为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而成为了年轻人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但正...

by:华语音乐

科举文

这是一个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

by:小二卯子

宫崎市定《科举》/深度剖析科举

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代科举制,兼顾宏观与微观,详细介绍了科考中的县试、院试、岁试和科试、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科和制科等各级考试。从科举制的理想与现实、落榜者的痛苦...

by:林深青清

科举那些事

因为科举考试的存在,中国传统社会阶层就不是固化的,科举还是维系主流价值观的纽带,是塑造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力量....

by:可道

我太难了(合唱版)

音乐人郎恒结合时下网络热梗,推出最新单曲《我太难了》,获得知名歌手阿木的赞许与友情相助,此次发布的即为二人合唱版。“我太难了”,来源于网红giao哥的一句口头禅...

by:华语音乐

太难了

工作不易,感情更不易,现实的生活总会让我们觉得太难,可能感情中的太难更会让我们觉得人生的不易,一首《太难了》唱出都市人心底里那份最真实的无奈和压力,或许歌曲《太...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