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篇第九十六回(3)

2020-03-20 09:02:2109:59 313
声音简介
3.丁玄是共皇后丁氏侄儿,与傅氏互相连结,奉命即往。一到中山,就将宫中吏役,以及冯氏子弟,拘系狱中,统共得百余人。 由玄逐日提讯,好几天不得头绪,无从复奏。傅太后待了旬日,未见丁玄回音,再遣中谒者史立,与丞相长史大鸿胪丞,同往审讯。史立星夜就道,驰至中山,先与丁玄晤谈。 丁玄因不得供词,未免皱着眉头,对立叹息。 立却暗暗嘲笑,以为这般美差,可望封侯,乃丁玄如此没用,让我来占功劳,真是富贵逼人,非常侥幸。想到此处,跃跃欲试。当日提齐案卷,升堂鞫讯,一班案中人犯,挨次听审,平白地如何招供,自然一齐呼冤。立不分皂白,专用严刑拷讯,连毙数人,尚无供词。立也觉
为难,情急智生,竟令诸人一齐退下,独将男巫刘吾提入,用了种种骗吓手段,教他推到冯昭仪身上,供称咒诅是实。 刘吾竟为所赚,依言书供。立得此供词,再将冯昭仪女弟冯习,及寡弟妇君之,提到堂上,硬指她与冯昭仪通谋,冯习不禁怒起,开口骂立,立动了懊恼,喝令左右动刑,笞杖交下。一介弱妇,如何熬受得起,当堂毙命。/史立杀有余辜!/立见冯习死去,也觉着忙,因习是冯昭仪妹子,比不得寻常吏役,处死无妨,当下命将君之返系狱中;想了多少时候,得着一计,遂去召入医士徐遂成,与他密谈一番,嘱令承认。遂成是经张由带去,未曾回京,此次受了史立嘱托,便出作证人,依嘱诬供道:“冯习与君之,曾对我密语云:武帝有名医修氏,医好帝疾,赏赐不过二千万。今闻主上多病,汝在京想亦入治,就使治愈,也不得封侯,不如药死主上,使中山王代为皇帝,汝定可得侯封了!”立听他说罢,佯作不信,经遂成指天誓日,决非虚诬。 立越觉有
词可借,竟唤出冯昭仪,面加责问,冯昭仪怎肯诬服,自然与立对辩。立冷笑道:“从前挺身当熊,自甘拚死,勇敢何如?今日何这般胆怯呢!”冯昭仪听了,方才省悟,遂不屑与辩,愤然还宫。 顾语左道:“当熊乃前朝事,且是宫中语言,史立如何得晓?这定是内廷有人陷我!我知道了,一死便罢!”/语中已指傅太后/当即仰药自尽。

史立白将冯昭仪等咒诅谋逆等情,谎词奏报,有司即请诛冯昭仪。哀帝还觉不忍,只下诏废为庶人,徙居云阳宫,那知冯昭仪已死,史立第二次奏报,又复到来。 哀帝以冯昭仪自尽,在未废前,仍命用王太后礼安葬,一面召冯参人诣廷尉。 参少通尚书,前为黄门郎,宿卫十余年,严肃有威,就是王氏五侯,亦尝见惮;后来以王舅封侯,得奉朝请。 此次无辜被陷,不肯受辱,遂仰天叹道:“参父子兄弟,皆备大位,身至封侯。今坐薇恶名,死何足惜!但恨地下对不住先人哩!”说至此,竟拔剑自刎。弟妇君之,与习夫及子,皆被株连,或自尽,或被戮,共死十七人。参女为
中山王兴妃,免为庶人,与冯氏宗族徙归故郡。

颍川人孙宝,方为司隶校尉,目睹案情冤枉,心甚不平,因即奏请复审。傅太后正在快意,偏遇孙宝硬来干涉,当然动恼,便令哀帝不诏,将宝系狱。 尚书令唐林,上书力争,也被贬为敦煌鱼泽障侯。汉官名/大司马傅喜,虽是傅太后从弟,却是情理难安,便与光禄大夫龚胜,一同进谏,请将孙宝复职。哀帝乃转白傅太后,傅太后尚不肯照允。 嗣经哀帝一再求情,勉强许可,孙宝才得复还原官。 张由首发有功,得受封关内侯,史立迁宫中太仆。/仍然不得封侯,何苦屈死多人!有几个公正人士,背地里俱嘲骂张史二人,谗陷取荣,忍心害理,二人还得意洋洋,自诩得计。直至哀帝崩后,由孔光追劾二人过恶,夺官充戍,谪居合浦。但冯氏冤狱,未闻申雪,冯昭仪不得追封,毕竟是乱世纷纷,黑白混淆了。

惟傅太后既报宿仇,便想斥逐孔光,且因傅喜不肯为助,反去助人,心中越想越气,即与傅晏商议,谋斥二人。 傅晏复邀同朱博,先后进谗,不是说孔光迂僻,便是说傅喜倾邪。建平二年三月间,遂策免大司马傅喜,遣他就国。 越月又策免丞相孔光,斥为庶人。 朱博曾奏请罢三公官,仍照先朝旧制,改置御史大夫,于是撤消大司空职衔,使博为御史大夫,另拜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未几升博为相,用少府赵玄为御史大夫。博与玄方登殿受策,忽殿中传出怪响,声似洪钟,好一歇才得停止。 殿中侍臣,左右骇顾,不知从何处发声,就是博与玄亦惊心动魄,诧为异闻。小子有诗叹道:

国家柱石待贤臣,小智如何秉国钧;
殿上一声传预报,荣身已是兆亡身。

究竟声从何来,且至下回续叙。

史称傅昭仪入宫,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不知此正固宠希荣之伎俩,使人堕入术中而不自觉者也。 哲妇倾城,本诸古训,傅昭仪固一哲妇耳。哀帝之入嗣大统,全赖傅昭仪之营谋。即位以后,其受制于傅昭仪也,固意中事,善事人者,一变而为善害人。师丹持议甚正,即首黜之; 傅喜以行义称为傅氏子弟中之翘楚,而傅昭仪犹不肯相容,何论他人?彼解光之阿旨献谀,劾奏赵氏,原为赵氏姊妹之恶报,犹可言也。冯昭仪何罪?竟以当熊之惭恨,信张由之诬,容史立之诈,卒使贤妃自尽,冯氏凌夷。妇人之心,多半褊刻,宁特赵氏姊妹云尔哉! 朱博颇有能名,甘作傅家走狗,无惑乎不得其死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临波煨布

好一个“乱世纷纷,黑白混淆”!

潇湘百灵 回复 @临波煨布

汉朝气数尽了

猜你喜欢
前汉演义

内容简介播报编辑《前汉演义》封面“皇帝专制”四字,是笼罩全书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汉沿袭之,是秦汉本一脉相关,无甚区别。秦朝自始皇起,经胡亥、子婴共历三世。只存在...

by:山野伍樵夫

白话前汉演义

前些天,从旧书摊上淘到了蔡东藩先生的这套《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如获至宝。欢喜之余,就想着如果将它以声音的形式,放到喜马拉雅平台上,与广大听友一起分享,这份快乐不...

by:来自北方者

逐字逐句讲前汉演义

《前汉演义》从秦始皇嬴政出身起,到王莽建立新朝止,共选取了一百个著名的历史故事,真实再现了秦、西汉两朝波澜壮阔的历史,描摹了一段段英雄与时势的壮阔史诗。逐字逐句...

by:我读精彩

蔡东藩中华史:前汉

本书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讲述了西汉的历史兴衰。《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于今人阅读和品鉴,由众多专家学者编译为当代白话,是为《蔡东藩中华史》。...

by:百忧解oO

《前汉演义》—蔡东藩

重读历史,意趣盎然。白话典藏,受益匪浅。学无止境,不敢告劳。特此记录,三月期成。蔡东藩(1877~1945),字郕,字椿寿,号东藩,浙江萧山人,著名的演义小说家...

by:杳杳青云间

前汉通俗演义:全2册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蔡东藩中华史——前汉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by:听之娱丨晴天

六史:前汉演义| 蔡东藩

《六史》记述了中国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六个转折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恪尊史实...

by:联合读创书院

历史通俗演义(蔡东藩)-前汉演义

中华书局出版的蔡东藩所著《历史通俗演义(丛书)》——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

by:知识新贵

声音主播

423193929

简介:读完《中国历朝通俗演义》这个大部头,准备暂停朗读,非常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的听友!年近半百,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沉下心来大量阅读心理学书籍,期冀将来能帮到压力山大的人们,找回内心的宁静。我会在抖音(123.followme)简单分享每天的感悟,欢迎交流指正!再次感谢大家! 为读而生,读您想听。您是否还在怀念童年睡前故事?不如,我读个故事伴您入梦吧!准备好了吗?我读、您听——欢迎您批评指正,喜欢就分享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