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 | 守护童年,回归单纯

2020-06-01 14:06:3510:02 7.9万
声音简介


每次读《小王子》,我都被浸透全书的忧郁之情所震撼。圣艾克絮佩里是忧郁的,这忧郁源自他在成人世界中感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正是在无可慰藉的孤独中,他孕育出了小王子这个无比纯真美好的形象。小王子必须到来,也当真降落在了地球沙漠,否则圣艾克絮佩里何以忍受人间沙漠的孤独呢。


我相信,最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在俗世里极孤独的人,他们之所以给孩子们讲故事,决不是为了消遣和劝喻,而是要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能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大人看的,用圣艾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大人的。安徒生同样如此,自言写童话也是为了让大人们想想。是的,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年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从而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大人们往往自以为是正经人,在做着正经事。他们所认为的正经事,在作者笔下都显出了滑稽的原形。到达地球前,小王子先后访问了六颗星球,分别见到一些可笑的大人,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权力、虚荣、怪癖、占有、职守、学问之类表面的东西活着。小王子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可是孩子们知道。书中一个扳道工嘲笑说,大人们从不满意自己所在的地方,总是到处旅行,然而在列车里只会睡觉或打哈欠,“只有孩子们才会把脸贴在车窗上压扁了鼻子往外看”,结论是:“孩子是有福的。”


孩子们充满好奇心,他们眼中的世界美丽而有趣。我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观察到,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大人们才不能忍受呢),而是生活的单调、刻板、无趣。几乎每个孩子都热衷于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制造有趣,并报以欢笑。相反,大人们眼中只有功利,生活得极其无聊,包括作为时尚互相模仿的无聊的休闲和度假。


小王子说:“只有孩子们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他们花时间在一个破布娃娃身上,于是这个布娃娃就变得很重要,如果有人夺走,他们就会哭。”是的,孩子并不问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大人之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儿时曾经拥有的真性情。


住在自己的星球上时,小王子与一株玫瑰为伴,天天照料她。到地球后,在一片盛开的玫瑰园里,他看见五千株玫瑰,不禁怀念起自己的那株玫瑰来。他的那株玫瑰与眼前这些玫瑰长得一模一样,但他却觉得她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为什么呢?那只请他驯服自己的狐狸告诉他:“正是你花在玫瑰上的时间让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对于你使之驯服的东西,你是负有责任的。”


为一个布娃娃花了时间,那个布娃娃就变得重要了。为一株玫瑰花了时间,那株玫瑰就变得重要了。作者在这里谈的已经不只是孩子,更是他的人生哲学,孩子给了他灵感,阅历和思考使这灵感上升为哲学。驯服,责任,爱,是圣艾克絮佩里哲学中的关键词。因驯服而产生责任,因责任而产生爱,这才是正确的关系,从而使生活变得有意义。


由驯服、责任、爱所产生的意义,是人生中本质的东西,而“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是,正是这看不见的东西使世界显得美丽。“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藏着一口井。”惟有心灵的眼睛才能看见世界的美,那些心灵眼睛关闭的人,只看见孤立的事物及其功用,看不见人与事物的精神关联,看不见意义,因而也看不见美,他们眼中的世界贫乏而丑陋。


我相信,当我们在人生沙漠上跋涉时,童年就是藏在某个地方的一口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有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中外许多哲人都强调孩子对于成人的启示,童年对于人生的价值。中国道家摒弃功利,崇尚自然,老子眼中的理想人格是“复归于婴儿”。儒家推崇道德上的纯粹,孟子有言:“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圣经·新约》中,耶稣如是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泰戈尔说:“在人生中童年最伟大。”民族和时代迥异,着重点也不尽同,共同的是把孩子视为人生的榜样,告诫我们守护童年,回归单纯。


每次读《小王子》,我都被浸透全书的忧郁之情所震撼。圣艾克絮佩里是忧郁的,这忧郁源自他在成人世界中感到的异乎寻常的孤独。正是在无可慰藉的孤独中,他孕育出了小王子这个无比纯真美好的形象。小王子必须到来,也当真降落在了地球沙漠,否则圣艾克絮佩里何以忍受人间沙漠的孤独呢。


我相信,最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在俗世里极孤独的人,他们之所以给孩子们讲故事,决不是为了消遣和劝喻,而是要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能得到的理解和共鸣。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童话同时又是写给与他们性情相通的大人看的,用圣艾克絮佩里的话说,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大人的。安徒生同样如此,自言写童话也是为了让大人们想想。是的,凡童话佳作都是值得成年人想想的,它们如同镜子一样照出了我们身上业已习以为常的庸俗,从而回想起湮没已久的童心。


大人们往往自以为是正经人,在做着正经事。他们所认为的正经事,在作者笔下都显出了滑稽的原形。到达地球前,小王子先后访问了六颗星球,分别见到一些可笑的大人,发现大人们全在无事空忙,为权力、虚荣、怪癖、占有、职守、学问之类表面的东西活着。小王子得出结论:大人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可是孩子们知道。书中一个扳道工嘲笑说,大人们从不满意自己所在的地方,总是到处旅行,然而在列车里只会睡觉或打哈欠,“只有孩子们才会把脸贴在车窗上压扁了鼻子往外看”,结论是:“孩子是有福的。”


孩子们充满好奇心,他们眼中的世界美丽而有趣。我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观察到,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大人们才不能忍受呢),而是生活的单调、刻板、无趣。几乎每个孩子都热衷于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制造有趣,并报以欢笑。相反,大人们眼中只有功利,生活得极其无聊,包括作为时尚互相模仿的无聊的休闲和度假。


小王子说:“只有孩子们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他们花时间在一个破布娃娃身上,于是这个布娃娃就变得很重要,如果有人夺走,他们就会哭。”是的,孩子并不问布娃娃值多少钱,它当然不值钱啦,可是,他们天天抱着它,和它说话,便对它有了感情,它就比一切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在市场上能卖多少钱,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大人之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儿时曾经拥有的真性情。


住在自己的星球上时,小王子与一株玫瑰为伴,天天照料她。到地球后,在一片盛开的玫瑰园里,他看见五千株玫瑰,不禁怀念起自己的那株玫瑰来。他的那株玫瑰与眼前这些玫瑰长得一模一样,但他却觉得她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为什么呢?那只请他驯服自己的狐狸告诉他:“正是你花在玫瑰上的时间让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对于你使之驯服的东西,你是负有责任的。”


为一个布娃娃花了时间,那个布娃娃就变得重要了。为一株玫瑰花了时间,那株玫瑰就变得重要了。作者在这里谈的已经不只是孩子,更是他的人生哲学,孩子给了他灵感,阅历和思考使这灵感上升为哲学。驯服,责任,爱,是圣艾克絮佩里哲学中的关键词。因驯服而产生责任,因责任而产生爱,这才是正确的关系,从而使生活变得有意义。


由驯服、责任、爱所产生的意义,是人生中本质的东西,而“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是,正是这看不见的东西使世界显得美丽。“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藏着一口井。”惟有心灵的眼睛才能看见世界的美,那些心灵眼睛关闭的人,只看见孤立的事物及其功用,看不见人与事物的精神关联,看不见意义,因而也看不见美,他们眼中的世界贫乏而丑陋。


我相信,当我们在人生沙漠上跋涉时,童年就是藏在某个地方的一口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有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中外许多哲人都强调孩子对于成人的启示,童年对于人生的价值。


中国道家摒弃功利,崇尚自然,老子眼中的理想人格是“复归于婴儿”。


儒家推崇道德上的纯粹,孟子有言:“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圣经·新约》中,耶稣如是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


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泰戈尔说:“在人生中童年最伟大。”


民族和时代迥异,着重点也不尽同,共同的是把孩子视为人生的榜样,告诫我们守护童年,回归单纯。


***********************

作者:周国平

音乐:赵海洋《雨滴》

主播:海潮明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一米陽光吋吋暖

哇,突然发现主播又开始更这个专辑啦,好开心鸭~

深山老树__梧桐

童心最纯洁,愿我们都童心不老

1587355qclw

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也有大人把朋友送给他的椰子壳椰子壳儿。当做宝贝的,也有大人会为会珍惜。童年时收到的一面小镜子,更有大人会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小手工,他同样的小孩子认为一直待在一个地方感到很无聊,小孩子也会在重复很多次,做一件事之后感到无聊

风青瑶

主播播的真棒!

欢快的梅花鹿

主播,你读的太好了,可不可以读一个《自律力》一书呀

猜你喜欢
周国平散文

【内容简介】周国平的散文,就好像一位智者在向你娓娓道来对自己多年人生的感悟,抱怨,以及对后来人的期许。其中之言,让人不禁暗暗赞叹,受益匪浅。

by:紫丁云

周国平散文

本朗读专辑主要内容为周国平1983年至1990年写的散文。朗读选用的书籍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的《周国平文集》,主要内容为该文集第一卷中“散文”部分...

by:水木往昔

周国平谈孩子

孩子改变了我们,我们将如何改变孩子?

by:环佩叮咚0619

周国平哲学文

终其一生,寻寻觅觅,在找什么

by:夜秋生

安静--周国平著

书籍信息:本书是从1999年到现在所发表的内容重点:共有九辑内容主播介绍:娜壹,一位喜欢朗读、喜欢录制的爱好者推荐人群:喜欢听书的朋友

by:娜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