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四圣心源卷三 脉法解-真脏脉义

2022-07-23 00:02:4105:13 142
声音简介

四圣心源卷三

脉法解

真脏脉义
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
    脾胃者,四脏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脏,则人死焉。故四脏之脉,必以胃气为本。肝脉弦,心脉钩,肺脉毛,肾脉石,脾胃脉缓。其弦钩毛石而缓者,是四脏之有胃气也。其弦钩毛石而不缓者,是谓真脏脉。真脏脉见,胃气败竭,必死不救也。《玉机真藏论》: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所谓真脏脉者,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pi4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胃而至于手太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脏也,故曰死。
    盖土位乎中,一身之元气也。土生于火而死于水,故仲景垂训,以少阴负趺阳为顺。少胜,则火灭而土败也。自医法失传,后世庸愚,乃滋阴泻阳,补水灭火,以败胃气。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良可哀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四圣心源

本书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之精髓,融会贯通于一体,提出了“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体系,辨证治疗,尤重中气。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

by:勤行堂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乃黄元御诸医书之会极,解内外百病原始要终,以继先圣之业。为中医入门之捷径,学之即明医之源,学之即了悟医之道,能读黄氏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药解而正物性...

by:同尘异谈

四圣心源

内容简介播报编辑《四圣心源》是清朝黄元御1753年撰写的医书。黄元御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四圣心源》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

by:山野伍樵夫

四圣心源

《四圣心源》是一部由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他认为湿、寒是诸多病证发...

by:赤山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