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卫生宝鉴》·卷五·虚中有热治验)

 

建康道按察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有三,至元戊寅三月间病发热,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卧盗汗,大便溏多,肠鸣不思饮食,舌不知味,懒言语,时来时去,约半载余。请予治之,诊其脉浮数,按之无力,正应王叔和浮脉歌云: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先灸中脘,乃胃之经也,使引清气上行,肥腠理;又灸气海,乃生发元气,滋荣百脉,长养肌肉;又灸三里,为胃之合穴,亦助胃气,撤上热,使下于阴分;以甘寒之剂泻热,其佐以甘温,养其中气;又食粳米羊肉之类,固其胃气。戒于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病气日减。数月,气得平复。逮二年,肥盛倍常。或曰:世医治虚劳病,多用苦寒之剂。君用甘寒之药,羊肉助发热,人皆忌之。令食羊肉粳米之类,请详析之。予曰:《内经》云:火位之主,其泻以甘。《藏气法时论》云: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以甘泻之,泻热补气,非甘寒不可。若以苦寒以泻其土,使脾土愈虚,火邪愈盛。又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十剂》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先师亦曰:人参能补气虚,羊肉能补血虚。虚损之病,食羊肉之类,何不可之有?或者叹曰:洁古之学,有自来矣!

 



【人参黄芪散】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忡潮热,盗汗减食,咳嗽脓血,胸胁不利。

 

人参(去芦,一两) 秦艽 茯苓(各二两) 知母(二两半) 桑白皮(一两半) 桔梗(一两) 紫菀(一两半) 柴胡(二两半) 黄芪(三两半) 地骨皮(二两) 生地黄(二两) 半夏(汤泡七次) 赤芍药(各一两半) 天门冬(去心,三两) 鳖甲(三两,酥炙,去裙) 炙甘草(一两半)


上十六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渣服,食远。


中脘穴、气海穴、足三里

(图片来源: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Kenzi

建议去看一本书,《精神健康讲记》

回复@Kenzi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_画千古

清风自来A1 回复 @_画千古

太感谢了

海洋_wos 回复 @_画千古

抄作业。

听友321850653 回复 @_画千古

非常感谢了,天天抄袭你笔记,哈哈😄

sgwwf狼

之前,看到一位听友的笔记做的很好,很佩服她的学习精神!同时也给了我鞭策的动力,像她学习!愿大家共同进步!同时感谢罗博士!

Timeflies2024 回复 @sgwwf狼

真有心!👏🌷🌿

Yiyitou2013 回复 @sgwwf狼

好认真,学习能力强!

阿发_23 回复 @sgwwf狼

老认真了,佩服佩服

包包爱笑

感恩罗博士,李东垣这派看病引经据典得好多呀

徐徐_id 回复 @包包爱笑

虚中有热,脉浮按之无力,外感脉浮按之有力

包包爱笑 回复 @包包爱笑

脉浮,为什么不是有外感呢

172037028 回复 @包包爱笑

👍👍👍向您学习。我听过没记笔记,太容易遗忘。到用时就不记得了。今天开始我也要记笔记。好好学习。

a雏菊

跟着老师天天学习真好,每天懂得一些中医很实用的东西,深入浅出,都能听得懂,常年的脾胃病现在跟着老师慢慢调理,慢慢懂得医理,好很多感觉是脾胃病里外都得挑,首先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好的心态,我现在每天都打八段锦,效果也很好,学习了老师的穴位知道了要长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慢慢也懂得了穴位不在多,抓住根本管用就好。然后调理脾胃的药也不要总用苦寒的,也要用一些甘温之药慢慢缓和。每天学习,每天进步,感谢老师了,也感谢自己勤奋好学,要坚持啊,伙伴们都加油!

经典之方

这一集估计很多爱好者听不懂,

愚人求慧 回复 @1321857hwbl

罗老师是在菩萨面前许过大愿的人,用自己的学识普济众生

宁花有主 回复 @经典之方

现在每晚入睡困难,白天总是头晕!

宁花有主 回复 @经典之方

罗博士您好!我女儿10岁早产儿,身体一直不好,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过敏性咳嗽,近两年反复咽痛咳嗽厉害喜凉便干!总感觉热比别的孩子少穿一季的衣服!我判断脾阴虚生内热,可是吃您《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里补阴虚药以前有效现在不见效了!怎么办?吃人参黄芪散对症吗?小孩能吃吗?谢谢!

当前评论用户

7214

简介:花式英语口语提升训练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