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马勒」马勒为什么“复活”

2017-02-07 10:07:0811:17 2.4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99 喜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比洛克1126

如果马勒是个娃娃菜,复活甲田老师乙方叫要么是你要么是他。好了好了,我是谁呀我从恼了我从哪里去。嗯

熊还是吃吃狐狸吧

《第二》从出版即被冠以“复活”的标题,因其篇幅重心第5乐章的交响合唱“复活颂”。马勒在此用了狂乱、悲壮、荒凉、神圣、虔诚等等诸多开阔的音响效果,描绘了对一个死去的生命的回归。把牺牲、送葬、超脱、复活和礼赞集中在了一个乐章的维度,完成了他对死亡暂时的释然与和解,然后最终成为一次带着感恩与辉煌的救赎。《第二》是马勒成熟时期的里程碑之作,其所传递的思想复杂度与深刻度以及承载它的那种异常雄伟与的音响效果是前无古人的,可能也再无来者了。

熊还是吃吃狐狸吧

在配器上,是超编的“四管制”,特别动用了10支圆号和7支小号(各有4支和3支在舞台外),3组定音鼓(1个在舞台外)和管风琴,加上混声合唱团和两位女独唱。乐队人数只有登峰造极的《第八》才能与之相比。在主旨上,《第二》完整地确立了马勒悲剧主义的哲学观。这种来源于对生命矛盾最终不可调和的悲剧预示及至对死亡的恐惧和寻求超脱是浪漫主义众多艺术创作的美学基础,也是马勒在音乐领域集大成的思想核心。

熊还是吃吃狐狸吧

如果要从音乐史中给交响曲排座次,马勒《第二》的得票一定不会在前五之外。说其是浪漫派最伟大的交响曲也不为过。马勒在《第二》中树立了他在此后创作的种种核心,包括思想和技巧方面。在曲式上,它提纲挈领地包括了之后马勒交响的元素:第1乐章中兼具暴风雨般的冲突和圣咏般的肃穆,第2乐章中作情绪缓冲的连德勒舞曲,第3乐章中充满讽刺、紧张与怪诞情绪的谐谑曲,第4乐章中感人至深的抒情与倾诉,以及通常是思想核心的最具戏剧性和深刻性的终乐章。

猜你喜欢
马勒《大地之歌》

1998年5月,一支由德国艺术家组成的交响乐团访华演出,曲目为著名浪漫主义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代表作品《大地之歌》。该作完成于1909年10月,表达了作者浓重...

by:第二樂章_鹿野苑

马勒第二交响曲

指挥:伯恩斯坦

by:典洋时光

马勒《少年的魔角》

马勒的歌曲集《少年的魔角》,据德国诗人布伦塔诺(ClemensBrentano)编辑的同名德国民歌集谱曲。布伦塔诺这本民歌集汇集了德国数百年流传的民歌,对德国...

by:典洋时光

马勒 第九交响曲

马勒的《第九交响曲》于1912年6月在维也纳音乐节首演,由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担任指挥。这首交响曲的创作始于1907年的几次事件之间,这一年是马...

by:bwv1013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