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鲜试听】09 | “文化中国”观念的形成

2023-08-25 15:36:4715:48 3万
声音简介


喜马拉雅的听众,大家好,我是陈浩武。前面我们用了若干个小节讲述了中国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对三代礼乐的突破,讲述了孔孟,老庄等人物,这一节我会做一个小结,说一下轴心时代中国文明的突破的成果。


中国轴心文明的形成,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本身,也深刻改变了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文化版图,中国在春秋战国以后,轴心时代之后形成一种独特“文化中国”的概念,我们怎么来理解和解释中国,为什么叫我们形成了一个“文化中国”的概念,在古人看来我们的中国,不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边界清晰的地域,而是一种文化。


《战国策》有言: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这就是中国的概念。按照这样一个标准,中国并非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地域,只要遵守圣贤的教诲,只要行中国的礼仪传统,只要能够用礼仪教化外邦,成为外邦尊崇的楷模,这就是中国,它并非一个地理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化认同概念。

战国策


正是这样一个观念,形成了东亚地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一个朝贡体系。中国在天下之中央,四方来朝,朝贡并非是要朝贡者带来什么奇珍异宝,而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在历史上往往中国朝廷返还给朝贡国的东西,是朝贡国给中国朝廷的十倍或百倍,他在意的是你的认同,你的归化,满足于这种天下观。由这点出发,中国文化还有一个强烈的特征叫“夷夏之防”,以轴心时代的文明为成果;以儒家为核心;以孔孟为核心;这就是夏。夏的四周为夷,东西南北分别为:南蛮北夷,西戎东狄。

中华四夷


在中国教化区域以外的地区,统称为“夷狄”,面对这些“夷狄”中国的使命就是以夏变夷,以中华的文化去归化这些夷狄,一定不可以发生以夷变夏的事情。即用落后的夷狄文化去改变夏文化,这是绝对不能认同的事情。比如我们的东邻日本,就是“以夏变夷的典范”,用中华文化影响日本,日本有长达千年的“慕夏”传统,我们知道奈良,我们知道京都,都是按照西安,洛阳的方式建立起来的,直到今天都可以看到朱雀大道,这些建筑都是唐代的建筑,现在到了奈良仿佛穿越回了千年的长安,它是非常强烈的“慕夏”传统,从公元七世纪左右的“大化改新”就非常系统学习中国,包括接受中国文字,接受中国的国家典章律令,从中国引入的佛教,使日本几乎成为第二个中国。这就是令中国非常骄傲的一个例子,用中国文化来影响日本,使日本归化到中国这个体系里来。

今日奈良


夷夏之防的延伸的另外一个维度是:中国并非以血统论,而是以文化论。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中国古人云:“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这句话意思是中国并非是地理范畴,也并非是血统范畴,假如夷狄到了中国他遵从中国的文化,服从中国的教化,他就是中国,相反中国如果去实行夷狄的文化,那中国也是夷狄,这是中国文化非常独特的一个现象。


孟子说:舜,东夷人也,周文王西夷人也,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儒家最推崇的人物,儒家仍然将舜和周文王看成楷模。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我们知道满清在入关前,他们信奉萨满教,但是满清入主中原后,他们并没有继续信奉萨满教,他们抛弃了萨满教而是改为信奉中国的儒学,把儒学尊崇为满清时代国家主流信仰,这就是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的典范,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照样赞颂“康乾盛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对道统的维护达到极致,道统所在并非血缘,并非地理,而是以文化作为核心的衡量。


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的另外一个成果,是对国民精神的救赎意义。通过轴心时代所形成的儒道两家,是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维度,因为它们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方向,对两种不同的精神形成灵魂救赎意义。儒家开创的是中国文化大传统,儒家倡导的是救国救民,心忧天下;提倡的是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儒家倡导君子人格,浩然之气,不畏权贵,廷争面折,是千万人吾往矣,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儒家推崇君子人格,往往是为了歌颂捍卫道统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这是他们心中的楷模。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他的大作《万历十五年》写到,大明嘉靖年间,海瑞给皇帝上书,批评朝政,言辞犀利,切中时弊。他在奏疏里尖锐批评嘉靖“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甚至在奏折中引用民间流言,说“嘉靖”是“家家净也”。据说皇帝看到奏章,龙颜大怒,把奏章丢在地上大喊: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了。旁边的太监报告说:“陛下,海瑞上书时,已经带了棺材候在廊下,听从发落,他是不会跑的”。皇帝听完,一声长叹,又将奏章捡起来继续看。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场景,为了捍卫道统不惜廷争面折,不惜以命相请,这就是所谓君子人格。

黄仁宇先生,中国历史明史专家


然而道家则不同,道家看淡功名,藐视权贵,粪土王侯,道家所提倡的是寄情山水,放浪形骸,采菊东篱,悠然南山。道家关注的个体生命,所以我们可以把中国在轴心时代形成的这两种文化特征,分别命名为“德性“情意”。道家是“情意我”,它所欣赏的是山水渔樵,儒家是“德性我”,它是追求向善意志,追求浩然之气。


在中国的文化中我们常说儒道并列,那它的意义是什么呢?中国知识人普遍的精神轨迹是从儒到道,这就是轴心时代中国的两种维度。人生也是两个时期,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显然儒家是上升时期的精神家园,人在年轻时,充满朝气活力,充满上升精神,他的职务不断提升,责任不断提升,社会成就不断提高,影响也越来越大,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遍长安花”,这就是儒家的抱负,是内圣外王的心境,心雄万夫,而又心忧天下,这是“德性我”。


道家是人生下降时期的精神家园,当人老了以后,病了以后,遭受官场挫折以后,经商破产以后,情感经历危机以后,如此等等儒家的精神家园已经不适合,就会进入道家的精神园地,道家的老庄哲学会提供一种精神慰藉,比如可以看淡利禄,退隐山林,采菊东篱,以山水渔樵自乐,收敛锋芒不言国事,享受儿孙绕膝之乐,这就是“情意我”。


中国轴心时代所形成两种精神资源,它满足人们在不同生命状态下的精神需求,中国文化没有发展出唯灵主义,没有彼岸意识,没有抽象的人格神,但是这种儒道并列,就是在人格神缺位下的一种文化代偿反映,它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实现精神救赎。


我们可以看中国历史上所有人物,无一不是从儒到道,所以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并存,使中国人完整的生命都是非常丰满的,都是在不同时期可以找到不同的精神慰藉。


这一节我就讲到这里,下一节开始我们会讲古希腊对荷马诸神的突破。感谢大家的收听,谢谢。


知识点拓展


1、《战国策》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萨满教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传于中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操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突厥语族的许多民族中。


3、黄仁宇

黄仁宇(1918年-2000年1月8日),湖南长沙人,曾从戎于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的国民党军队,后赴美求学,密歇根大学历史博士,以历史学家、中国历史明史专家,“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畅销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qingcao_42

海瑞这样的人不多的,儒家对皇权的制衡是十分有限的。

良辰孤往植杖耘耔

东西的确很庞杂,内容但也略有肤浅

晟峻

应该是南蛮北狄,东夷西戎?

进言

东夷西戎北狄南蛮

猜你喜欢
作文素材抢鲜报

海量新鲜的作文素材,时事热点素材整理,助力中高考。欢迎订阅、评论、转发!

by:Sandy_丹

抢鲜听|匹公子新书情报站

为感谢听友们的厚爱,匹公子近期精选了各类书籍献给大家,题材大多包括这几类:穿越、重生、玄幻、修真、悬疑、恐怖,当然大都包含搞笑的成分。目前,有的已经开始录音制作...

by:匹公子

赋灵人(抢鲜版)/灵异/精品多人有声剧

传说中,赋灵人是地府阎王亲定的阳差,掌管人间游魂。但是小筱悦表示,嗯~她还是个小宝宝,不想工作,只想躺平。。。。。。

by:紫梦星妮

《成语里的中国》抢鲜听 | 曹玉骞新书

让大家久等了的新书《成语里的中国》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新书可以在进我页面的橱窗购买。为了让大家先听为快,我专门制作了这辑特别节目,为大家分享这本书开...

by:曹玉骞

试听

好听的修仙修医文,喜欢古修仙修的你一定要看过来呦!喜欢的话欢迎多多好评多多月票!

by:午夜的赤脚精灵

试听

声工厂有声书分类:言情(现言、古言)、悬疑(灵异、恐怖)、玄幻(武侠、修真)……小说剧、广播剧…儿童读物历史…………

by:声工厂

试听collection

欢迎移步公众平台继续关注我:Danica有约,全本有声小说《亦舒|流金岁月》,《亦舒|我的前半生》,《亦舒|玫瑰的故事》,《张爱玲|半生缘》,《张爱玲|小团圆》...

by:Danica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