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视死亡,直视骄阳(上)

2020-04-06 14:36:0914:00 54
所属专辑:我思故我在
声音简介
今天,我们借着清明,
来说说:「死亡」,
昨天我们感性完了,
今天当然也要回归理性。
本期的内容,会分为上下两篇,
借着三天的假期,让我们清明清明……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堵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这堵墙,叫“死亡”。
谁都躲不过,也绕不开。

尽管,死亡在个人感受,或是文化氛围里,都是一个比较禁忌的话题。

不过,我们今年面对了太多的死亡,又值此清明,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直面这个话题,聊聊生死——这个我们人生的退出机制。

事实上,讨论生死,可以让我们以更丰富、更清醒的方式重返人生,可能聊起来不那么舒服,可不管我们谈不谈,死亡都距离你我很近,且终究都要去面对。

环顾一下你的身边,即使没有全球疫情,你也一定在过去半年内,受到过死亡消息的冲击。我们父母那代人更是这样,常常收到谁谁谁又离开的消息,然后老人们聚在一起,感叹一番。

我们离死亡,真的并不遥远,
你总得,想这个事儿!


但即便如此,即便我们避不开这堵墙,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避而不谈,觉得晦气、不吉利,如果说到这些,我们就会被提醒说:“呸呸呸!”以表示将霉运退散。

这虽然看起来真的很愚蠢,可是,人就是这样,如果真的在你身上发生了,我们其实也会变成这样。

以前我外婆还在的时候,经常对我说:以后如果我死了……如何如何。

我总会粗暴地打断她的话,因为我不想谈这件事,虽然我们都知道人终有一死,但我总不能在老人说:“如果我死了,你如何如何”时,回答说:“好,知道了!” 吧?或者很平静地和老人探讨说:“如果您离开了,也请您放心,我会怎么怎么做的!”。

这种话,我们是讲不出来的。这里面有很多很多说不清楚的因素,也致使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避开这个话题。

死亡,就像一只房间里的大象,谁都知道它存在,但就是没有人会提。

也正因如此,
死亡这件事,只能你自己思考。你可以和他人谈论死亡本身,你也可以和亲人谈论他人的死亡,但是,你自己的死亡,你只能自己想清楚。

为此,
你总得,做些什么。

其实,每个人都有对死亡的恐惧,而一个点状的恐惧,如果没有被好好处理,就会从显意识,进入到潜意识,成为一种长期弥漫的焦虑。

我们中年危机、更年期、为孩子一掷千金、希望子女成龙成凤,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都是因为对死亡的焦虑。

这种焦虑,也许在我们的人生中无处不在,它会弥漫开来,成为我们生命的一种底色。

那么,我们到底为什么怕死呢?

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在《时间心理学》里,
把时间分为“过去”、“未来”和“超未来”。

过去的,就过去了,未来,是指从现在到死,而死后的时间,就是超未来。科学解决的是未来的问题,宗教和哲学解决的是超未来的问题。

而我们对死亡的恐惧最主要的来处,
是在这个“超未来”的范围里面。

当然,每个人恐惧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可以总结为以下主要的四种:第一,是害怕死得过程很痛苦,躺床上给你插根管子之类。第二,是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遗憾,比如:留下的子女,或者没花完的钱、或没做完的事。第三,是怕自己活得没价值,也没意义。第四,是完全未知的死后世界。

一般根据年龄,人们会从前两种,过度到后两种,那么,看看你的恐惧,是属于哪一种?

相信很多人一定脑补过类似的场景,死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是和睡着了一样吗?还是会去到另一个世界?还是要永远孤独地躺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呢?

但凡你只要想过此类的事情,这在生死学上,就叫:死亡意识的觉醒。

说白了就是,有一天,你突然意识到了:
啊!我也总有一天会死!

不过每个人,时间点都不一样,早的呢,几岁,晚的呢,几十岁,甚至有些人是面临自己的死亡时,才会意识到。触发点也不一样,有些人是因为亲人离去,有些人有可能是看书或看电影,有些人是因为要面对自己的死亡。

比如佛陀,就是在年少时出行的时候,看到路边乞丐的死亡,觉醒了死亡意识。

其实,大多数人,都会觉醒,人生在世,你不想觉醒都不可能。可是,觉醒的死亡意识,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如此的焦虑呢?为什么佛陀反而会生起笃定呢?

你可能会说,根器不一样,来处不一样,
你说的没错,不过,
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一方面。

在过去工业时代以前,可能是农业时代,或更早。死亡对我们来说,可能并不是那么的神秘与突然。

在古代,甚至到近代,很多老人可能到了一定岁数,就会开始给自己存钱准备一副棺材,然后放家里。每年还给棺材刷刷漆,看着棺材板越来越厚,越来越精美,甚至还挺高兴,估计偶尔还会穿上寿衣,试试看合不合身,然后转两圈,走两步。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对死亡的一种潜意识的接纳。而大部分人,都会死在家里,埋在地里,身边亲朋好友,都会一起见证这个过程。并立上一个墓碑,写道:亲爱的某某某,什么时候,来到这个世界,温柔、善良、正直,于某日离开这个世界,我们都爱你。然后人们说不定还会吃点喝点,怀念一下。

那个时候,“死亡”和“人”,很亲近,很自然。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死亡变得很神秘、很荒谬、很突然、很讨厌了。

人们很少能静静的目睹死亡,在现代人的观念里,死亡,是被当作一种“疾病”来处理的。在医院,人们面对死亡,表现出来的价值观是:好像人本来就不会死一样,只是有些人运气不好才需要面对死亡一样,感觉“死亡”,是一件很荒谬、很不可思议、很不可理喻、好像本不应该发生的事一样。

这么时间一长,人们也只能越来越恐惧死亡、忌讳死亡,以至于现在,提都不提了。可是,不说呢,压抑,说呢,又恐惧。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面对呢?


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打过一个绝妙的比方,他说:“死亡就像刺眼的阳光,直视骄阳不免带来痛楚,但是,躲避并不能让它自动消失;相反,即使不看它,它也笼罩着你的时时刻刻;你背对它,它就成了你的阴影;它始终都在或明或暗地,驱使着你的行为与选择。”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视骄阳。直面它、看见它、承认它、好好运用它、并,学会在阳光下生活。

这种心念上的转变,非常重要!它会代替我们潜意识中,已经成为我们底色的焦虑感,影响我们接下来的每一步决策。

相信你也一定能想明白。要知道:在制造汽车,或开车时,装上安全带,不是为了更好地撞车,而是为了更好地开车,不是吗?

我们总不能因为,想象撞车之类的事情不吉利、晦气,而忌讳,然后一直避开这个事情吧?那这车,你敢开吗?同理,不为死亡做过任何准备的人生,你敢这么过下去吗?

有时想想自己的前半生,吓得我是心惊肉跳,不是不能那么活,而是不敢那么活啊。

我想我们面对死亡也必须如此,把这些事情想清楚,直视这个问题,想清楚撞车的各种情况与应对策略。可能过程不舒服,但想清楚后,我们就会自然地装上安全带,防护栏,安全气囊,防抱死装置,等等等等。

想好并做好了这些,
那么就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
好好开车,专心开车,安心开车。

如此一来,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
很清爽、很明了、很坦然、很踏实。

当然,直视死亡,直视骄阳的好处不止这些,剩下的呢,我们留着下期再继续。


祝各位清明,清爽、明了!!!

感谢聆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587920bpyn

谢谢分享~好好听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直视骄阳

作者亚隆曾说,《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是完全个人化的,它来自于他自己直面死亡的经历。虽然直面死亡就如同直视骄阳一样——那是一件极痛苦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

by:汤汤爱有声

直视骄阳

【内容简介】让最深沉的痛,写最温柔的诗。_史铁生毕淑敏陆晓娅曾奇峰联袂推荐_其实,死,不过是活着的时候的一种想法。谁想它想得发抖了,谁就输了,...

by:林达爱读书

直视骄阳

欧文亚隆作为当代最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以其敏锐的觉察,深邃的思考,惊当的论述以及乐于传道的风范,为许多读者所仰慕。

by:精神分析经典阅读

《直视骄阳》

全书论述深入浅出,切中肯綮,书中介绍的应对死亡恐惧的各种观念生动具体,易懂易行。面对死亡的战栗经作者笔锋描过,顿时融为拂面春风,令读者不仅在文字上感受愉悦,在心...

by:爱与陪伴001

直视骄阳(完结)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美】IrvinD.Yalom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

by:巧笑嫣然Alina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作者:(美)IrvinD.Yalom翻译:张亚出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by:晓艳心理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该书籍共七个章节,第一章死亡之痛;第二章识别死亡焦虑;第三章觉醒体验;第四章观念的力量;第五章通过关系克服死亡恐惧;第六章死亡意识:我的回忆录;...

by:柳红顺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我坚信我们应该直面死亡,就像正视其他恐惧一样。我希望通过去领会,且真正领会人类的处境——我们的有限性,我们短暂的生命之光——品味每个独一无二的当下,享受全然为是...

by:守望者心理_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