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听 | 止庵:为什么要听张爱玲(简体版“张爱玲全集”主编 权威推荐)

2023-05-04 22:00:3110:41 17.6万
声音简介

1
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止庵。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共读共听张爱玲。
 
张爱玲一九二〇年九月三十日生于上海。一九三九年获得伦敦大学奖学金,因欧战爆发改入香港大学文学院。一九四二年因战事中断学业,回到上海,就读于圣约翰大学文学系四年级,两个月后辍学。先以英文,继以中文从事写作。此后除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一年曾受聘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外,一直过着卖文为生的生涯。一九五二年以继续学业为由迁居香港。一九五五年前往美国。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被发现逝世于洛杉矶住所,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享年七十五岁。
 
张爱玲的家庭背景与身世,对于她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母亲的祖父黄翼升是长江水师提督,继母则是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孙女。而他的父亲成了一位遗老式的人物。张爱玲作品中浓重的没落贵族气息大都来源于此。父亲对她的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可能在她心灵上最早扎下传统文化的根。父亲的狂暴,家庭的不幸,又使得她深深体会到人生阴暗与悲哀的一面。而母亲与她的关系,也与相亲相爱所去甚远。母亲和姑姑的独立自主,又使她感受到一种自由意识。
 
张爱玲的感情生活长期以来为“”张迷”和的她研究者——包括因此而批评甚至否定她的人在内——所不解,所遗憾,所愤懑。张爱玲爱上了胡兰成——一个旧式才子的人物,文学修养匪浅,感情太不专一,政治上钻营投机、陷入泥淖。然而胡兰成又确实是能够深刻理解张爱玲的,他也曾经给予张爱玲很大影响,虽然他后来给予张爱玲的痛苦同样不少。胡张关系未必像人们想得那样简单。张爱玲需要一个主要是在思想和作品理解她的人,这个人也许真的就是胡兰成。
 
张爱玲是个毕生关注、热爱普通生活的人。她也留心民间风俗,底层艺术,地方物产,到了如数家珍的程度。总而言之,越素朴,越接近生活本身,越是没有经过文明的矫饰,就越为她所喜爱。这不仅对她的文学创作有很大助益,譬如细节的描写,意象的采用;甚至关乎她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张爱玲把根扎在最低处,从这里长高,高到俯视人类的悲哀,却并不高高在上,她与一切同在。
  
张爱玲的作品与她所处时代的关系,总的来说,较之她的前辈、同辈和后辈要疏远得多;然而张爱玲的创作生涯的荣枯兴衰,受到她所处时代的影响最大。张爱玲成名于一九四〇年代沦陷区的上海,当时有成就的男作家都去了国统区或解放区,这给了女作家们写作和成名的机会,而其中成就最大,如今看来堪称鹤立鸡群的就是张爱玲。

“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她说的这句话,至少对自己是没错的,张爱玲创作的黄金时代一共只有一九四三到一九四五两年,如果不“趁早”,中国文学史上恐怕就没有这么一个人了。当这短短的繁华时期过去,虽然她仍有佳作问世,但是中国文学史上再也没有一个属于张爱玲的时代了。
 
张爱玲的作品,以小说和散文成就最大。她可以用中文写作,也可以用英文写作。此外她还编写话剧和电影剧本,翻译文学作品,包括中译英和英译中,还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她还曾为自己的作品画插图,设计封面。


我们喜欢一位作家,其实是因为我们喜欢这位作家的作品。那么就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张爱玲的作品。这是因为她与众不同,所以我们才不舍弃她而去读另外一位作家,或者我们在读了另外一位作家之后还要读张爱玲。这里所说的“众”,指的是张爱玲同时代的作家,在她之前一两代作家,以及她之后一直到现在还在写作的作家。
 
张爱玲文学的与众不同之处,可以大概归纳为六点。第一点,体现于她塑造的那些人物。与张爱玲同时代和前后几代的作家,所写的人物都是从他们所从属的那个身份来的——这个人物属于什么阶级,那么就要写这样一个人物。他们的立场,作为,乃至性格,无论如何都是阶级性的体现。而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白流苏、佟振保、王佳芝等,跟她们所属的阶级并没有什么联系,他们不是阶级的代表,他们只代表自己。
 
第二点,体现于她的作品的题材。与张爱玲同时代的作家,描写的都是重大题材,都是在重大背景、重大阶级冲突下发生的事情。张爱玲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写这种大事件、大背景,她有的作品,如《倾城之恋》《封锁》,确实存在一个战争的大背景,但她关注还是个人的命运,个人之间的关系,写的是小事件,不是大事件。
 
第三点,体现于她所使用的语言。“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在语言上是以当时鲁迅、周作人等人翻译的文学作品为模本。周氏兄弟翻译时采用“直译”方法,为的是要帮助建立新的白话文,所以尽量保持外文原来的句式。张爱玲的语言则完全没有这种“翻译腔”。她不是从新文学这条正路上来的,而是从一条偏路,就是古代的白话小说到民国的“鸳鸯蝴蝶派”来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张爱玲反而走了一条正路,因为她根植于中国原本的语言系统,所使用的是一种顺畅的,而不是别扭的白话文。
 
第四点,体现于她的作品中特别的关注点。张爱玲对于人生有一套完整的属于自己的看法,她关注的是一个人,一个不属于某个阶级、没有组织的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如何葆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这个人怎么活下去。而其他作家不大想这个问题,但这对张爱玲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她的人生观。张爱玲文学最重要的地方,是后面有个哲学在支持,也就是这个东西。

第五点,体现于她怎么看我们整个人类,包括她自己。鲁迅写过一篇文章叫《立论》,说有个人家生了一个小孩,很多人来祝贺,有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当官、发财,这家人非常高兴。又来了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死,主人把这人打了一顿。说当官发财都是说谎,说他要死却是实话。这个世界上其实就有这样两类作家,一类是对这个世界说谎话的,一类是对这个世界说实话的。绝大多数作家都属于前一类,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但古往今来也有一些作家不愿意这么干,张爱玲就在此之列。这也可以说是两个视点:一个视点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可以称之为“人的视点”;在此之上还存在一个视点,是天的视点,或者说是自然的视点。形容起来就是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人与天这样两个不同的视点交替存在。所以一方面距离人物很切近,写出他们当下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又拉开距离,冷冷地观察他们,置之于无法自拔的境地,绝不施以援手。
 
第六点——这时这个“众”是张爱玲自己,或者说是被大家所肯定,所喜欢,所念念不忘的过去的那个张爱玲。张爱玲的创作历程长达半个世纪,一直是在发展变化之中,早年很多故事结构上,人物塑造上,语言运用上的特色,到了后来都放弃了,改变了,更新了。张爱玲有自己鲜明的“晚期风格”。


以上说的张爱玲文学的与众不同之处,主要是针对她的小说而言,但大部分可以移过来形容她的散文,虽然这是虚构与非虚构两种性质不同的文体。她的散文里同样没有阶级之见,但也不故作超阶级之见;事件大小,在己而不在人;用的是纯熟上好的文字;无论写自己还是写别人都关注他的根;仍然以上帝之眼看自己;从来也不固步自封。相对而言,张爱玲的散文世界比她的小说世界更广大,也更贴近普通生活。
 
今年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一个人已经一百岁了,应该是很老了罢。但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只要她的作品还活着,本人多大岁数,属于什么年代,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文学史上,几百年乃至一两千年前诞生的作品,不少还栩栩如生;相比之下,有的作品还没出生就已经死了。正因为前面讲到的那些与众不同之处,张爱玲的作品还活着,还与我们密切相关;而它们也将继续活下去。
 
好,就讲到这里。各位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潇金

对于评论家的评论,有一点建议供创作团队成员参考,多数听众来此听书多是奔着内容而来,其次是声音,二者都好那我就留下来听听,听着听着入了戏。如同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一般,闪电说:哇,真好真全,给了我惊喜我真有福气啊,而雷声说:吓不死你,嘿嘿!所以呢,若把评论放在后面每部书的开头,只放一集,后面每部开头依旧一集,会不会更好呢,听众入了戏也能听得进评论并不专业的播音,也更会认同评论,就不会像评论中说的那样,你们工作室还得出来解释,@有欣艺工作室

飞马_1k

止庵老师分析得精辟,读张爱玲就不要说什么阶级了,读的就是人心人性!

橘猫睡着了

前年听了整个作品,太赞了!最近又二刷,感觉又不一样。昨天刚刚看过十集纪录片,有止庵老师的解读,很有醍醐灌顶之感。

熊老酒

累死了听起来

猜你喜欢
《受命》终局版丨止庵力作

【人文读书声--止庵作品】【作品介绍】《受命》是止庵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致敬《史记?伍子胥列传》和《哈姆雷特》的小说。这部作品关乎记忆和爱情,记忆来自既往,...

by:人文读书声

亲子共听

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好好去履行...

by:芊谕99

音乐共听

音乐的疗愈作用

by:蹒跚的小白

睡前听什么

直播内容的保存

by:NJ姜小渔

普庵咒

《普庵咒》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中国古琴著名曲目。

by:董子夫

华祖庵

华祖庵,是为祭祀我国中东汉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华佗的庙祠。华佗字元化,一名敷。安徽毫州人,他精研歧黄,并通数经。一生不慕利禄,走街串巷、寻求方药,为人闻疾、济世活...

by:驴迹

哈哈一笑-听到笑为止

本专辑就是为了哈哈一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严肃,我们高冷,我们奋力,但同时也别忘了腹黑、搞怪和哈哈大笑

by:是厘米

公共课试听

【学历提升】1v1规划咨询,添加官方微信:guola020(学程-过啦君),助你轻松备考,还有免费资料哦

by:自考过啦

听经典共成长

夲专辑涉及古今中外名人幽默小故事和名人名作选,使人修身正形!

by:梓桐木林

完|水浒传|施耐庵|边听边看|传奇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编著的长篇小说(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或罗贯中或两人皆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

by:妙言意_静听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