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八十一)——三年丧期的演变,桓帝听任大臣告宁

2020-04-01 07:10:2409:14 3.4万
声音简介

                              308、后汉书(八十一)


      上集说到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十月太尉袁汤因灾异免职,同月,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也被免职,任之前从司空被降至为太仆的黄琼为司徒,任光禄勋房植为司空。


     十一月初六,桓帝诏令减天下死罪一等,迁往戍边。

 

       十二月,武陵太守应奉招抚诱导叛蛮,使之投降。说到这应奉啊,柚萝得多说两句了,因为这应奉可以说称得上是东汉的“最强大脑”,有多强,且容柚萝来说道说道。


       应奉,字世叔,汝南南顿人,出身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叫应顺,在汉和帝的时候曾经官拜河南尹、将作大匠等职,父亲名应郴,汉顺帝时任武陵郡守。应奉可以说是个天才,从小记忆力就超群,史料中记载应奉能一目五行。有听众可能觉得,这有啥了不起的,我也能一目五行啊,但是应奉能耐就能耐在,他阅读过的所有书籍,能全部记得清清楚楚,脑子里就如同一个硬盘一般。他曾为“决曹史”抄录全郡四十二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回郡以后,太守详细问他所送罪犯情况,当时的罪犯总数达数千人,应奉竟然能将所录罪犯的姓名、罪状、罪行轻重等,一一准确背诵下来,毫无遗漏。


       而记事处人,就更不用说了,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在应奉二十岁这年,曾经造访袁贺,恰遇袁贺要出行,车匠正在院里给袁贺造车,应奉就从那开着的半扇门里往里看了车匠一眼,几十年后,路遇这个车匠,应奉便能知道并呼出这个人是谁。


      当然这些种种只能说明应奉记忆力好,也谈不上天才,毕竟万一就是个书呆子呢?而到了永兴元年这一年,检验应顺能力的时候到了,原来早在顺帝时期,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区)蛮詹山便有少数民族四千余人造反,地方县令都被他们抓了起来。多年以来,东汉朝廷也派兵征伐了好几次,不过也没能拿下,于是桓帝下诏求才。经公卿朝议,四府推荐,应奉在这年出任武陵郡守,应奉父亲以前便是这个职位。应奉到任后,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安抚政策,结果闹事的蛮詹人或降或散,战乱很快平息,足见应奉还是颇有才能的。而且当地太平后,他还大兴学校,全面清除陋政,不过应奉的才华横溢,却给他招来了很多的羡慕嫉妒恨,以至于他没过多久,就因公事被免职了。不过这些是后话,之后我们还会提到应奉,因为应奉在后面给桓帝上了一封影响东汉王朝未来走势的奏疏。


      好了,插讲完应奉,我们继续回到时间线上,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正月二十四日,桓帝大赦天下。


      二月初二,开始听任刺史、二千石实行三年服丧。为啥用听任这个词呢,那就要从居丧制度说起。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最初的居丧是指从死亡到安葬的一段时间内,死者家人和亲属在饮食起居等方面表现出的异于平时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为了表达生者心情之哀痛,又因人、因时、因地、因民族而各异,并无统一的标准。直至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先驱(胡适认为即是孔子)才对此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并将其发展为礼制,其中最大的创造,就是《仪礼·丧服》中所提出的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的三年丧期(实际为27个月)。其后直至汉初汇集成的《礼记》一书,又对三年丧期内的守丧行为在容体、声音、言语、饮食、衣服、居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如丧期内不得婚嫁,不得娱乐,不得洗澡,不得饮酒食肉,夫妻不能同房,必须居住在简陋的草棚中,有官职者必须解官居丧等等。虽然中国自古重孝,但是从三年之丧要求的内容也可以看出,真正能够做到的并不多。整个春秋战国至秦及汉初,除了孔子弟子曾为孔子守丧三年外,并无一例守满三年者。即便是孝子,如齐国晏婴为其父晏桓子、吴子诸樊为其父吴子乘、刺客聂政为其母,也都是安葬后即结束居丧,时间一般为3个月或百日,称为“既葬除服”。


       因此到了汉代,这居丧制度,也是被当政者几次修改,西汉初年,汉高祖承袭秦制,规定“率天下为天子修服三年”,但实行不久,汉文帝便意识到“其制不可久行”,于是在遗诏中改变了这一制度,要求既葬,“服大红(功)十五日,小红(功)十四日,纤七日,释服”。在这里,儒家的三年之丧制度被“以日易月”,变成36天,并垂为定制。儒家原来服丧三年的主张,被文帝的一纸遗诏修正了。到了汉哀帝时,又开始提倡三年之丧,王莽时,盛倡三年丧制,汉文帝的短丧制度被正式取消。


       东汉光武帝刘秀执政期间,国政多趋向简易,因此遗诏丧葬制度“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诏告大臣不许“告宁”。但在这一时期,三年之丧在社会上已蔚然成风。这样一来,相当于儒家的三年之丧制度经封建最高统治者和儒家的反复倡导、宣扬,已深入民心,以致光武帝不许大臣“告宁”及“如孝文皇帝制度” 的短丧遗诏变成了一纸空文。光武帝以后,儒家的三年之丧制度更是大行于世。不仅孝子贤孙们多行此制,如果大臣不服三年之丧,便为天子所讥。安帝时期,邓太后临朝执政,也提倡三年之丧,甚至将行三年之丧作为选人的一种资格。久而久之,儒家的三年之丧制度终于成为“天下之通丧”。因此到了桓帝时期,官员们很多因丧暂时辞官,桓帝也只能采取听任的态度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品味自然J

守孝三年,是一个非常高的道德标准。

敖其同学

最强大脑

1396509rkga

去掉广告就好了

砚墨人

完了以后,还讲三国吗?

猜你喜欢
后汉书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

by:故磊溪边

西游八十一案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实为八十一案,这些案环环相扣,连绵不绝,穷尽了人世间罪案的种类,案案直指人性深处的贪婪,自私,恶。...

by:挑帘秀

后汉书故事

经典中的经典,趣味之上的趣味,听这样的故事使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

by:清凉好世界

《老子》八十一章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

by:读国学诵经典

皇帝八十一难经

中医理论和诊断学颇具贡献的一本经典著作。

by:清新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