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入睡——讨好型人格,原来是一颗洋葱

2020-03-23 20:00:3312:46 2.7万
声音简介

头条 | 讨好型人格,原来是一颗洋葱

读者读书会 



1


其实,根本没有“讨好型人格”

今天,理想澄清一些误会。

在后台看读者留言,经常会看到“讨好者”的苦恼。 

有的人从来不懂拒绝,容易被人支配,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开心了。   


有的人总是委屈自己去满足别人,活得小心翼翼,很讨厌这样的自己。         


有的人总是把最好的给别人,处处牺牲自己,一切围绕着别人的需求和感受转。


自从蒋方舟自爆曾是“讨好型人格”之后,这个词就开始流行开来。 

她不会跟人产生任何冲突,不自信,怕被否定,怕别人不喜欢自己。 

哪怕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自己心里已经很不爽,也不会表达愤怒。 

在爱情里,她也从来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不会吵架,怕对方不高兴。 

她很痛恨这样的自己。     


“讨好型人格”的人在关系里,总是怕说错话,怕做错事,怕得罪人。 

总是照顾所有人的情绪,取悦别人,唯独忽略自己。 

遇到克扣工资的老板,推卸工作的同事,只会翘脚不做家务的伴侣...... 

即使内心已经积攒了无数愤怒,一口气提上来又默默咽回去。 

多少人活着活着,就把自己憋出病来。 

谁让自己习惯了讨好别人呢? 

为了不被讨厌,自己什么都做得出来。 

“讨好型人格”的确挺惨的,什么都好,唯独对自己不好,活得很累,很压抑,很委屈…… 

但今天我想要告诉你,心理学上根本就没有“讨好型人格”这个概念,这只是一个流行的文学说法。 

我们那么讨厌“讨好型人格”,是因为这几年对这个词有点污名化了,一说出来就带着浓浓的贬义色彩。

一旦觉得自己符合“讨好型人格”的说法,不愿承认接受,甚至觉得好卑微啊,有种羞耻感。 

其实,我们都误解了“讨好型人格”。


2


没想到吧,你是一颗“洋葱”

所谓的“讨好型人格”,其实最接近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布莱恩·利特尔在《突破天性》一书中提出的比喻——“洋葱型人格”,学名叫“高自我监控型人格”。 

“高自我监控型人格”就像一颗洋葱,当你一层层地剥开它,却发现没有内核,没有本质的自我。

高度自我监控者很在意别人的眼光,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契合社会规范和所处情境对他们的期望。 

因此,他们的自我可以被分解成附属的、专门化的自我,去应对不同的情境需要。

也就是根据周围的具体情境,用不同的自我去灵活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努力迎合世界。 

比如,在职场上,你可能是一个很会察言观色、受人欢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混得风生水起的“老油条”。 

在家庭里,你可能是一个对伴侣体贴、对父母孝顺、对孩子负责的家庭主心骨。 

在朋友中,你可能又变成了一个时刻照顾大家感受、安排一切的灵魂人物。 

在各种社交场合中,高度自我监控者常常会想“这种环境要求我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人”?

就像一条“变色龙”,善于审时度势,能跟随环境改变体色。

看起来很牛啊。 

而且,只要不走极端,“高自我控制型人格”也有它独特的人格优势。 

过度讨好的确可能会给人带来很大困扰,但适度的讨好却是可以给人带来成功的。 

《突破天性》中提到:

“高自我监控者更有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在工作团队中,高自我监控者更有可能成为领导者;在涉及‘跨边界’的管理位置上,他们也会得到更高的评价,因为跨边界的管理岗位需要人们关注多样化的任务和社会线索。”

因此,“洋葱型”的人在社会上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去表现多元化的自我。 

但为什么人们普遍讨厌做一颗“洋葱”呢?


3


为什么做一颗洋葱,

会让你觉得羞耻?

做一颗“洋葱”,意味着你要压抑自己最原始的天性、感受、情绪,去迎合世界的期待,讨好别人。 

但周围的声音都在说,你讨好别人、讨好世界却忽略自己,是不对的。 

你要做自己,要顺应自己的感受,不要压抑你的天性。 

所以讨好者的内心会有很强烈的冲突,一方面忍不住讨好,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 

一个讨好者是备受鄙视的。 

不仅是外界,自己也鄙视自己,不断自我攻击:我怎么就那么怂,那么没用? 

羞耻感就这么来了。 

讨好者的内心,一直想活得自我一点,自由洒脱一点。 

但往往很难改变。 

为什么呢? 

既然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继续讨好呢? 

心理咨询师丛非从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所有让你痛苦的关系都有一个共通点:不满意,舍不得,离不开。

因为离开的代价是,在摆脱痛苦的同时,要放弃这段关系带给你的福利,也就是好处。

在讨好的关系中也是如此。 

你之所以无法放弃讨好别人,就是因为你一直在讨好的关系中得到了你想要的好处呀。 

如果你在讨好的关系里没有一点获益,你不会坚持这种讨好行为的。 

也就是说,你的讨好行为,都是经过你的大脑思考、或者潜意识做出的主动选择。 

那些你想要的好处,恰好是你安全感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正当的需求。比如让别人喜欢自己,认可自己,让关系和谐。 

讨好者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在这个世界存活而已。 

但讨好者的痛苦之处在于,一方面在讨好中获得了关系的好处,另一方面又讨厌自己这样。 

于是不断自我攻击,不接受讨好的自己,把自己的精力都耗尽了。 

仔细想想,你的“讨好”为你争取了多少好处呢? 

你“讨好”家人,是不是收获了更多家人的爱、更和谐的家庭关系? 

你“讨好”朋友,是不是得到了更深刻、更真诚的友谊? 

你“讨好”同事,是不是在职场上得到了更多的帮助、更好的人缘、更多的晋升机会? 

如果你的讨好行为给你带来了这么多想要的好处,你还要攻击自己,未免对自己太残忍了。


4


可以讨好别人,

但也要取悦自己

别再苛责自己的讨好行为,让自己陷进痛苦、委屈的泥潭里了。 

如果你也能看见自己“讨好”行为背后隐藏的关系需求,跳出来,抱抱那个委屈的自己。 

那颗剥开就层层流泪的“洋葱”,太需要你的接纳了。 

把讨好,当成我们寻求某些关系的策略。 

主动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什么情境下需要讨好,什么情境下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如此,便能和那个讨好的自己和谐共处。

正如心理学家布莱恩·利特尔认为,面对自己的人格特性:最有效的态度,是灵活的自我监控。 

娱乐圈出了名人缘好的主持人何炅,不管是主持晚会还是参加综艺节目,他总是表现得很贴心,照顾着所有人的感受,自己怎么样都可以。 

他在《拜托了冰箱》里,谈起王大陆的性格时,说过一段关于“讨好型人格”的话:

“有的时候你觉得讨好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就觉得我低于你,我才讨好。  

“但其实只有自信的人,才敢去讨好别人,我不但可以弄好我自己,我还可以让你开心。  

“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不辛苦的,我也没有为难自己,我自己很习惯甚至很享受这样。这种人是最好的朋友。”

坦然接受自己的讨好,讨好别人,也要取悦自己,活得通透。


如果你为了自己的需求去讨好别人,迎合世界,然后为此感到很憋屈、很压抑,甚至想改变。 

我建议你试试停下自我攻击,然后想一想,自己在哪些情况下有讨好行为? 

讨好的对象对你来说很重要吗?失去了这个关系对你影响大吗?你能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吗? 

如果你确定能为后果负责,那么你可以坚持自己的选择,站起来说“不”,不再讨好对方。 

尊重自己的意愿,把这种能量释放出来。 

就像蒋方舟说的,“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真正接纳、喜欢、认可你的人,不是建立在你一定要为 Ta 做什么,才能得到这些。 

而是因为你是你,讨好的你,不讨好的你,都是真实的你。 

终其一生,最值得你去讨好的,是你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PS:根据心理学家布莱恩·利特尔的理论,“洋葱型人格”的反面则是“牛油果型人格”,学名也叫“低自我控制型人格”。

即: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一个核,一个恒定不变的坚实核心。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晏晏1972

背景音乐音量太大了,节奏太快太急的钢琴曲不太好听。建议换些舒缓的或者古筝这种的,毕竟是睡前听的。文章都很不错

艾米313 回复 @晏晏1972

音量有点大吗?可能监听没调整好,好的,继续改进

猜你喜欢
讨好型人格

从今天起,每天更新一点点,把我内心的声音放在这里,如果你有些讨好型人格,甚至是老好人的困惑,也可以发出你的声音,在这里,我们一起加油!

by:Jerry的小木屋

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我们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你有多久,不曾善待自己?这是一本让你开始“做自己”的书。本书分八个部分。1我们身边的那些老好人们2剖开老好人思维逻辑3为何越想...

by:五月丝语

美文伴你入睡

大家好,我是主播抹茶与咖啡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孤独,这里有各种美文,在深夜将你拥抱

by:抹茶与咖啡

夜读伴你入睡

每晚必读希望大家喜欢

by:柒Q月Y

夜听伴你入睡

每晚9:30与您相约在夜听伴你入睡

by:梦涵书

刘鸣鸣儿伴你入睡

刘鸣鸣儿是专业的声音播讲者,儿童故事!散文欣赏!情感治愈文章!小说播讲。文化类节目访谈直播等内容。每晚陪伴您!给你力量,给你温暖,让你不再孤单,并感觉到幸福。

by:刘鸣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