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刘庆柱《“文明向心”视阈下的“中”与“中和”》part3“中”与“左祖右社”

2024-03-01 10:24:0430:15 1431
所属专辑:中原国学讲坛
声音简介

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经历了传说的“五帝时代”与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诸王朝,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族属作为国家统治者、管理者坚守同一国家文化理念——即我们所说的“国家认同”。它凝聚与维护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永续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


那么,中华历史文化基因究竟具体指什么?


1963年,陕西宝鸡发现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宅兹中或”之“中”即“天地之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理念?


中国古代都城又是怎样一步步从“双轴线”到“中轴线”的?它与中华历史文化的“中和”基因有什么关系?


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老师以《文明向心视阈之下“中”与“中和”解读》为主题,从考古学、历史学的角度为您解读“中和”基因下的中华国家认同。




1、“中”与“左祖右社”: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以“左祖右社”为规制都城遗址,以西汉晚期的汉长安城遗址时代最早。在先秦时代都城之宫城遗址之内存在的是“右宫左庙”的并列,如二里头遗址的宫城遗址、偃师商城的宫城遗址、东周时期的秦雍城遗址等。进入帝国时代的秦汉王朝以来都城的“宫庙”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只有宫殿(大朝正殿)在宫城之中,而“宗庙”则安排在宫城甚或都城之外。


2、“中”与中轴线:


以都城“道路”形式表现出来的都城“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政治特点”。中国古代都城轴线有着近四千年的历史,在其历史发展中,由早期王国时代的都城“双轴线”,发展为帝国时代的“单轴线”(即“中轴线”)。古代都城从“双轴线”发展为“中轴线”是地缘政治强化与血缘政治弱化的表现,是“国家认同”强化的反映。古代都城以帝国的大朝正殿为都城“基点”,由此连接宫城、都城正门形成了都城“中轴线”。大朝正殿的“基点”是都城的“核心”,其处于帝国都城的“居中”、“居前”位置与“居高”地势。如果说都城是国家的“缩影”,那么“宫城”及其中“大朝正殿”就是国家的“政治中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蔚小云

刘先生的讲座太棒了,老先生德高望重且为人和善,只听声音都让人肃然起敬!!

大董_P6

可以现场听讲座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