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 ——虞世南

2020-05-29 23:41:1406:24 127
声音简介
唐代初唐简介:

唐朝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极为光辉的一部分,而唐诗又是唐代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历史的黄金时代。
明朝高棅把唐代诗歌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是指从李渊称帝建立唐帝国到唐玄宗继位以前的这一段时间。在这一时期内唐诗还深受齐梁绮起靡诗风影响宫体诗是这一诗风的具体体现,代表人物有虞世南和上官仪。后“初唐四杰”的出现,打破了宫体诗垄断诗坛的局面。“四杰”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他们用自己的诗歌创作为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刚劲的诗风。唐诗自此开始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个人抱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骄人成绩的是陈子昂,他倡导的革新运动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做了准备。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蝉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禅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诗中句句写的是禅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象和实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耀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第二句“流响出疏桐”写蝉的鸣叫声。梧桐在古人的心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而且梧桐是高树其前加一个“梳”子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并与末句中的“秋风”相呼应。

三、四句“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这是全片的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鸣的声音向远处传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然能向远处传播。这种独特的意境为读者解释了一个真理: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比如权势地位、有能力者的帮助),自然能声名远扬。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美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明自传于后。”此诗意由己出,不因袭落俗,十分可贵,为唐代咏物诗开创了一个不俗的开端。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蝉 唐 虞世南

蝉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

by:小巧小玲

《笔髓论》唐朝|虞世南-撰

《笔髓论》是一部书法用笔论著,全书共有一卷。该书既述真、草各体的结构特征、书写法则,及运笔方法等,分叙体、辨应、指意、释真、释行、释草、契妙等则。其中“叙体”一...

by:芦熙霖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古诗朗诵

萌萌小猪,一名小学生,喜欢摇头晃脑,萌萌哒背诵古诗给你听。快来听听,我背的古诗是不是很有味道滴哦???点击页面上方“萌萌小猪背古诗”,选择专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by:萌萌小猪背古诗

蝉【作者】虞世南【朝代】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标签:咏物寓人寓理译文注释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蝉堡

西元1976年,内华达州,距离州际道路半个小时车程。绿石镇,一个虔诚的基督教村庄。全年无休的好阳光,带著草香的乾燥空气,沁凉薄水所构成的绿石镇,拥有美国画家笔下...

by:云中带雨又带鱼

蝉翼

捱过多少黯淡,才会如此感激光。一只蝉在土中度过整个青春,三年甚至十年。然后盛夏,破土而出,羽化,终于大鸣大放,告诉世界它对生命之渴望。...

by:华语音乐

金指蝉玉

一个不受家族重视的孩子,自重生后,靠着自己的天分努力修习,创业的经历,最终赢得爱情事业双丰收

by:半瓶矿泉水兑红酒

蝉翼刀

武林中的白先生被杀了,嫌疑人竟然是苏小魂。一时之间他成了江湖的众矢之的。多亏了一帮以大悲和尚的朋友,他才抽丝剥茧的为自己找到真凶。有电视剧版,《蝉翼传奇》是张晨...

by:胡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