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代沟

2020-05-14 16:30:0216:51 1024
声音简介

代沟是翻译过来的一个比较新的名词,但这个东西是我们古已有之的。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的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沟那边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声,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
《尚书·无逸》: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这几句话很生动,大概是我们最古的代沟之说的一个例证。大意是说:请看一般小民,作父母的辛苦耕稼,年轻一代不知生活艰难,只知享受放荡,再不就是张口顶撞父母说:你们这些落伍的人,根本不懂事!活画出一条沟的两边的人对峙的心理。小孩子嘛,总是贪玩。好逸恶劳,人之天性。只有饱尝艰苦的人,才知道以无逸为戒。作父母的人当初也是少不更事的孩子,代代相仍,历史重演。一代留下一沟,像树身上的年轮一般。
虽说一代一沟,腌舎 ( shè,古同)的情形难免,然大体上相安无事。这就是因为有所谓传统者,把人的某一些观念胶着在一套固定的范畴里。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大家都守规矩,尤其是年轻的一代。鞋大鞋小,别走了样子!小的一代自然不免要憋一肚皮委屈,但是,别忙,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多年的道路走成河,转眼间黄口小儿变成了鲐背聈老,又轮到自己唉声叹气,抱怨一肚皮不合时宜了。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早起要跟着姊姊哥哥排队到上房给祖父母请安,像早朝一样的肃穆而紧张,在大柜前面两张二人凳上并排坐下,腿短不能触地,往往甩腿,这是犯大忌的,虽然我始终不知是犯了什么忌。祖父母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手指着我们的前后摆动的小腿说:怎么,一点样子都没有!吓得我们的小腿立刻停摆,我的母亲觉得很没有面子,回到房里着实的数落了我们一番。祖孙之间隔着两条沟,心理上的隔阂如何得免?当时我心里纳闷,我甩腿,干卿底事。我十岁的时候,进了陶氏学堂,领到一身体操时穿的白帆布制服,有亮晶的铜钮扣,裤边还镶贴两条红带,现在回想起来有点滑稽,好像是卖仁丹游街宣传的乐队,那时却扬扬自得,满心欢喜的回家,没想到赢得的是一头雾水,好呀!我还没死,就先穿起孝衣来了!我触了白色的禁忌。出殡的时候,灵前是有两排穿白衣的孝男儿,口里模仿嚎丧的哇哇叫。此后每逢体操课后回家,先在门洞脱衣,换上长褂,卷起裤筒。稍后,我进了清华,看见有人穿白帆布橡皮底的网球鞋,心羡不已,于是也从天津邮购了一双,但是始终没敢穿了回家。只求平安少生事,莫在代沟之内起风波。
大家庭制度下,公婆儿媳之间的代沟是最鲜明也最凄惨的。儿子自外归来,不能一头扎进闺房,那样做不但公婆瞪眼,所有的人都要竖起眉毛。他一定要先到上房请安,说说笑笑好一大阵,然后公婆(多半是婆)开恩发话:你回屋里歇歇去吧,儿子奉旨回到阃闱。媳妇不能随后跟进,还要在公婆面前周旋一下,然后公婆再度开恩,你也去吧,媳妇才能走,慢慢的走。如果媳妇正在院里浣洗衣服,儿子过去帮一下忙,到后院井里用柳罐汲取一两桶水,送过去备用,结果也会召致一顿长辈的唾骂:你走开,这不是你做的事。我记得半个多世纪以前,有一对大家庭中的小夫妻,十分的恩爱,夫暴病死,妻觉得在那样家庭中了无生趣,竟服毒以殉。殡殓后,追悼之日政府颁赠匾额曰:彤管扬芬,女家致送的白布横披曰:看我门楣!我们可以听得见代沟的冤魂哭泣,虽然代沟另一边的人还在逞强。
以上说的是六七十年前的事。代沟中有小风波,但没有大氾滥。张公艺九代同居,靠了一百多个忍字。其实九代之间就有八条沟,沟下有沟,一代历一代,那一百多个忍字还不是一面倒,多半由下面一代承当?古有明训,能忍自安。五四运动实乃一大变局。新一代的人要造反,不再忍了。有人要整理国故,管他什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都要揪出来重新交付审判。礼教被控吃人,孔家店遭受捣毁的威胁,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沟要彻底翻腾一下,这下子可把旧一代的人吓坏了。有人提倡读经,有人竭力卫道,但是不是远水不救近火,便是只手难挽狂澜。代沟总崩溃,新一代的人如脱缰之马,一直旁出斜逸奔放驰骤到如今。旧一代的人则按照自然法则一批一批的凋谢,填入时代的沟壑。
代沟虽然永久存在,不过其现象可能随时变化。人生的麻烦事,千端万绪,要言之,不外财色两项。关于钱财,年长的一辈多少有一点吝啬的倾向。吝啬并不一定全是缺点。称财多寡而节用之,富无金藏,贫不假贷,谓之啬。积多不能分人,而厚自养,谓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自养,谓之爱。这是《晏子春秋》的说法。所谓爱,就是守财奴。是有人好像是把孔方兄一个个的穿挂在他的肋骨上,取下一个都是血丝糊拉的。英文俚语,勉强拿出一块钱,叫做咳出一块钱,大概也是表示钱是深藏于肺腑,需要用力咳才能跳出来。年轻一代看了这种情形,老大的不以为然,心里想:这真是昔之人,无闻知,有钱不用,害得大家受苦,忘记了一个钱也带不了棺材里去心里有这样的愤懑蕴积,有时候就要发泄。所以,曾经有一个儿子向父亲要五十元零用,其父靳而不予,由冷言恶语而拖拖拉拉,儿子比较身手矫健,一把揪住父亲的领带,(唉,领带真误事)领带越揪越紧,父亲一口气上不来,一翻白眼,死了。这件案子,按理应剐,基于心神丧失的理由,没有剐,在代沟的历史里留下一个悲惨的记录。
人到成年,嘤嘤求偶,这时节不但自己着急,家长更是担心,可是所谓代沟出现了,一方面说这是我的事,你少管,另一方面说传宗接代的大事如何能不过问。一个人究竟是姣好还是寝陋,是端庄还是阴鸷,本来难有定评。看那样子,长头发、牛仔裤、嬉游浪荡、好吃懒做,大概不是善类。”“爬山、露营、打球、跳舞,都是青年的娱乐,难道要我们天天匀出功夫来晨昏定省,膝下承欢?南辕北辙,越说越远。其实养儿防老我养你小,你养我老的观念,现代的人大部分早已不再坚持。羽毛既丰,各奔前程,上下两代能保持朋友一般的关系,可疏可密,岁时存问,相待以礼,岂不甚妙?谁也无需剑拔弩张,放任自己,而诿过于代沟。沟是死的,人是活的!代沟需要沟通,不能像希腊神话中的亚力山大以利剑砍难解之绳结那样容易的一刀两断,因为人终归是人。






播讲:阿依

每日16:30更新,感谢你们的收听!咱们明儿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音乐没代沟|生活有代沟,音乐没代沟

生活有代沟,音乐没代沟!你想知道不同年代的人,都在听什么音乐吗?听这个节目就对了!这个节目的两个常驻主播:大白1989年出生属蛇,咖喱2001年出生也属蛇,我们...

by:文卓的播客世界

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闻一多徐志摩创办新月书店。

by:声命之舞

梁实秋散文精选集 梁实秋 著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

by:有声的深海

韩菁清与梁实秋

44年前梁实秋和韩菁清的倾城之恋,轰动了整个华人圈。而今两位当事人都去世了,他们的忘年恋也渐渐被世人遗忘。而今提炼出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供有兴趣了解他们和...

by:梁子雅舍

梁实秋 散文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

by:貓咪媽媽频道

梁实秋雅舍谈吃

人吃,是为了活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梁实秋先生把自己吃了八十多年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在吃的过程中,除了要明白:“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

by:听书读书共分享

梁实秋作品集

梁实秋是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学翻译家学者文艺批评家,其内容多描写柴米油盐或诉说闲情逸致,探讨世间百态,聚焦人生悲喜,典雅诙谐的文字充满了洒脱与智慧

by:大风飘乎

梁实秋:淡品人生

一个像花一样的人,在雅舍中,在闹市间,流露出淡淡的情愫。一种闲雅,一番清灵。人生的滋味即如此,些许流丽、些许恬静。

by:日知books

雅舍谈吃-梁实秋

《雅舍谈吃》收录了梁实秋先生关于吃食的散文,精致非常,读来令人口吃生津。全书分为雅舍谈吃和余香绕梁两个部分,从北京到江南,从台湾到西雅图,梁实秋用“纵横...

by:枕边文史馆

雅舍谈吃-梁实秋

一部《雅舍谈吃》馋倒几代人,可对作者梁实秋先生自己个儿来说,北平的生活其实就是“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因此,美食,不仅可以尝,还可以细品、寄兴。

by:籁皮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