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95期:我欣赏这样活着的女人!

2023-07-29 05:36:3013:32 3651
声音简介




有书君说


在中国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女子虽说不多,但总有那么几位“巾帼不让须眉”。


她们凭借自己的德行和才华,在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但仔细想想,古往今来,能诗善文的才女不在少数,而蘸墨写史的女子却寥寥无几。


在古代,有资格讲经著史的多为男子,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史”的作者,几乎清一色都是男子。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二十四史”的众多作者中就有一位女作者,也是唯一一位女作者。


她便是有着“中国女史学家第一人”的东汉才女班昭。




饱经风霜,以史留名


公元45年的一天,班家的小女儿班昭出生了。


当时,她的父亲班彪正在潜心修史,渴望编写出堪比《史记》的传世之作。


大哥班固也早已才名在外,二哥班超则常常拿着《公羊春秋》阅读,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文史并重的家风使班昭从小就耳濡目染,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范晔在《后汉书》中评价其“博学高才”。




班昭


然而,上天给了班昭颇多才华,同样也给了她颇多磨难。


在班昭9岁的时候,父亲班彪去世。


好不容易到了出嫁的年龄,可不幸的是,嫁到夫家没几天,丈夫也早早去世了。


父亲和丈夫的双双离世,使得她还没有来得及感受亲情和爱情的温存,这无疑成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人们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身为寡妇,班昭不仅要承受生活压力,还要遭受舆论的攻击。


好在班昭心气极高,年纪不大就有了独立意识。


她没有选择再嫁,而是独自带着子女生活,为自己赢得了贤惠、守节的好名声,深受乡里称赞。


遭遇磨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磨难中放任自流。


在磨难的洪流中,班昭没有选择逃避与放弃,而是以坚毅的品质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公元92年,大哥班固因受权臣牵连,入狱后没过多久便死去了,只留下尚未完成的《汉书》。


汉和帝亲政后,因《汉书》未完一事深感遗憾,于是便命人去寻找《汉书》编撰的接替者。


由于班昭自幼秉承家学,更兼手中还有父兄未完成的散稿,于是,这项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在进入东观藏书阁后,班昭为了实现父亲和兄长的遗愿,开始大量阅读史书;


终于将父兄遗留下的散稿整理出来,编成了《汉书》,并且还补写了八表,以及《天文志》。


《汉书》刚面世时,许多人都读不懂,就连大学者马融也要拜伏在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汉书》。


在封建时期,女子参与史书编撰称得上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大事件,班昭也因此成了后世女作家们崇拜的对象。


清代女作家赵傅在《后汉列女颂(并序)》中就赞她“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更是将金星上的陨石坑以她的名字来命名。




朝中大家,幕后议政


汉和帝有感于班昭在编著《汉书》时的突出表现,同时对班昭的才华也十分钦佩,于是便干脆请班昭入宫教授后妃们读诗诵史,让班昭做她们的老师。


一时之间,后宫之中出现了“左右习诵,朝夕济济”的局面。


班昭凭借其丰富的学识,高尚的品德,深得后妃们称赞,并被尊称为“大家”。


也就是这时,班昭和还没有成为皇后的妃子邓绥成了“忘年闺蜜”。


两人亦师亦友,情同姐妹,这也为班昭日后参与朝政打下了基础。


邓绥在宫中处处隐忍,以退为进,最后成功击败了皇后阴氏,于公元102年成为汉和帝的新皇后。


四年后,汉和帝英年早逝,而新君汉殇帝刘隆生下只百余日。


于是,邓绥成了太后,并顺理成章地临朝专政。


虽然女性的身份让班昭无法走上朝廷,但她却始终在幕后为邓太后出谋划策,协助她处理政务、治理国家。


对于班昭的“闺蜜干政”,史书并未遮掩。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


“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


班昭对朝政尽心尽力,让邓太后十分感动,于是她破格册封班昭之子为关内侯。


有了班昭的指点,年轻的邓太后如虎添翼,初掌大权就有章有法,让大臣和老百姓称赞不已。




邓太后


邓太后在执政中一遇到问题,便会召见班昭商议解决方法。


有一次,邓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以母亲去世为由,想要辞官回乡。


邓骘一直率军镇守边疆,可以说是国家的屏障。


邓太后担心哥哥辞官之后边疆生变,所以准备拒绝他的请求。


但邓骘态度很坚决,邓太后只好去征求班昭的意见。


班昭说:


“今国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


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班昭这是含蓄地告诉邓太后,如果邓骘不急流勇退的话,等有朝一日你不再掌权,那么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引发大的祸端,邓氏一族也会凶多吉少。


邓太后心领神会,坦然接受了班昭的建议。


班昭生前一直为邓太后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她去世后,为了表达对她的敬意与感谢,身为太后的邓绥以学生之礼身穿素衣以表哀悼,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




文采斐然 ,毁誉参半

 

班昭不仅在史学上、政治上大放异彩,在文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当时全国各地每逢有贡物入京,皇帝、太后总会把班昭召进宫,让她作赋歌颂。


有一次,班昭的二哥班超从西域送来了一只非常美丽的大雀,班昭便被召入宫中,临场写下一篇《大雀赋》。


随着时间的流逝,班昭红颜已老,但她的才情依旧熠熠生辉。


晚年时,班昭曾跟随自己的儿子到陈留赴任,她将自己一路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于是便有了这让后世传唱千年的《东征赋》。


晚年的班昭,没有了往日的悠然自得,她身患疾病,同时也为自己的儿女们操碎了心。


当时家中女儿们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便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资勉励。


这《女诫》本是班昭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便风行全国各地,堪称“古代女人日常行为规范”。


大儒马融读后认为很好,便让自己的妻子、女儿也学习起来。


然而,班昭的小姑子却反对女子们学习《女诫》,她认为《女诫》对女子的要求太严格繁琐了。


比如在《女诫》“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的说法,认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这样才算是恪尽本分。


如此一来,写出《女诫》的班昭,也被后世之人视为“男尊女卑”的鼓吹者。


其实,《女诫》所写也并非全是“男尊女卑”。


比如,在“叔妹”篇中,班昭便告诫女儿们要与丈夫的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女儿的关爱。


回顾班昭的年少时期,父亲和丈夫双双早逝,她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和他们沟通,也没有办法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


班昭写成《女诫》,或许正是自己对女儿们的一种期望,期望他们能够遵守妇道,好好爱自己的家人,不要像自己一样,一生留有遗憾。


 


南宋诗人徐钧曾赞美班昭:“有妇谁能似尔贤,文章操行美俱全。”


康有为也称赞班昭道:“以班昭之学,列于须眉男子中,亦属凤毛麟角。”


班昭为我们留下了流传至今的史学巨著,也无心插柳地影响了中国女子近2000年的时间。


虽然后世之人对她褒贬不一,但依然无法掩盖她的风采。


汉书曹大家,才女古今殊。


班昭已随时光而逝,但她却给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财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时光花语

在听,背景音乐好听,文章也好。

1513334bahc

右下角只能点赞/哪🈶️在看呢

猜你喜欢
48期

48期的宝子们,毕业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有声之路。

by:L雷蕾L

615期

喜马拉雅招募营

by:栀z花开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81期精英9期作业

加油完成作业塑造多重自己,一切努理都值得被托付,努力登上人生巅峰加油!

by:木有波罗

攀登65期营期练习

每日10分钟小练习小树苗可以变成苍天大树小草也可以变成瞭望大草原。

by:小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