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民间舞蹈——虎斗牛

2023-06-06 07:05:2704:25 6184
声音简介

利津民间舞蹈——虎斗牛

主播:张瑞

供稿:利津县博物馆


“好客山东,游我来说”,今天为大家介绍是利津民间舞蹈“虎斗牛”。



 

民间舞蹈“虎斗牛”是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大北街的传统民间文艺节目,诞生于陋巷,成长与乱世,成熟于新中国,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山东省内没有与其表演套路、伴奏方式相同的节目。虎斗牛传承完整,并且逐步发展,在本地及周边地区演出深得观众喜爱。已载入《中国民间舞蹈·山东卷》,并且已经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中。2009年被东营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道光16年(1836年),利津县城北街的王继先学会了用竹篾扎制老虎头的技艺。每到春节,扎两个大的虎头,用黄布彩绘成虎衣,四个人扮作两只老虎斗着玩,招惹的县城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叫好。由于占用人员少,不用花钱买灯烛,热闹而低费用,就这样上演了起来,并且有了名称,叫做“老虎斗”。利津城北街“老虎斗”上演了几十年,约在光绪年间,“老虎斗”的创始人对节目进行了再创作,两只老虎保留一只,增加了小猴、耕牛和牧童,以“耕牛救主”为主要故事情节的民间舞蹈逐步形成,一开始名称为“耕牛救主”,后改称“虎斗牛”。它情节生动,主题鲜明,场次清晰,结构紧凑。由“饿虎寻食”、“虎猴相戏”、“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组成,演出时间在40分钟左右。伴奏用的锣鼓经(鼓谱)名叫“老虎通(读去声)”,也是北街村所独创,根据剧情而变化鼓音高低和鼓点疏密。年来节到,只要大北街的“老虎通”一响,人便潮水似的涌了过去。1944年八路军攻克日寇占领的利津县城,大北街的虎斗牛为祝捷大会进行表演,深受八路军指战员和渤海军区首长褒奖。此后多次参加利津县、惠民地区和东营市文艺汇演。



“虎斗牛”在黄河口独一无二。其造型、服饰、伴奏、故事情节等都有河北、陕西等地的影子。“虎斗牛”中虎的形象就象是一只放大的陕西民间布老虎,虎头与虎身相比略显大,但不失其美,除下颔、眼睛能翻动外,其余全是画上去的,色彩浓烈,造型夸张,卡通味十足,集凶猛、可爱于一体。虎身用一整块黄布做成,上画有褐色条纹,简练有力。与老虎相比耕牛的造型较为逼真,那牛头如真的一般,直角,鼓眼,全身通黑,朴实中透着威武。牧童、小猴的造型则是从京剧中搬来的,戏剧味十足。

 

 

从“老虎斗”到“虎斗牛”,通过对惩恶扬善、匡扶正义行为的褒扬而传达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把“耕牛”这一“义”的化身,通过民间舞蹈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世人宣扬,达到教化的目的。既展示了移民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国民间舞蹈系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土家族民间舞蹈滚龙连厢

本课程对土家族原生态舞蹈“滚龙连厢”做了收集、整理、提炼,使之更具有民族性、风格性、训练性和系统性,视频课程分为“基础性训练”“风格性训练”“技术技巧性训练”“...

by:乐海书情

新版民族民间舞蹈考级音乐

新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音乐,1-12级,音乐完整。新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音乐,1-12级,音乐完整。新版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级音乐,1-12级,音乐完整...

by:小仙女读书

舞蹈

舞蹈,是一种真正以生命自身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舞者,是一面镜,能照出各人的影;舞姿,是一阵风,能拂动各人的情;舞台,是一面大的雷达,能接收与...

by:小锐蕊

舞蹈

我在等,等风起等花落,等黄昏,等朝霞,我还在等,等故人归…

by:悸末灬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