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唐,韩愈

2020-05-31 10:00:3800:21 101
所属专辑:读诗词
声音简介

作品原文


题榴花·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⑴,枝间时见子初成⑵。


可怜此地无车马⑶,颠倒青苔落绛英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照眼:犹耀眼。形容物体明亮或光度强。唐杜甫《酬郭十五判官》诗:“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


⑵时见:常见。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子:指石榴。


⑶可怜:可惜。无车马:无达官贵人乘车马来欣赏。


⑷颠倒:回旋翻转,多指心神纷乱。绛(jiàng):大红色。绛英: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


白话译文



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子儿长成。


可惜此地缺少王孙公子的车水马龙,艳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1]


创作背景



此诗是题于张十一旅舍的。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作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被贬谪,诗人有感而作此诗。《千家诗》在历代传刻中以此诗作者为朱熹,为后人之讹误。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既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害他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红青相衬,画面十分优美,使人觉得几多可爱和惋惜。其实诗人正是爱其无游人来赏,爱其满地“青苔”“绛英”,倘有人来赏,则车辙马蹄践踏得不堪了,还不如任其花开花落、果熟果烂,来得自然,委婉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此诗前两句写景状物,后两句抒发感想。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但花开得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全诗描述景致清新自然,从中又可以见出诗人浓郁的情趣和缜密丰富的文思。而诗意和描述的骤变,却又全寓于似清淡实重浓的语句之中,使得诗意陡然转深,也显示了写法的“喜山不平”的变化特色。


名家点评



清代词人朱彝尊《批韩诗》:两诗(按指此诗与《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井》)意调俱新,俱偏锋。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千家诗

《千家诗》在清代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千,同是蒙学中流传最广的读本。《千家诗》浅近易懂,流畅自然,琅琅上口,易读易记,一经成诵,往往...

by:欣欣华音

千家诗

不加观点,原文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给孩子们磨耳朵。

by:李庐阳

千家诗

千家诗诵读,由五绝开始,七绝,五律,七律,依据复旦大学出版社《千家诗全解》诵读

by:王老师读书堂

千家诗

千家诗《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订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清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1]它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诗歌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

by:羊灵均

千家诗

菲菲诵读《千家诗》,原文+注释+译文,听得懂的古诗更入心!欢迎订阅!

by:雨荷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