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73章:天网要想“不漏”,首先就得够“疏”

2020-04-19 22:14:3303:15 89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说:我们常常劝别人勇敢。其实“勇”和“敢”是两回事儿。“勇”字突出内在的能力,当然有力也要有心,“敢”字则强调外在的应对,行动果断毫不犹豫。站在我们道家的角度,当然也认可大家的内心强大,但是却反对大家的外在张扬。一个人的内在非常强大,外在又不知道适当收敛,那就会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难免显得比较有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当然会伤害到别人,而且久而久之也会伤害到自己。就算伤不到自己的肉身,也会伤害到自己的声名。张扬的人既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相反只有一直保持谦卑,才能既保全别人又保全自己。
老子说: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从来都是不声不响,不争不抢。然而他越是不争不抢,越是能占据最高的阵地,越是能获得最大的战果。他不需要把自己的需求挂在嘴边,却总能得到别人最善意的回应,主动满足他的需求;别人不等他下达召集的命令,就会主动向他靠拢,甘心围绕在他的身边。他在天下的权力威望,就像是一张无比巨大的网。虽然看上去非常宽松,甚至还存在很多漏洞,但是却没有任何一条鱼,能从这张网里逃出去,或者说没有任何一条鱼,愿意从这张网里逃出去。
需要注意的是,后人提起这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总是过于强调后半句,强调没有一个坏人能逃脱法律的惩罚,不过我们看老子的原意,其实是更侧重前面半句,强调国家对百姓的管理,集体对个人的控制,都不必采取太强硬的手段,不要把别人压的喘不过气来。政府只有保持适度的宽松,才能更好地管理住百姓,百姓只有感觉到自由,才更愿意接受你的统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老子》八十一章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

by:读国学诵经典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西汉时期的道家学术著作,皇甫谧《高士传》云: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亦称河上公。汉文帝时结草为庵于...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老子庄子选》1(《老子》1-37章 绍南文化)

与绍南文化编订的《老子庄子选》配套...

by:绍南文化

《老子庄子选》2(《老子》38-81章 绍南文化)

与绍南文化编订的《老子庄子选》配套...

by:绍南文化

老子

《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老子》五千...

by:谷稻素音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老子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

by:井旗

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最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人,被后世称为老子。...

by:癸卯长云

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

by:Cathy轩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