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FM】国考面试热点:屡禁不止的“校园欺凌”

2022-08-06 06:51:3516:33 233
声音简介

主讲人:杨浩老师


  “不要,不要,你不要打我,你不要过来。啊···,55555”,这是一种声音,这竟然是校园的一种声音。

  各位听众大多数是已经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年轻人。跟着我一起回想下学校时光,它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回忆,青春年少时,天真烂漫处都在这里,在这里它是最活泼,最阳光,最有安全感,最纯洁,最纯粹,最让我们回忆和怀念的。老师、同学、隔壁桌小王,前桌扎马尾的女神,提起学校和学生时代,心理总有一股暖流。可对于一些学生而言,留给他的可能过多的是眼泪和恐惧。

  北京中关村二小的明明,我们的小明同学被班级同学厕所垃圾桶抠头,欺凌。我们年少时总是吵着闹着要去上学,学着去成长,对社会充满了懵懂和好奇,然后被在懵懂中遭遇暴力,一个躲在厕所里,无力、彷徨、恐惧、不安的抽泣,感同身受就可以理解他的无助,在懵懂中遭遇的挫折,他扭曲了孩子对社会的认知,变得害怕,怕见到任何人,自卑、恐惧、抑郁,甚至得PDSD,这就是校园欺凌酿成的恶果。

  小时候我是被从小打到大的,练就了一身痛皮铁骨,可能不少听众在学生时候都会有过打架,当然也有被打的经历,也许认为,长这么大有色馒头、雾霾、毒奶粉都过来了,什么世面没见过,现在的学生心理太憔悴了。其实不然,面对校园欺凌,你和学校,甚至家长对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发生后的惩戒及教育不够,都认为是打打闹闹,会想着去私下和解,息事宁人,但是反而错失教育良机。要知道校园霸陵从来都不简单,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刺激和打击。校园霸凌之所以令人难忘就是它带来的后遗症,根据2014年美国精神病杂志研究证明,校园欺凌带来的是从年少直到中年的心理障碍,产生可怕的后果,除了之前说过的自卑、抑郁,更甚至会让被害者产生自杀或者报复的念头,大多数人都记得马加爵吧,被舍友欺凌后选择杀人报复,对于这类的事件我们是该怒还是该悲呢。不仅仅对于受害者,对于施暴者,其易怒、暴力,长久下去目中无人,不仅可能为将来的暴力犯罪埋下伏笔,甚至通过暴力塑造的无所不能的假象一旦被打趴,更会自暴自弃,更加的恐惧。除此之外,旁观者通过目睹这种行,如果缺乏合理的引导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会害怕和恐惧,要么变为施暴者。

  所以对于校园欺凌,从政府、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多方面要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去制止它的发生。今年4月份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社会上也都在关注,但是现在面临着几个问题,其一,在校园欺凌此行为认定上虽有标明,但是界定不清晰,也就是说那种属于欺凌,不好把握。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给我妈喊我腰疼,我妈总说小孩子哪里有腰啊。讲真啊,天地良心,这是真的有腰的。对于家长而言,可能孩子说在学校跟学生有矛盾了,家长会认为无非就是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比如打耳光的例子,算嘛,打架算欺凌嘛,怎么样算,难以界定)。老师和学生多数也会这样认为,因为毕竟小孩子嘛,没有认识到重要性错失教育良机。教育是面向未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对孩子的示范行为做出准确定性,那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其二,有的老师和学生认为学生在学校,学校应在教育而不在罚,但是教育又缺乏有效性。导致校园欺凌屡禁不止。

  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光有认识重要性不够,我们还要动起来,从行动上来遏制这种行为。

  解决方法一:要通过德、法教育相结合、相并重来教育。学校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于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只着重于分数及只着重知识层面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加强道德、法律相关教育。如果没有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通过培养这种精神层面,来约束行为习惯。在学校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短片和电影,组织学习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学校及老师以身作则。加强少儿普法教育,做到知法懂法,从而畏法。懂得什么是善恶,要明白为自己承担道德和法律双份责任。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不想去、不会去、也不敢去。这样保障学生有一个阳光健康的成长空间,不是都说嘛,小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绿萝,雾霾我们来吸,你们只负责健康成长,比较祖国未来。

  解决方法二:要建立应对机制和预防机制。以德法教育学习先行做预防,对于可能会出现甚至已经出现的欺凌事件要做好应对机制,如何处理,采用何种应急机制、如何及时回应。我们要出台多种应急机制,可以授课或者印发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手册加强学习,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解决方法三:多方面重视,多管齐下。不仅学校进行教育、宣传学习,教师也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一般发生暴力行为的施暴者,要么是父母缺乏跟孩子的沟通,要么就是父母给孩子太多的宠溺,造成天老大我老二的错觉。加大教师的培训,学校和家长保持联系和互动,从孩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出发。专业心理辅导。

  最后,我认为,对于学校遇事不推卸,积极沟通,一方面解决此事,另一方面避免产生二次伤害。将法理和情理做到平衡。


  更多公考面试热点,更多时事政治,更多公考备考策略,请关注陕西华图微信号:snhuatucom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