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朋友圈,为什么还要字斟句酌?

2023-06-22 09:24:1004:51 17.7万
所属专辑:人民日报评论
声音简介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近期微信上线了一个新功能,首次支持修改微信号,每个用户一年可以修改一次。不少用户拍手叫好,终于可以跟曾经那些幼稚甚至“中二”的微信名说再见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用户不满意,希望能够增加“朋友圈内容可以二次编辑”功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朋友圈的那些事儿。

 

先问个问题,你是“朋友圈困难户”吗?这个从去年火到现在的词儿,指的是“在朋友圈发个动态也要思前想后,不断反反复复修改编辑,最后觉得不发或者只发个表情比较好”。这种字斟句酌的纠结并不是个案,在社交媒体已经“占领”了绝大多数人生活时间的背景下,这种心态已经成了常态。英国一名研究者在他最新发表的论文中,将用户的这一纠结准备过程称为社交媒体的“排练舞台”。他认为社交媒体的可编辑性和异步性,让用户得以建立一种独特的排练舞台。在排练舞台中,用户可以编辑、打磨自己发送的信息,甚至在有必要时推倒重来。尤其是提到,这种排练对于“面子”的保护和“身份”的建构至关重要。

 

说起舞台,有句俗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看过表演的人都知道,舞台上的绝美表现离不开舞台的辛苦排练。从舞台表演到社交媒体,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空间,放在一起竟然意外的贴切。其实这也很好解释。正如舞台表演需要观众检验一样,很多人发朋友圈的目的就是为了交互。当按下“发表”的那一刻,其实就开始了等待检验的过程。文字有没有呈现我的完美状态?发出来的照片有没有拍好?会不会引起别人的误解?会不会没有人给我点赞?发多了大家会不会烦……渴望与忐忑交织、兴奋顾虑并存,字斟句酌排练也就不难理解。

 

其实,与其说大家在意的是朋友圈内容有没有编发好,不如说是担心有没有收获朋友圈的肯定。社交媒体打破了人们交流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丰富了交流互动的方式,但与此同时,少了面对面的交流,随之而来的是孤独感倍增。人终归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展示自我,需要获得认可。社交媒体的一大特性,就是通过用户精心编辑发送信息,让用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生产自我形象的能力,从而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一言以蔽之,对不少人来说,编辑的是朋友圈,经营的是形象。

 

只是,朋友圈展示的形象毕竟不能跟真正的生活划等号。有人朋友圈里岁月静好,生活中鸡飞狗跳;有人朋友圈中恩爱幸福,生活中每天争吵;有人朋友圈里勤奋积极,生活中又丧又躁。在传播学里有一个拟态环境的概念,说的是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投射,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性地对新闻和信息进行加工和再结构化后向人们所提示的信息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朋友圈也是用户自己建构的拟态环境。从假装环游世界,到打造精致人设,经过经营和包装的生活,并不真实

 

现在,还有不少人不再发朋友圈。除了不敢发、不知道发什么之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将生活重心从线上转移到了线下。需要宣泄心情的时候,不再在朋友圈里找共鸣;需要珍藏生命中的精彩时刻,也不再通过朋友圈进行记录;需要收获肯定的时候,也不再在朋友圈里看赞数。其实,发朋友圈没,但认真生活更美。把字斟句酌的朋友圈“排练舞台”挪到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发现一方更美好的天地。

 

这正是:

与其朋友圈字斟句酌,不如现实中好好生活。

 

文 | 董晓伟   主播 | 殷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朋友圈

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人的圈子,到底有多重要?前两天,一条清华学霸结婚现场的视频火了。婚礼现场,宾客被问及高考成绩,他们的回答让婚礼秒变凡尔赛现场。十几位...

by:海霞煦时

朋友圈

完美的朋友圈能让你看了就臣服

by:傅丽攀

朋友圈

朋友圈好文分享!愿我们在这里相遇!

by:多米粒

友酒朋友圈

《友酒朋友圈“精英十二问”》由友酒×喜马拉雅联合荣誉出品

by:壹制作

11@朋友圈

和小伙伴说来就来的合作,说开就开的聊天细细听,黑料白料一大堆!

by:肯十一郎

刷刷朋友圈

热点资讯,辛辣点评;毒舌犀利,风趣幽默;一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脱口秀节目。

by:我是齐大圣

马喆朋友圈

节目简介股市充满诱惑,也布满陷阱。有太多普通人在股市输光了积蓄,失去了希望,只留下两鬓白发和呆滞的目光。《马喆朋友圈》是一档持续更新的音频节目,旨在分享马喆先...

by:马喆_朋友圈

朋友圈文案

每天一句优美文案,让你成为朋友圈的显眼包

by:精分小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