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庄子内篇——齐物论(五~六)

2022-10-06 19:35:1705:14 44
所属专辑:唯阅读
声音简介

(五)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杖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无成,亦可谓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鄙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之所谓,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论,有议;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

      曰:何也?

      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夫至道不称,至辩不言,至仁不亲,至廉不谦,至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周,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无弃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六)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

      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庄子内篇>讲读(完课)

庄子上承老子,下开道教,后世中国人的灵魂,无不沾染庄子的气质。本讲座对《庄子》内七篇进行详细的逐句解读,展示《庄子》内在的结构关系与智慧的高度。原本此讲座为线下...

by:黄向军讲中国式智慧

《庄子内篇注》憨山大师(白话)

憨山大师讲解的《庄子》,道家经典。

by:古书大意

《庄子·内篇》

和大家一起学习赏析《庄子·内篇》中收录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七篇文章的原文、白话译文,以及作品的传世价值等。

by:瓜尔佳_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