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这一切她都不需要

2023-05-26 20:13:1918:40 7.8万
声音简介




厨房中忽然热闹起来,问一问,才知道帮工王嫂的女儿来了。


年纪十八岁,眼睛明亮亮的。梳一饼大大的发髻。脸圆圆的,嘴唇缩小如一个小荷包。头上搭了一片月蓝布,围裙上绣了一朵大红花,还钉上一些小小红绿镜片。


说话时脸就发红,十分羞涩,在生人面前总显得不知如何是好神气。


问问王嫂,才知道女儿还刚出嫁五个月,丈夫在乡下做田,住在离昆明四十里乡下,穿的衣还是新娘子衣服。


主人说:“王嫂,你大姑娘到这里来是客,炒几个鸡蛋,留她吃饭去!”


王嫂就望着那女儿痴笑,“太太说留你吃饭,不要走!”女儿也笑着。


一家大小知道王嫂有个好女儿,都来看看,都交口称赞王嫂福气真好。闺女可长得波俏逗人爱。 


王嫂只是笑,做事更热心了一些。王嫂不特有个好女儿,还有个好儿子!


儿子十二岁,已到城西区茶叶局服务当差,净挣十五块钱一个月。


局里管教严,孩子长得干净清秀,穿上一件灰色制服,走路脱脱脱,见过的人都说相貌有福气,长大一定有出息。


王嫂怕他不学好,一来就骂骂,装成生气样子,要孩子赶快回去。孩子虽是她唯一宝贝,可并不娇惯,守规矩,从不胡乱花钱。


王嫂因事离开了这个家约五个月,大约在别处主仆之间相处不大好,到后又回到这里来了。


在这一家中的工作是洗衣烧饭,间或同卖鸡蛋清毛房的乡下人嚷嚷,一切动机无不出于护主。


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又惜物不浪费,所以在一家中极得力,受一家重视。


这点重视为王嫂感觉到时,引起她的自尊心,事情便做得更有条理。


有一天,另外一个乡下妇人来了,带了些新蚕豆来看王嫂,两人一面说一面抽抽咽咽。


来人去后,问起原因才知道一年前那个作新媳妇的女儿,已在两个月前死掉了。


来的就是那女儿的婆婆。女儿因为生产,在乡下得不到医药照料,孩子生下地两天,女儿流血不止,家里人全下了田,想喝水不得水喝,喝了些水缸脚沉淀,第二天腹痛就死去了。


孩子活了两个月,也死去了。经过这样大变故的王嫂,竟还是一切照常,用来稳定她的生命或感情的,原来是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八个字。她相信八字。 


说起女儿死去情形时,她说:“他们忙着收麦子,大麦稞麦,用车子装满一车一车马拖着走,下田去了。


我女儿要喝水,喝不到,把水缸脚脚喝下肚,可怜,她嚷痛也痛,就死了!死了她男人哭,不许棺材抬出门。


自己可要去做壮丁,抽签到头上,过盘龙寺当兵去!生死有命。”说的话不到十句,可包括了多少动人的内容! 


吃晚饭时,王嫂加添一碗新蚕豆,就是白天那亲家送来的。两亲家说起女儿时,心酸酸的,眼睛湿莹莹的,都念着女儿。




王嫂死了女儿,儿子却好好的。一个月必来看看她一次,就便把工薪全部缴上,王嫂点清了数目,另外送他两块钱作零用。


这家里同别的人家一样,有鸡,有狗,有猫儿。这些生物在家中各有一个地位。这一切却统由王嫂照管。


把午饭开过,锅碗盘盏洗清楚后,王嫂在大院中石碌碡上坐下喂鸡,看鸡吃食。


看见横蛮霸道的大公鸡欺侮小母鸡时,就追着那公鸡踢一脚,一面骂着,“你个良心不好的扁毛畜生,一个小小肚子吃多少!我打死你!”


公鸡还是大模大样不在乎,为的是这扁毛畜生,已认识了王嫂实在是个好人。


公鸡是住在对面唐公馆戏楼上哲学教授老金寄养下来的。


每天大清早,家中小黑狗照例精神很好,无伴侣可以相互追逐取乐,因此一听公鸡伸长喉咙鸣叫,就似乎有点恶作剧,必特意来追逐公鸡玩。


这种游戏自然相当激烈,是公鸡受不了的。 


因此这庄严生物,只好一面绕屋奔跑一面咖呵咖呵叫唤,表示对这玩笑并不同意,且盼望有人来援救出险。


这种声唤自然引起了一家人的关心,但知道是小狗恶作剧,谁也不理会,到后真正来援救解围的,照例只有王嫂一人。


那时节王嫂也许已经起床,在厨房烧水了,就舞起铁火钳出来赶狗,同小狗在院中团团打转。


也许还未起床,小狗恶作剧闹到自己头上,必十分气愤,从房中拿了一根长竹竿出来打狗。


这支竹竿白天放在院子中晒晾衣服,晚上特意收进房中,预备打狗。


小狗聪明懂事,食料既由王嫂分配,对王嫂自然相当敬畏,眼见那枝竹竿,是王嫂每天打它用的。


只是大清早实在太寂寞了,兴致又特别好,必依然折磨折磨大公鸡,自己也招来两下打,因此可好象一个顽皮孩子一般,搭搭赸赸跑到墙角去撒一泡尿,不再胡闹,乐意结束了这种恶作剧。


尽管挨骂,挨打,小狗心中还是清楚明白,一家中唯有王嫂最关心它。


王嫂每天照例先喂狗,后喂鸡。狗吃饱后就去廊下睡觉。


喂完了鸡,向几只鸡把手拍拍,表示所有东西完了完了,那几只鸡也就走过院坪边沿那几株大尤加利树下扒土玩去了,因此来准备开始做自己事情。


下半天是她洗衣的时间,天气好时,王嫂更忙。


院子中有两大盆待洗的衣服;老先生的,先生的,太太的,小姐的,学生的,小娃子的,还加上自己在茶业局作小勤务十二岁小儿子的。


衣服虽不少,她倒不慌不忙的做去。事情永远作不完,可并不使她懊恼。


一面搓衣一面间或还用本地调子唱唱歌,喉咙窄,声调十分悦耳。


偶然为主人听到时,要她好好唱下去,就觉得害臊,把个脸羞得红红的,决不再开口。唱歌的用意只在自己听听,为自己催眠,凭歌声引带自己到一个光明梦境里去。




她目下有十二块钱一个月,儿子却有十五块,两人赚的钱都没有用处,积聚一年可捎回乡下去买一亩二弓田地。


仗打下去,米粮贵,一点收入少虽少,利上翻利,五年不动用,会有多少!


再过八年儿子长大了,所长保举他进军官学校,接一房新媳妇,陪嫁多的不要,只要有三五亩地,一头水牯牛。


一切事都简单具体,使这个简单的人生活下来觉得健康而快乐,世界虽不断的在变,人心也在变,鸡狗好象都在变,唯有这个乡下进城的农妇,人生观和希望,却始终变得不怎么大。


三月后天气转好,镇日长晴,城区经常有空袭警报。警报来时,家中长幼照例分成两组,一组外出,一组不动。


王嫂对外出最匆忙的照例要笑笑,一面笑一面说:“先生,来了来了,快走快走!”


说话得极少,意思似乎倒很多。有点讽刺,有点爱娇,主要表示倒是她并不怕。飞机来到头上也不怕。


为什么不怕?孔子遗教在这颗简单的心上有了影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还记起一个故事,“黄巢杀人八百万,在劫数的八方有路难逃,不在劫数的,坐下来判官不收你。”


两句简单话语和一个简单故事,稳定了这个简单的心,因此,在平时做事很尽力,做人很可靠,在乱时,她不怕,炸到头上机会既不多,炸不到头上她真不怕。 


疏散的出门去后,不出门的照例还是各在房中做事读书,院中静静的,剩下王嫂一个人。


她还是洗衣,一面洗衣一面点数空中飞机数目,好等等报告给主人。或遇到什么人来院中时,有点话说。


她需要听一两句好话,或是赞美,或表示敬服,听来她都十分高兴。


哲学教授老金,照例每天午后四点来看他的大公鸡,必带一个大烧饼,坐在屋檐下石砌上,一面喂鸡一面和王嫂谈谈天。


若有警报,或问:“王嫂,你怕不怕?”


知道她不怕后,就翘起大拇指说:“王嫂,王嫂,你是这个。一家人你胆量最好!”


王嫂听来带点羞涩神气笑着:“咦,金先生,你说得好!我不怕,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俨然知道对面是教哲学的先生,就援引两句大哲人的话语,表示酬答。


哲学教授老金,必照样复述那两句话一次,“是哪吗!是哪吗!这是圣人说的!可不会错!” 


王嫂笑着,“圣贤说的,哪里会错!” 


王嫂虽从不出城避空袭,可是这城中也就真如“有命在天”,直到如今还未被炸过一次。


王嫂看到的只是自己飞机三三五五在市空绕圈子,还不曾看过日本飞机。


五月九号天气特别好,照样的有了警报,照样有万千人从门前走过疏散,家中也照样有人出门。


这一次情形不同一点,三点左右竟真有二十七架飞机排队从市空飞过。到飞机场投了弹。


飞机的样子,声音,轰炸消息,共同在王嫂脑子中产生一个综合印象。 


可是一切工作还是照常。晚饭时把菜汤端上了桌子,站在桌边听消息。一个客人向她说笑:“王嫂,你看见了日本飞机?” 


“二十七架,高也高!哪,那边高射炮蓬蓬的响了,那边机关枪咯咯响了,亭通,兵通,飞机场炸了。我不躲,我不怕的。” 


“真不怕吗?炸弹有水缸大,这房子经不起!” 


“要炸让它炸,生死有命。” 


这件事也就过去了。第二天到了下午,天气还是很好,并无警报,到两点左右,她正一面洗衣一面用眼睛耳朵去搜索高空中自家飞机的方位,小狗忽然狂吠起来。


原来那个在茶业局当差的小儿子来了。


小孩子脸黑黑的,裤子已破裂,要他母亲给缝补缝补。


“福寿,你走哪里来?” 


孩子说:“我从近日楼那个法国甘美医院来。” 


“昨天警报你在哪里?” 


孩子说:“我在河甸营。” 


这一来王嫂呆住了。“你怎么到飞机场去。日本飞机不是把河甸营炸平了吗?炸死好多好多人。你去看热闹!有什么好看的!” 


“我有事去。飞机来了,丢下十二个炸弹,三个燃烧弹,房子烧了,倒了,我前前后后是人手人脚,有三匹马也炸个碎烂。


机关枪答答答答乱打。最后我也死了,土把我埋了。有人摸我心子,还有一点气,汽车装我到甘美医院。


今天九点钟我醒回来了,他们说好,你醒了,你姓什么?好,王家孩子,你回家去吧。


到局里去吧,你妈找你!裤子被车门拉破的,他们当我是个死人!…说我真命大,全身没有伤,死里逃生的。” 


孩子把事情叙述得清清楚楚,毫不觉得可怕,也毫不觉得这次经验有何得意处。坐在他母亲洗衣盆边,裤子破了一个大裂口,把手抹抹,瘦瘦的腿子全裸露出来了。


王嫂声哑了,“咦,咦,咦,你不炸死!你看到死人?看到房子倒了烧起来?你看到人手人脚朝天上飞?


人家抬你到医院去,九点钟才醒。回去主任骂不骂你?来,我看看你裤子!” 


小孩子走到她身边去,她把破裤子一拉,在孩子精光光的瘦臀上巴巴的打了三下。“你不怕死?我自己打死你,省得吃水缸大炸弹五马分尸!”


小孩子却嘻嘻笑着,看看母亲的眼睛,已湿莹莹的了。 


孩子说:“我不怕日本,我长大了还要当兵去!” 


王嫂一面拉围裙抹眼角,一面生气的说:“好,你当兵去,人家让你豆子大人当兵去,老鸦看你以为是耗子,叼你上天去!” 


“打仗我才不怕,我要捉一个活的俘虏回来你瞧。一定捉活的,用电线绑来,带回家去帮我们做田!” 


“你有力量捉灯草人。” 


“我要长大的!我赌咒要去打大仗。” 


王嫂不再同孩子争辩了,赶忙去取针线给孩子缝裤。


把针线取来,坐到小竹椅边时,又拍打了孩子几下,孩子却感到一种爱抚的温情,问他母亲:“娘,你怕不怕?” 


“咄,我怕什么?天在头上。” 


她看看天,天上蓝蓝的,有一团团白云镶在空间。恰有三只老鸦飞到院中尤加利树高枝上停下来,孩子一拍掌,老鸦又飞去了。


王嫂把裤子缝好后,用口咬下那点线头,把针别到头髻上去,打抱不平似的,拉住孩子脏耳朵说:“你当兵去,老鸦就叼你到树上去。福寿,你能当兵?” 


孩子不作声,只快乐的微笑。他心想:“我怎么不能当兵?人长大了,什么都做得好。” 


孩子走后,家中人知道了这件事,都以为王嫂人好,心好,命好。王嫂不作声,只是微笑。


到晚上,却悄悄的买了些香纸,拿到北门外去烧化。


她想起死去的女儿,死得太苦了,命可不好,有点伤心,躲在自己房中去哭了好一会,不曾吃晚饭。


这件事一家人谁也不知道,因为她怕人知道要笑她,要问她,要安慰她。这一切她都不需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Mm墨

凡事真要看心态

听友211780147

刘嘉璐及

箫竹月影

哪有什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最平凡的妇女也有这最平凡安宁的愿望

听友225662563

这篇太好,平淡不惊,却隐现风雷和人生残酷。有幸读到!

Yy雨菲菲

喜欢沈先生的文风,清淡又浓郁就像一杯茶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沈从文讲文物|沈从文

沈从文是国内文物研究的先驱,在文物研究的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成果,凝结了沈从文整个后半生的心血。《沈从文讲文物》精选沈从文文物研究文章30篇,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玉...

by:听友470263729

沈从文散文

喜欢沈从文的文字,朴素、平实,又不乏诗意和优美。

by:小园的秋天

沈从文散文

沈从文的文章,让我感到慢,感到宁静、透彻,读他的文字,可以疗饥,可以怡情,没有哪一个人的文字如他的文字能够在瞬间让我感到宁静,让我把尘世的种种淡愁遗忘,在不知不...

by:向日葵_6cp

沈从文散文

从文自传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

by:哆啦野比

沈从文传

从小时候到20岁,沈从文先生的自传

by:教有声的子冉

从文自传|沈从文|沈从文湘西生活回忆

本卷所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从文自传》及一组有关沈从文生平经历的自叙;二、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所写的序、跋、题记、艺文题识以及《废邮存底》等谈论文学艺...

by:奚句

沈从文自传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妻妹、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撰)这嵌套着作家名字的“藏尾”挽联,恰恰是湘西赤子最好的写照。(...

by:潇湘铜豌豆

沈从文自传

个人自传虽则渺小私人,但却是颇具“血色浪漫”的一段传奇:幼童时期正经历辛亥革命,天天跑到城墙头上看砍头,逢人多杀不过来时,一个抓阉跌卦就是一段生死有命。而后青年...

by:DaxingRen

沈从文谈艺术

沈从文1949年离开文坛之后,痴迷于文物研究30余年。后有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问世。尽管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属于两个性质与特征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沈从文却一直...

by:人生若只如初见_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