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合璧 建筑之巅——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2020-03-06 18:22:54349
切换 - 音频
00:00:00 / 00:00:00
声音简介

东西合璧 建筑之巅

主播:董文祥

供稿: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位于青岛历史风貌区中心地带,始建于1905年7月,落成于1907年7月,由德国著名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建筑面积4083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历经沧桑百余年,曾几次易主,先后为德国总督、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国民党驻青岛市长的官邸,1934年沈鸿烈将其定名为迎宾馆,做为接待宾客之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担负着接待中外人的任务,1957年,毛泽东主席下榻迎宾馆,199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本馆内部装饰异常华丽考究,每个细微之处都有精心设计制作,馆内各个展厅都有三个明显不同之处:分别是天花板上的雕花各不相同,灯具的造型各异,壁炉的造型各有特色,还有造型各异的手工木雕花卉,纹饰,独具匠心的家具制作等,您在接下来的参观中可以细细品味。

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说:该建筑是融合了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


本建筑分为四层。一层的主要功能为服务功能,包含了银器室、配餐室、厨房、酒窖、锅炉房、集中供热室、职员休息室,另有酒吧和斯诺克台球室等。二楼是总督开展外交,公务接待,聚会及办公的场所,就是所谓的官方公共区域,三楼是总督及家人的私人空间,在功能上是一个纯粹的生活区。四楼为总督女儿房间、客房和干燥房等。


在一楼的第一个房间南向的墙面上,您会看到一个吊笼装置,这是建筑当初做官邸使用时的一套传菜系统,可将菜品传送至二楼主餐厅和三楼房间。这个房间的隔壁是当时的厨房,食物烹饪完成后,就会有仆人在这个房间里进行分装和配餐,然后通过这个吊笼装置直接将食物传送至楼上的配餐室,再由楼上的仆人将食物送至餐厅,高效而快捷。


您现在来到的房间是当初的食品储藏室。现在这里有一台人机对话一体机,机器人将以建筑设计师拉查洛维茨的角度与您对话。如果您有关于总督楼建造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可以与机器人互动对话,探寻建筑的魅力。


您现在所在的这个房间是我馆推出的青岛城市下水道模型展。近些年,青岛的城市下水道在网络上颇为出名。在这里,我们通过这个模型直观地展示出百年前青岛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方式。


中间的这个房间是总督所设的酒窖,在当时用以储藏葡萄酒和啤酒。


酒窖旁边的房间东侧墙内,隐匿着一座石头山,大小与建筑南侧的石头山一致,方位上则与建筑南边的石头山呈一南一北之势。那么,这座建筑在建造之时为何会保留这座规模不小的石头山在室内呢?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里,宫殿建筑两旁放置两块石头的规制可以追溯到周朝。周代帝都宫殿大朝殿的东西两边就各放置了一块石头,东边的一块叫“嘉石”,代表“阳”;西边的一块石头叫“肺石”,代表“阴”。是所谓“一阴一阳”,二者相辅相成,万物相生。那么在总督楼里出现的这两座石头山,是建筑师拉查洛维茨在设计建筑时对中国建筑文化内核的再度借鉴?还是另有深意?至今仍没有明确的证明材料,这也成为总督楼建造至今所留下的一个谜题,在等待着后人的解读。


从西大门口进入后就是二楼,前厅右转的这个展厅是当时总督的书房兼办公室,也是接待特殊和重要客人的地方,是总督官邸联系外部世界的枢纽。写字台是明末清初时期用名贵木材“黄花梨”制作的写字台组合,写字台周边雕刻的是蝙蝠的图案,取其“福”的象征,抽屉制作成对开的形式,设计的匠心独运。前面四个小茶几设计巧妙,可以合成一个,也可分为四个,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保险柜是日本明石市所生产,重达400公斤,是当时日本驻青岛守备军司令所使用,因为走时很匆忙,而且柜子又很笨重,所以就留了下来。


第二个展厅是总督的吸烟室兼休息室,在一百年前专设吸烟室,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建筑的等级和房间功能的细分。这个总督的吸烟室兼休息室,是总督办公和会见客人时临时休息的地方。墙上还专门做了一个排气扇,用来排烟换气。从方位上看,这个房间处于南向中心位置,门前有开阔的游廊和观景平台,花树近在眼前,是宜于居住的上佳位置。1957年7月12日至8月11日,毛主席在此工作和生活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主席在青岛唯一的下榻处,据说也是主席在全国各地视察住过最长时间的一个地方,由此可见主席是很喜欢这里的。这张写字台是主席用过的,他在此写下了《1957年夏季的形势》第十稿。旁边的这台留声机也是当年主席使用过的,在工作之余用来听京剧唱片放松一下。请转身看一下这张床,它是青岛一木家具厂专门为主席特制的,因为主席身材高大又特别喜欢看书,所以,床头做成了书柜的样式,床尾添加了绿色的榻垫,增加了这个床的实用功能,我们看到,主席生活俭朴,并未因自己的到来而添置新家具,勤俭节约的习惯始终伴随主席生活的始终。北面墙上是德国传统手工艺——锡镶玻璃画,上面有一艘船鼓帆前行,寓意一帆风顺。


第三个房间是当时的小餐厅兼小会客厅。暖气片上方这幅照片反映的是总督全家在此宴请客人时的情景。这架施坦威钢琴是1876年生产,是国家级二级文物,由德国汉堡销往香港,后被赠予德国总督保留至今,是世界上著名的钢琴品牌,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弹奏它依然音色优美。房间中间这张餐桌,设计的巧妙实用,可根据用餐人数的多少,通过桌子底部的螺旋杠杆将两边拉开,中间加减板面,最多可以加三块。1940年1月,汪精卫,梁鸿志,王克敏曾在此开过秘密会议,意图成立伪国民政府投降日本。馆内的镜子都是百年前水晶玻璃制作,历经百年,仍然光洁清晰。


东面的这间是大会客厅。因为当时的地板,墙纸,窗帘都是金黄色的,又称为金色大厅。馆内的地板都是百年前铺装的,铺装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里面的菱形,枣红色的是柚木,金黄色的是柞木;另外一种就是其他房间的人字形。里面的家具基本上保持原貌。1957年,毛主席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主席还在此召开了甘肃等八省,浙江等七省省委书记会议,共举行了12次会议,可见当年主席在青岛期间是日理万机,非常繁忙。


中央大厅设计在整座楼的中心位置,也就赋予它以空间中枢的地位,协调左右,贯通上下,四周一扇扇门围拢着它,显得庄严而神秘。中央大厅高达九米,跨越两层楼高,豪华气派。大厅上方这个极富装饰性的小花窗,高悬如空中览阁,他的一大实用功能是具有窥视的作用,相当于现在门上的“猫眼”。如果有客人来访,仆人请客人到这个小阁子里等候,总督会站在览阁里,通过仅有的一块透明玻璃窥视来访者,然后总督会告诉仆人他是否愿意接见,而客人坐在这里却丝毫看不到总督的身影。这块透明玻璃就是最右边这扇窗从上数第三排左边第一块就是。大厅西北角的大壁炉,这是馆内六座青年风格派秞面壁炉中最大的一座,很好的协调了大厅的艺术气氛。旁边的大座钟是1901年由德国著名的荣汉斯兄弟钟表厂出品,其独到之处在于每小时报四次时,也就是每隔十五分钟响音乐,整点敲钟声,乐声悠扬,钟声清脆,日复一日的传递着百年前的乐声和钟声。


在当时德国贵族别墅中通常有洋溢着田园情调的透明空间,就是花房了。当年总督及夫人闲暇时侍弄花草来愉悦和放松身心。这个花房是青岛最早的钢架结构玻璃屋顶,屋顶安装了由318余枚叶片组成的像百叶窗一样的通风系统,可以通过拉动两条铁链开关来通风换气和调节花房的温度和湿度。这个钢框架以及馆内的所有暖气片、大门口的雨棚、楼体四周的落水管等金属结构都是由世界著名的蒂森·克虏伯公司制造。其独特的钢铁制造及金属防腐技术世界领先,所以历经百年,这些金属结构仍然完好无损,正常使用。馆内所有的防滑地砖,墙面及壁炉上的防爆瓷砖都是百年前德国的产品。瓷砖上的图案是德国的国花“矢车菊”。德国国花矢车菊还有一个传说:普鲁士皇帝威廉一世的母亲路易斯王后一次在战争中被迫离开柏林,逃难之时,车子坏了,在路边休息时,看到了非常漂亮的蓝色矢车菊,就采摘编成了花环戴在9岁的威廉胸前,后来威廉一世加冕成了德意志皇帝,他仍然喜欢矢车菊,认为是吉祥之花,随之定位国花,它启示人们小心谨慎,虚心学习。


中央大厅北面这个房间是大餐厅也是总督的家庭舞厅,是当年总督举行重要宴会和举办家庭舞会,音乐会的地方,就像现在的多功能厅。大餐厅上方有包厢,下方有乐池,乐池中的三角钢琴是1876年由德国博兰斯勒钢琴厂所生产,白色的琴键是由象牙制成,是迄今为止中国年代最久远的博兰斯勒钢琴,它之所以在文革期间没有被破坏掉,是因为当年江青来时曾弹奏过他。但是,历史的印记还是有所反映。请看墙上这对人头花瓶式壁灯,她原本的造型是高鼻梁的立体美女头像,在文革期间遭到了破坏,鼻子被敲了进去,成了现在的一脸哭相,好像是在对人们哭诉那段痛苦的经历。上方这盏大吊灯,这是国家级一级文物,是本馆最大的一盏吊灯,用一吨重紫铜打造而成,是一束花的造型,寓意含苞待放,四周悬挂的是水晶吊坠,华灯初上,更显宫廷式豪华气派。馆内的家具都是由专门为欧洲贵族皇室生产家具的斯图加特家具厂生产,他们的设计非常巧妙实用,像这个酒柜,是专门为舞厅所设计,为了减少占地面积,这块隔板可以拉出摆放酒水,而隔板没有滑轨,靠的是上下夹层来推拉,至今依然顺滑好用。在一百年前,德国商家就对商标品牌非常重视,这个商标就是百年前斯图加特家具厂的商标。


参观至此,各位游客也许会问,迎宾馆内的家具,地板历经百年为什么不变形、不开裂、没有虫蛀呢?这是因为当时他们使用了高温蒸煮,烘干来脱脂、脱水等先进的加工工艺,所以历经百年不变形、不开裂、没有虫蛀。

上楼梯时,各位游客可以来感受一下楼梯扶手,它是根据人的手掌弧度所设计,扶起来舒适顺手。上了楼,就有了一个建筑本身功能的转换,刚才我们参观的二楼是总督开展外交,公务接待,聚会及办公的场所,就是所谓的官方公共区域,三楼才是总督及家人的私人空间,在功能上是一个纯粹的生活区。


上到三楼第一个展厅就是总督孩子的游艺室,供孩子们日常学习和玩耍使用。房间这盏吊灯,通过拉动这个铜把手可以升降调节灯光强弱,这样有利于保护儿童的视力,设计的非常周到,也类似于现在的麻将灯,这个技术在当时来说是很先进的。前面这个古董橱是用水晶玻璃、铜条镶嵌而成,因为总督是一位海军将领,所以他喜欢收集各种船的模型摆放在里面。北面墙上的两个通风口,拉动铁链开关百叶窗可以实现自动通风换气来保持儿童游艺室的空气清新。通过这个房间的基本设施可见当年总督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护意识是多么强烈。1964年,陈云副总理和夫人来青岛时就住在这个房间。


本馆内的所有拉门都是采用上滑道设计,这样就不用在地面设置滑轨,方便卫生清洁和防止儿童奔跑时被绊倒。门的左右两边设计成凹凸的立面,增强了拉门的密封性。请看这个拉门与前面那个拉门都是大开间阔门设计,放眼望去好像一个延展的大房间,非常适合儿童的活泼性格。


第二个展厅是当时总督孩子的卧室,现在摆放的是总督用过的写字台。这个写字台是精心设计而成,旁边的文件橱是通过旋转打开的,所有文件可以分门别类存放,拿取非常方便,设计理念独到。有意思的是桌面上的两截抽屉,第二截是一个暗屉,先将第二截推进去,再推进第一截。当不知如此巧妙设计的人拉开第一截抽屉时,它是不会想到里面还有一截,这样里面这一截抽屉就可以藏一些机密文件。据说当年总督将私房钱藏在里面。


第三个展厅就是母婴室,是专门为总督夫人哺育婴儿而设计的。


站在阳台门前放眼望去,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尽收眼底。远处那片红屋顶的建筑是当时德军的俾斯麦兵营,如今的海洋大学。俾斯麦是德国的铁血首相,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俾斯麦有句名言:“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名言背后是典型的强权政治,是恃强凌弱的强盗逻辑,同时也从侧面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前面这个游廊,有六排对柱纵列于厚重的花岗石护墙上,呈东西延展,形成五个半圆劵,更显得该建筑的高贵与静穆。这个扇窗户可以通过拉动这个把手上下升降,可以随意停放位置而不会滑落,这是因为在左右墙体里面有两个重锤和窗户的重量相等,起到了平衡的作用。窗台上这个凹槽的设计,因为冬天室内外温差大会产生水汽,有水流下来时就会流到这个槽中,通过中间的小孔就流出去了,而不会流到室内墙体或地板上,馆内所有窗户都有这样的设计,非常人性化。


第四个展厅是总督卧室。壁炉上的这张照片是第三任总督也是第一位入住该官邸的总督特鲁泊全家和山东巡抚孙宝崎等人的合影。特鲁泊在建造该官邸时预算资金为45万马克,实际耗资100多万马克。墙上的这幅照片是第二位入住该官邸的总督麦尔·瓦尔戴克。两位总督都在此各住了三年。后来蒋经国、越南的胡志明主席、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阿尔巴尼亚的部长会议主席谢胡、澳大利亚总理希尔等都曾在此下榻。东南角这个总督夫人的梳妆台摆放位置恰当,水晶玻璃大镜面视野开阔清晰,她坐在前面可以看到房间内的每一个角落。这个枪橱上过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猜猜看节目,让观众猜它的橱门怎样才能打开。他的玄妙之处就是:用两边的螺旋门柱做把手,由内向外旋转门柱将门才能打开,这样的设计是因为里面摆放着枪支比较危险,橱门旋转时较重,小孩打不开,不会拿到枪支发生危险。而且门柱的制作也非常精湛,每一个小节都有不同的年轮,是由多节粘合而成的门柱,虽历经百年,至今看不到他的接缝在哪里。这个衣架是由类似三根枪杆的美国花旗松木拼装而成,制作的简洁、精巧、实用。它的上方挂衣服,里面放雨伞,这样水就会流到这个三角槽中而不会腐蚀地板,而这个槽是活的,可以拿出来将水倒掉。


在走廊上这幅照片是1901年德国人在高处所拍的青岛建设之初的城市风貌。在青岛建设之初的1898年10月11日,施政当局对青岛市内三个区域的建筑式样、密度与容积率做了明确规定,建筑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楼不遮山、路路通海,城市风貌与自然有了很好的协调。


第五个展厅是当年总督女管家居住的房间,是唯一室内地面低于楼层地面的房间。带护栏的这个小平台简洁精致,使空间产生了变化,有错层之趣。房间这盏吊灯也是可以通过拉动把手来升降的。1963年,林彪来青岛时住在这个房间,他选这个房间是因为他在战争中曾受过伤,受伤的经过是这样的:1938年1月12日晚,他身着缴获的日本呢大衣,骑着东洋战马,带着师直属部队10余人路径山西隰县以北千客庄阎锡山的晋军19军防区,该军哨兵误认为是日军,向其开枪,子弹从他的右肺进后背出,伤及脊髓神经,从此他有了怕光怕风的毛病。而这个展厅是西北朝向,光线较暗,三个窗户又都是双层密闭,比较适合他的身体条件。再一个就是房间背阴和地面的降低不免带来一丝阴郁感,这与林彪的性格也可以说是一种契合。


四楼南向一次排列着四个可供居住的房间,分别是两间客房,女儿房和管家房。位于建筑西南角的这间客房,1912年秋,海因里希亲王到访青岛时曾在此下榻。海因里希亲王是德皇威廉二世的胞弟,德占青岛的17年间,他曾四次来青岛,出席主持胶济铁路开工,检阅驻青德国海军等活动。


中间第一个房间也做客房使用,当年与总督一家关系密切的客人,或到访青岛的一些身份特别贵重的客人都曾在此下榻。各个房间均可以通向南向的大阳台,并且随着楼层的增高,房间的视野也更加的优越。


中间第二个房间是女儿房,第三任胶澳总督特鲁泊的女儿沙瑞尔曾在此居住。这个房间和前面的客房布局一致,相互对称,南侧墙壁上都设计了两个嵌入墙体的木制角橱,提高了空间了利用率。虽然这些房间位于阁楼层,但房间的层高也都超过了三米,并且房间的视野也都非常开阔,给人的总体印象并不会逊色于楼下的房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房间的规格非常的高。


通向建筑顶部的一个复式木制阁楼,有几间较为狭小的仆人房和储藏室。根据建筑师图纸的标注,建筑共有两间管家房,当时应该是有两个女管家,分别负责财务和日常杂物的管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满汉合璧四十头

《满汉合璧四十头》一书是清朝道光十二年刊刻出版的。主要内容是告诫人们各司其职,居心向善,利己利人!很有教育意义,并不过时。

by:额克清哥

中西合璧谈健康

中节目主题:中西合壁谈健康主播是谁:招志宏适合谁听:所有热爱健康生活的人群主播的话:失去健康一切为零,生命是最宝贵的,愿大家都幸福安康

by:招志宏

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

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共建和谐社会!...

by:额克清哥

青青子佩_中西合璧

《青青子佩_中西合璧》专辑,是宗梅的情趣世界推出的中文和英文混合的声音专辑,主要是感受一下中文和英文在一起PK的美感。声音内容主要来自喜马拉雅FM的“发现-全民...

by:宗梅的意趣世界

巅峰建筑学社-建筑学堂

各种原创建筑讲座,欢迎大家收听。巅峰建筑学社哈工大建筑考研哈工大建筑快题设计建筑手绘哈尔滨建筑历史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by:巅峰建筑学社

东西

歌曲:《东西》(女生版)作词:何泽镔、十一作曲:何泽镔演唱:阿敏...

by:华语音乐

东西

这里是[东西],我们是耳东和西蒙,在这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点儿东西。有可能聊了很多东西,也有可能聊不出东西。但是无论如何总而言之感谢陪伴。

by:感官星球

郑振铎中外小说合璧集锦 |演播凡佳

本专辑收录了郑振铎中短篇小说7篇,包括《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毁灭》《取火者的逮捕》《亚凯诺的诱惑》《埃娥》《神的灭亡》。其中,《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

by:凡佳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