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老家

2020-05-04 16:30:0108:49 865
声音简介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新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12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了,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果树成行。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播讲:阿依

每日16:30更新,感谢你们的收听!咱们明儿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孙犁全集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

by:职方

《嘱咐》孙犁

《嘱咐》作于1946年河间。小说描述了一个八路军战士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解放战争即将爆发的紧急时刻回家探亲,与离别了八年的妻子短暂重逢和再次离别的故事,反映了根...

by:清风Lxz

风云初记 孙犁

《风云初记》,孙犁著长篇小说,从“七七事变”展开故事,表现了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冀中劳动人民的觉醒进步...

by:咖啡店旁的浮云散

《白洋淀纪事》孙犁

大家好,我是主播碎叶儿。这本书是我第一次录制的,最初嗓音状态不好,杂音也大,在此郑重对听众表示歉意。到中后期终于会使用麦克和声卡以及音频制作软件,从而使音质大有...

by:碎叶儿

孙犁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纪事》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代表作,是他从1939年到1950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和散文集,收录有《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的苇》等多篇久负盛名的经...

by:海洋奇缘8910

荷花的光影:孙犁之旅

内容简介:本书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真实再现作者与孙犁多年的交往,细节丰富,可作史料;第二部分是作者对孙犁各时期的作品及其版本的细致梳理,并随文配上书影,以飨专...

by:沁描淡写

白洋淀纪事(孙犁著)

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1913年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孙芸夫、林冬苹、土豹等,芸斋、耕堂为其书斋名,亦作笔名。1933...

by:独一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