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近代官场,看看法师都说了啥

2020-03-28 23:00:0010:27 1.4万
所属专辑:北京法源寺
声音简介

“法师也认为是?


“照世俗的标准,当然是。当时明朝已经那样腐败,是非不明、宦竖当道,守东北的大将熊廷弼刚被冤枉杀掉,传首九边、田产籍没、家属为奴。而袁督师却还来跳这个火坑,他不但不买朝廷里奸臣的账,并且杀了毛文龙,断了奸臣贪污的财路,这样做人,岂不正是傻瓜干法?从袁督师死了以后,我们广东人,再也没有在朝廷里有那样举足轻重的地位了,也没人要做一大痴汉了。”


“在近代中国,为国家做大事很难,政治中守旧的势力和小人势力太大了,这两大势力都是明明摆在那儿的,所以想为国家做大事,什么下场也都可以事先看得出来;既事先看得出来,还要不怕死、还要做,除了是一大痴汉外,还有谁肯干?凡是肯干的人,都要准备悲剧的收场。”


“没有例外吗?”


“例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可太少了。有的人也打破守旧的势力,做点大事,但他必须安抚好另外一个势力,就是小人的势力。像明朝的张居正,他不安抚小人的势力,他就不要想有作为;但安抚了小人势力,他自己又算什么呢?就算这些是不得已,但最后,张居正做的大事, 落得些什么呢?他一死,订的法制给推翻了,家给抄了,大儿子受刑不过自杀了,家里大门被封,人出不来,十几口给饿死了,剩下的充军了,整个的下场是悲剧。”


“听法师谈话,想不到法师对中国历史这么有研究,也想不到研究的结果,是这么悲观。”


“先生过奖了。悲观倒是真的。因为悲观,才做了和尚;做了和尚以后,才知道了多悲观。哈哈。”


谈到这里,一个小和尚走了过来,只有十五六岁,长得眉清目秀,在眉清目秀外,却又有着一股英气。他向和尚合十为礼:“师父,万寿寺的法海和尚来说,他们寺里要为宫里李总管的母亲做佛事,想请师父走一趟,替他们捧捧场,不知道师父肯不肯赏光?我告诉他我们师父初五没空,我们自己也有佛事要做,走不开。


“你答得很好。”


“可是他说他要见你。”


“你说我这边有客人,走不开。”


青年人赶忙向和尚摇手:“法师,我没有事,我只是随便走走,你请便、你请便。”他把右手侧向前,掌心向上,做了请便的姿势。


“不要紧,”和尚举起右掌,向着青年人。“我不太想见他。”转过头,“普净,你答得很好,就照你那样说下去,把他送走。”


“可是,他说要见师父。”


“普净,你自然有办法。你去吧。”


小和尚面露了慧黠的笑,向青年人也打个招呼,转身走了。和尚望着他的背影,欣赏地笑着。


“我这个小徒弟,父亲母亲全在河南旱灾里饿死了,他八岁就被哥哥带着,千辛万苦逃荒到京师,走到这个庙门口,他哥哥说:‘你在这里等我,我去一下就来,你饿了,先吃包袱里的窝头。他说:‘只有一个窝头了,我等你回来一起吃。他就坐在门口等,等到快天黑,哥哥还不回, 他急了,在外面偷偷抹眼泪。被我看到了,问他,他只知道是逃荒来京师的,不知道京师有没有亲戚,打开包袱一查,里面卷了一封信,是他哥哥写的,写给庙上和尚,说实在没能力照顾这个小弟弟了,请求庙上收容这个小孩,算做许愿许进来的小和尚。当时我被逼得没办法,只好让他住在庙上。他倒也有宿慧,听话,不打扰人,自动搬桌子扫地,好像并不白吃这碗饭。只是晚上常常偷偷流泪;有时在庙门口张望,等他哥哥回来接他,但他哥哥再也没回来。就这样八年下来,他在庙上自修,书念得很不错,人也聪明伶俐。”


“我刚看他,就是一副聪明相。”


“刚才是万寿寺的和尚来,万寿寺先生知道吧,就是西直门外那座大庙。”  


“我没去过,听说过。”


“那庙可比我们这座小庙神气多了,光后面千佛阁,就有佛像好几千,其他可想而知。刚才说的宫中李总管的母亲做佛事,李总管先生听说过吧?”


“莫非就是李莲英?”


“就是他。他现在是中国第一红人,皇太后信任他,一切言听计从。他为他母亲做佛事,由万寿寺来办,万寿寺想约北京各庙的和尚来捧场,我们不能参加这种谄媚权贵的事,所以才有刚才的一场。”


“法师的作风很不简单。”


“出家人,按说看破红尘才对,可是北京的许多出家人,也许离京师官场太近了,竟染上了势利眼的毛病,见了大官一副脸,见了小百姓另一副脸。不过出家人势利眼,也由来很久。”


“这大概是佛教在中国流传,一直得到大官帮忙的缘故。”


“先生说得有道理。记得那个笑话吗?一个穷秀才,在庙里看到老和尚对大官恭恭敬敬,对他不恭敬,就质问老和尚,老和尚说:‘你搞错了,我们禅话,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敬就是恭敬。’那秀才立刻给老和尚一个嘴巴子,说:‘我们秀才,不打就是打,打就是不打。’哈哈。”


“哈哈。”


“说到这里,倒要借问一句,先生你是穷秀才吧?”


“差不多。”


“那我运气很好,到现在还没挨打。”


“法师客气。哈哈。”


“我还没请教贵姓?”


“康有为。《书经》里‘康济小民’的康;《礼记》里‘养其身以为有为也’的有为。”


和尚点着头:“真是志士豪杰的名字。《孟子》里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康先生有所不为,而后成为康有为,我要向您道贺,这年头,有所不为的人太少了。”


“在乱世里,做到有所不为,已经不容易。比如说,法师不参加李总管的佛事,就已经不容易。”


“不同康先生客气,的确不容易,不晓得以后要给庙上惹来多少不方便。我这样做,庙里有些人就不赞成。在乱世里,只是消极的做点不同流合污的事,就大不易。至于积极有为一番,就更别提了。何况,站在佛门的立场,有为是无常,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更显得无可为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88917potz

换个人播吧

1382003hpck

声音好听

1536675jzss

挺好的啊!耳目一新,有点意思。

蜀道千山_1d

剩下的全是这个女的讲的吗?

13704154115

读得太差了,赶紧换人吧。

猜你喜欢
蒋介石官场术|权谋|官场指南|近代中国政治|官术

【内容简介】蒋介石一生成败与用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是一个擅于判断形势、把握形势的人,也是一个社会交往很复杂的人,他结交朋友,往往并不在乎对方声名,不管黑道、白道...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济群法师谈人生

长期以来,济群法师本着对社会民众的关爱和悲心,积极致力于人生佛教的弘扬,力求以佛学智慧透视人生,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其纯正的佛法知见,贴近生活的善巧诠释,...

by:PUWEI朴微

济群法师谈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

by:慧广善雯

火烧云|民族商人|官场权谋|近代热血|历史

本书以一段隔世恩仇为线索反映了清末民初实业家的坎坷命运其中交织着悲欢离合、倾轧争斗,诡谲阴谋以及民族正义以丝丝入扣的悬念推动情节以荡气回肠的情感丰富内涵...

by:_得九

《谈画理》近代|黄宾虹-著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近现...

by:芦熙霖

《谈用笔》近代|潘天寿-著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中国的绘画有它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学习中国的艺术,应以中国的方法为基础。中国画...

by:芦熙霖

《谈画法》近代|黄宾虹-著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近现...

by:芦熙霖

《谈用色》近代|潘天寿-著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中国的绘画有它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学习中国的艺术,应以中国的方法为基础。中国画...

by:芦熙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