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人不倦的劣等父母 :阉割式教育 与 致盲式溺爱

2020-06-16 23:23:1018:39 387
声音简介
毁人不倦的劣等父母 :阉割式教育 与 致盲式溺爱
原创 灏泽先生 灏泽异谈 4月29日




正文: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一条不得不承认,但是又不得面对的现实:

这个世界上,你所能看到的95%的父母,其实都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竭尽全力的拖孩子的后腿。

他们几乎清一色的,坚信公立系统性教育,是孩子的唯一出路。
于是,为了在这个系统中胜出, 他们亲手毁灭了孩子的自主、好奇、探究、与各种朦胧滋生的欲望。

如果孩子们,本身是一块又一块优质的原料, 是钢锭、是玉料、是木材。
那么,绝大部分人的前二十年,都是在被不惜代价的给锤打成 “螺丝钉”。
木讷、保守、墨守成规、缺乏进取。

可惜,现实的生活,并不会给木讷且墨守成规的人以任何机会, 落后就要挨打 愚笨就难出头。

所以,有时候看看那些平凡而又执拗的父母, 歇斯底里要求孩子读出成绩的时候。

你我作为外人,只能报以一身哀叹, 这些父母的诲人不倦 恰恰是 毁人不倦啊。



之所以会在今天的文首写出这样的一段话语,其灵感来自于即将开学前,我与朋友们的一场饭局。

首先, 我们都知道 人和人的差距,是体现在所有方面的, 即 强者万事强 弱者万事弱。
其中,对于子嗣的教育也是如此。

所以,在饭局上 我们提及对孩子的教育的时候,基本都不外乎以下几个核心思想:

1 - 我们要帮助孩子做到的, 不是让他被任何体系的教育模式给同质化, 而是挖掘出他自身的天赋和秉性。

他是一块玉料,他就应该做优质玉佩。他是一块钢锭,他就应该做精工钢件。他是一块木材,他就应该做上等木品。

2 - 人与人的差距,不是突然到了20岁 或者25岁,就突然拉开的。
差距的拉开,是体现在孩子的三岁 五岁 七岁,乃至年年岁岁。

今天我们的孩子能比别人家孩子早点明白 “社会的游戏规则”,那他就是比别人孩子要领先直观的十几年。

3 - 给孩子垫砖,让孩子踩在我们的肩膀上进阶 和保阶。


所以,不管我们的孩子是上了精英贵族院校、K12全日制、公立四大、还是什么。
自己的孩子自己挖掘和开发,是每个父母当仁不让的职责。

是不能依托于他人,只能靠自己循循善诱 亲手调教。

不是不相信老师,是不能自我欺骗和抱有幻想。
毕竟有太多太多的事儿,是老师这个角色所做不到的。

老师,再尽责再认真,他能够为你的孩子点拨出一条 “高科中举之捷径”,就已经是称得上是居功至为了。

同样,以一名老师的精力和高度, 也几乎是不可能在孩子尚处六七岁 到 十七八岁的过程中,为他提供任何 “私人化精英教育”。
他所能教育的一切,全都集中在课本上,却无法超脱课本。

但我们都知道,包括灏泽也一再重复的说过,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 真正能够让他高概率登上社会前端的, 一定不是 科考类知识。

而是包括 :政治、历史、人文、法律、艺术、金融 等等等等。

那请问,这些知识 孩子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如果你说 是从大学学府中得来, 好 请关闭本文章,随后继续你的生活, 灏泽不想和你争辩了。

可假如你说, 这还是要父母自己去学 随后再去教, OK 答案正确。


你看, 灏泽纵观身边所有的朋友圈 还有我所接触并涉及的所有精英和门阀圈, 他们都对孩子的 “文凭教育” 有一个 高度的“共识”。

“文凭” 本身只不过是一个体系用来给人打上标签,并为之“增值”的商标而已。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 从幼儿园到小学,入学的意义纯粹是为父母腾出时间来进行集中管理。

从初中到高中,就是两次考试,来进行大浪淘沙的筛选, 最后进了大学,才是真正的四年期的 “精养”,以便他在二十几岁出来后, 能让社会觉得你好歹还有点 “文明人的共识”, 而得以通过你的文凭,来把你依次分类到对应的岗位上去。

说白了, 文凭就是这么简单纯粹的一个东西。
它不崇高 不稀罕 不值得有些人把它作为一个 “炫耀终生”的成就来不断念叨。

如果有人整天以 啊 我是北大清华 或者藤校毕业生自居,那这个人基本就是一个废物。
这大概率说明他步入社会后,没有创造任何学生期间以外更值得炫耀的成就。


也因此,包括我在内 以及身边所有的精英圈层,从小到大的一句话都是:

考试和学校,仅仅是一个你需要去攻陷的体系, 这个体系被攻陷后, 你就能得到领先别人的优势。
另外,这个体系并不难攻,它充满了捷径和近路, 来 爸爸妈妈教你。

上面这段话,可能每个家庭各有不同,但是大体意思一定是这回事儿。

所以,你要是再看看身边的富贵家庭和精英家庭出来的孩子,你就会发现 他们除了家境优渥以外, 学习成绩也是不会差的。

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答案就是这个:

教育系统,是一个生来就是被你功克的目标。
既然是要被攻克的目标,那它就一定有破点。

也因此,往往精英家庭的父母, 本身就是教育领域的天生高手,哪怕所教育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头一胎。
很简单啊,其实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年少的学生时代就可以恍然大悟, 我们所经历的所有考试,本质 都是有捷径的。

举个例子来说, 就拿理科 这种看似是很 “拼功夫”的领域来说, 其实不管你是数理化哪一科, 要想拿高分的核心宗旨 都是对“解体逻辑”的吃透。

那解题逻辑是哪里来?是针对每个学期的知识点的复习, 那每个学期的知识点是什么?无非是每五个月的四五个概念。

所以,真正的解体战略,应该是你在开始一个新学期的时候,就自己先把整个学期的所有概念给全部过一遍, 哪怕不求甚解。

随后,在每次老师教到对应节点的时候,不断的反复思考 “既然是那样,那追求那样的过程中,哪些会成为我们的盲区?”

就这么简单,这也是我们自从高考恢复以来, 包括文科和理科考试的所有出题思路。
它考的,就是你对过程的反刍。

这也是为什么,你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你以前读书时候的学霸同学,好像平时也不是那么努力, 但是就是赢在了 对每个学期的大流程的参透性上。

同理,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高考名师,其之所以能成名的根基就在于 “让学生懂出题思路” 和 “猜对每年的高考出题方向”两块。
无一例外。

归根结底,精英群体之所以能对“文凭”有此共识,根源在于 我们都太明白一个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那么越早让孩子明白这个事物的本质,他就也越早被启发, 那自然 就能够知道:

原来一个班级的三四十个人在一起学习,纯粹是听课 而并非学习。
自己一个人去默默探索和寻思这门课业的 “破点”才是 “捷径”。


那请问,平庸父母是怎么办的呢?
一天的工作忙碌后,随后看到孩子的成绩不佳,便大发雷霆。
其中尽责的一点的,会和孩子两个人在写字台前大眼瞪小眼的熬着, 每天就是模拟卷三套 海量的题目洗脑。

他们会把 “学习就是为了学习”误以为是正道。

结果却忘记了根本:
之所以让孩子们这样的练习的目的,就是掌握解体的逻辑,而不是不断的重复 “思考”。
这种练习就是为了让你不假思索的看透其破点。

学习,就是为了不学习!

那对不起,平庸父母的孩子,除非天赋异禀,自我发掘了这个“关口”,否则注定被具备点睛之能的精英家庭碾压。

这也是为什么以前我小时候真的不明白, 同样是学些,他娘的怎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翻唱玩之毁歌不倦

不会唱歌,玩一玩总可以吧。

by:夏小雪

父母唠叨毁孩子一生

你是不也这样,每天对孩子说些没用的话呢?你每天输入孩子脑中的话,孩子能接授吗?你是不是也跟下面的声音中一样的呢?你是不停的唠叨,是在慢性扼杀孩子的未来!你每天唠...

by:千里寻夫

快学不倦

《快学不倦》,集合和职场话题相关的快评、每周日的职人说直播回顾、技法心法。欢迎收听微信公众号“人呐”|微博“老汪谈职场”|优酷“职立行走“|微信服务号”职见ho...

by:老汪谈职场

魔法科高校的劣等生轻小说

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末的日本。魔法,这不是一个传说,而是现代科学的一项技术。它被应用至今已经过了一个世纪。曾经被称为“超能力”的先天具有的能力被以“魔法”这个名...

by:反直觉观世界

友邻优课 诲人不倦

与时俱进,拓展视野,每次朗读时,依然是我身心放松,放飞,愉悦,充实时刻;让我们一起学无用的英文,做自由的灵魂。

by:三国演义11

为人· 父母

想做父母,你准备好了吗?“无证上岗”很危险,很可能累了自己也害了孩子。作为父母,你准备对了吗?也许你一直很努力,却总是不断遇到问题!为人父母,不仅仅是...

by:金颖

心时代父母:科学做父母

用心做父母,用爱暖教育,家庭教育问题可私信留言,有机会通过节目为您解答

by:文聪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