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2020-03-24 14:18:0504:14 96
所属专辑:黄帝内经素问
声音简介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

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

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

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

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

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

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

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疒肙)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

帝曰:太阳脏何象?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帝曰:少阳脏何象?岐伯曰:象一阳也,一阳脏者,滑而不实也。帝曰:阳明脏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二十一 《经脉别论》完

《经脉别论》首先讨论了饮食、情志、劳逸等“过用”,导致经脉失其常度,五脏功能紊乱而出现喘、汗等病变;继而以饮食入胃后在人体的输布过程为例,阐明经脉的作用及诊气口...

by:導法自然1

有趣的凉茶读《黄帝内经·素问》篇十一·五脏别论篇完

《五藏别论》是战国时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别,另外的。同“阴阳别论”一样,本篇所论述有关脏腑的内容与其它篇章不同,自成一家之言,所以篇名为“五脏别论”。本...

by:導法自然1

二十人讲二十大

“二十人讲二十大”栏目是中央团校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的新实践。20名青年教师,通过20个短视频,从不同角度阐释党的二...

by:中央团校

《论语》十六篇~二十篇

宝贝们,你读书的声音是世间最美的音乐……

by:简小惠于老师

有趣的凉茶《黄帝内经·素问》篇七《阴阳别论》完

阴阳别论医学领域术语阴阳,本篇系指脉象而言。别,另外、特殊的意思。由于本篇所论脉之阴阳,侧重于其在三阴三阳经病证诊断方面的意义,与他篇所说的阴阳含义有所不同,故...

by:導法自然1

《论语》二十篇诵读

《论语》,凡是中国人,从小都念过,现在大家手里拿的这一本书,是有问题的一个版本,它是宋朝大儒朱熹先生所注解的。朱熹先生的学问人品,大致没有话可讲,但是他对四书五...

by:秋日暖瞳

论语二十篇原文及译文

论语二十篇原文及其解释论语第二篇:学而论语第三篇:八佾论语第四篇:里仁论语第五篇:公冶长论语第六篇:雍也论语第七篇:述而论语第八篇:泰伯论语第九篇:子罕论语第十...

by:不飞的蒲公英啊

论语二十篇及现代注释

宝妈带你学习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by:我与月亮有个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