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009 佛陀纵向教理体系:如何判教

2024-05-11 22:53:2120:26 100.6万
声音简介


《金刚经》009 佛陀纵向教理体系:如何判教


《金刚经》导读正文:


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佛教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佛陀给出众生趣向涅槃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打破无明见真实”。那么打破无明见真实,那么怎么打破无明见真实?那么佛陀教理体系的安排和修证的次第,我们讲,可以分成两步、分成前后两部份。


第一部份,就是佛陀想尽办法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因为妨碍着我们见真实的最大障碍就是凡夫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所以必须先要解构它,这叫破增益。第二步,一旦凡夫所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被佛陀解构了,那么诸法的真实性才会显现,这叫补损减。


上一次课,我们也讲到,这两步对于我们凡夫而言,其实第一步是重头戏。因为我们凡夫学佛难,难就难在我们放不下对凡夫境界的诸法的这种执着,所以解构是重头戏。这是我们上一次课程讨论的重点。


那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话题,当佛陀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时候,为了解构的方便,佛陀首先要把我们凡夫所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要分分类,也就是解构的时候要有明确对象,要把我们凡夫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分成几块,我们先解构什么?后解构什么?这样思路才清晰、修证才有次第。


那么在佛法体系里边,对凡夫所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划分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简洁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它分为两类,分别起名叫 “人我”和“法我”。人,就是“人民”的“人”;我,就是“你我他”的“我”。法我的“法”就是“方法”的“法”。“人我 ”跟“法我 ”。


什么是“人我”?大家想一想,我们此时此刻做为一个凡夫,在我们这个凡夫心中,那个真实的世界是什么?首先,作为一个凡夫,你会认为,你自己内在的主观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这个存在而且是不变的、独立的。


也就是我从一生下来,我是个婴儿,后来是个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到老年,以至于死去。在这几十年人生当中,我的肉体可以变,我什么什么都可以变,但是内在的有个主观的精神的那个世界,总没有变。


上幼儿园的是我,上中学的是我,读大学的是我,现在工作挣钱的是我,有一天死了,还是我死了。我们死死地执着的这个内在主观精神的这个世界的真实的存在,佛教把这个存在叫“人我”。我们对“人我”的那种执着,佛教就叫作“人我执”。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法我”,也就是当一个凡夫执着了内在主观精神世界的这个我的存在的时候 – 这个“人我”存在的时候,它就一定会攀缘着一个主观内在精神世界之外的一个世界。


这个内在主观的、精神的世界它一定要依托着一个主观内在精神世界之外的、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而存在。比如说,我的这个内在主观精神的我,这个“人我”,它要依托着一个肉体而存在,而我这个肉体要依托于这个世界、这个地球而存在。


所以当我们凡夫一旦执着于有一个内在主观精神的我 –“人我”的存在的时候,你就一定会产生第二个执着,你就会认为这个内在主观精神的我,一定在它之外,有一个外在客观物质世界作为它的攀缘跟生存的依托的对象。而这个外在客观物质的世界,我们佛教就管它叫“法我”。对这个世界的执着,我们就叫“法我执”。


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佛陀要破除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我们可以讲,就是破我们的“人我执”和“法我执”,把“人我执”跟“法我执”破掉了,也就是把我们死死执着的这个内在主观精神世界的“我”跟这个外在客观物质世界的“我”,把这两个东西破掉了,就把我们凡夫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破掉了。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佛陀怎样破我们的“人我执”跟“法我执”呢?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众生,千差万别!众生的习性、众生的根性是有差别的,那佛陀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时候,他的解构的模式跟方法就应该有所差别。


佛教把佛陀叫做“大医王”,就是把他看作像个大医生。确实,佛陀度众生,就像医生给患者看病,患者生了什么病,医生就要开什么药,要对症下药。由于众生的病的千差万别,因此医生的药也有种种的不同。


那么佛陀说法,佛陀在给凡夫说法的时候,体系上也有不同,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理解佛陀说法的差异性,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比如有的佛教徒说:我读一本佛经,好像读懂了。


但是读第二本的时候,发现乱了。读第三本的时候,更乱了。为什么呢?因为好像佛陀在这三部经典里,讲法不一样。甚至在很多凡夫心中,他认为这些说法似乎还有矛盾,这是第一种情形。


还有第二种情形,我们很多佛教的教派,它是依据某一部经典或者某一部论而建立自己教派的思想体系的。但是不同的教派体系,依据不同的经、不同的论而构造的思想体系,有的时候看起来是有矛盾的。


因此,引起了很多教派的纷争,大家都自以为自己是有经典依据的,大家都以为自己的这个教法的体系是唯一正确的,而批评对方。


这种现象,在千百年来的佛教的传承当中,是经常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就是我们不理解佛陀的教法的内部的差异性,也就是佛陀针对不同的众生,在说法的时候他要有所差别。这个差别就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由于众生的根性不同,佛陀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时候,他的解构模式跟方法就不同;


第二,为了保持教理体系的完整性,由于解构的差异的不同,导致了佛陀教法的第二个部分,就是向我们诠释佛陀所要表达的诸法真实性的时候,在真实性的表达上他同样是有着差异。


也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佛陀教法分前后两部分,第一,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第二,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实。由于众生的差别,佛陀在这两个方面都会表现出差异。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差异,我们在学佛的时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


其实这个问题,早都被佛陀以及历代的佛教的大德们发现了!因此在佛教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叫判教。判,就是“批判”的“判”,判教。什么是判教呢?就是我们把佛陀一生的教法归归类、分分角度、分分层次。看佛陀是用了哪些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名言系统来解构我们凡夫的,来诠释佛陀所认为的世界的真实的。


判教是非常重要的。印度有很多大的佛教学者,依据自己的理解,对佛陀的教法判过教。佛法传到中国以后,形成了很多中国化的佛教的教派,比如说华严宗、天台宗、禅宗......。在这些不同教派当中,我们的历代祖师也依据自己对佛陀教法的理解,做了自己的判教。


当然,这些判教,每一种判教都有它自己合理的因素。但是,我想问,经中有没有判教?佛陀自己有没有判教?如果佛陀自己有判教,我想佛陀的这个判教应该是最权威的。


经中有没有判教啊?有的。佛教有一部很重要的经,叫《解深密经》。解,就是“解决”的“解”;深,就是“深浅”的“深”;密,就是“保密”的“密”,《解深密经》。这部经很多佛教徒不读,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经略显深奥,像部哲学著作,不够通俗。


但是这部经很重要,因为在这部经当中,有佛陀的判教,佛陀老人家在《解深密经》当中,把自己一生的教法其实分成了三个层次、三个角度、三套不同的名言系统,分别起名为叫作佛陀的初时教法、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时,是“时间”的“时”。在《解深密经》里边,佛陀老人家把自己一生的教法,分为初时、二时、跟三时这三套名言系统。


首先说初时教法。初时教法讲什么?我把它概括为八个字,叫作“四谛、无我、涅槃寂静”。初时教法,佛陀首先讲四条道理叫“四谛”。哪四条道理?苦、集、灭、道。苦,讲生命充满着苦。集,讲造成生命苦的原因。佛陀用了一个特定的模式,叫做十二因缘。


那么在佛陀的初时教法当中,佛陀就是用这个十二因缘作为特定的解构模式,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但是大家注意,佛陀在初时教法当中,用十二因缘的这个模式,主要解构的是我们的“人我执”。所以初时教法讲四谛,讲无我,这个无我只指的是“人无我”,讲“人我空”。


佛教的“空”字,梵文是 Śūnya,其实不要把这个“空”字想的过于的玄妙,空就是没有。所以“人我空”,就是佛陀在初时教法当中,把我们凡夫对“人我”的这个执着解构掉了。那么由于在初时教法当中,佛陀主要解构的是“人我”,对于“法我”空不空?对于“法我”的问题是悬置的。


因此在初时教法当中,只讨论“人我”,没讨论“法我”,因此初时教法就没有很明确的对诸法真实性的表达,他只是表达了,我们通过初时教法的修行,能够解决了内在的自我的烦恼而获得的一种自我的清静的状态,叫作涅槃寂静。这就是苦、集、灭、道的“灭”。


初时教法告诉我们,生命的苦怎么消灭?只有走向涅槃。那么四谛的第四条道理就是“道”。怎么来解除自己内心的烦恼而获得清净涅槃的解脱境界呢?要修道,修什么呢?三十七道品。这就是佛陀的初时教法。佛陀的初时教法的代表性经典,在我们汉传佛教里边是《阿含经》,《阿含经》是我们佛陀初时教法的经典。


下面说二时教法。二时教法,我把它概括为四个字,叫作“二谛无生、实相离言”。二时教法,佛陀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时候,他的解构模式是“二谛”,就是用讲“世俗谛”与“胜义谛”这两条道理,来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大家注意,这与初时教法是不一样的。初时教法解构的模式是十二因缘。二时教法解构的模式是二谛。初时教法只重在解构“人我”而悬置了“法我”的问题,而二时教法用二谛的模式,不仅解构了“人我”,同时解构了“法我”。初时教法讲“人我空”,二时教法讲“人法皆空”,而且佛陀在二时教法当中,进而还要讲“一切法无生”。


二时教法的“无生”这一点,远远超越了初时教法的理论体系。那么这是二时教法的解构模式,二时教法在佛陀表达这个佛法的真实性上,他是用一种离言的模式,这是为了保持教法的前后的一致性。


因为佛陀二时教法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时候,他把名言解构的相当彻底,因此佛陀在二时教法当中,在表达诸法真实性上,他是用了一种“遮诠”的模式,就是“不是什么”的这样一种表达模式,来表达诸法的真实性。这是二时教法的特点。


二时教法,代表性经典是“般若经”。“般若经”不是一部经,是一类经。而其中代表性的是《大般若经》,而这部《大般若经》在我们汉传佛教,被完整的翻译成汉语,这项工作是玄奘完成的。


汉传佛教的这部《大般若经》分成了十六个部分,佛教叫十六会,也就是十六章或者十六篇。而我们这次课程要学习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这部《大般若经》当中十六个部分的第九部分,《金刚般若经》是《大般若经》的第九章,《金刚经》属于佛陀的二时教法。


查阅佛学文章、收听更多课程、免费结缘梵汉对照版经书讲义。欢迎关注【净名精舍】公众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自心所现

感恩于老师

么的法科

佛陀讲经的时候,要是跟你一样,绕来绕去,早就被弟子打出舍利子了

13523516mcs

请问有文字吗

1350777elcs

太啰嗦

云卷云舒1225

车轱辘话来回说,太啰啰嗦嗦了,倒底讲的是什么呀?

喜子_i3 回复 @云卷云舒1225

往下听啊

猜你喜欢
佛教十三经:金刚经

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哪些堪称经典,哪些经论最能体现佛教的基本精神,哪些是研究佛教的必读书?为满足广大佛经爱好者阅读经典佛经的愿望,中华书局约请著名佛教研究专家赖永...

by:无量21

佛经|金刚经 诵读

顶礼上师三宝供养无量众生

by:MOMO老仙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

一个人如果只布施不持戒的话,所修的福报会漏失掉,如果你布施兼持戒的话,这些福报才能积聚起来而不漏失!这就好像是你们家的一个塑料桶,你布施供养修福报,就是往桶里装...

by:无来无去123

佛光梵呗-《金刚经》

佛光山梵呗赞颂团成立于一九七九年,成员都是经过佛光山丛林学院僧团正统教育训练的比丘、比丘尼。佛光山是以文化与教育为基本的弘法路线,在梵呗的宣扬上也是一种教育...

by:20685563

佛教哲学(新佛学金刚经)

【佛学必读】最全面的佛教哲学笔记佛言:“吾有正法眼付嘱摩诃迦叶”玄沙师备言:“但识取金刚眼睛,定世界,盖乾坤,不漏丝发”“但识自身.....不逐五蕴境界,自得...

by:闲者知无涯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佛经音乐,佛经念诵

《金刚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被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

by:一点点考研英语

雍和宫(新佛学金刚经)

【雍和宫】帝王求佛处,跃龙赤子心...雍和宫是跃龙池,跃龙悟到无心旨,不失由来赤子心---乾隆皇帝来北京旅游,故宫是必须要去的。但,北京有没有比故宫等级更高的建...

by:西陌听书

佛教通史(新佛学金刚经)

【佛学必读】佛教史研究领域经典著作佛教,作为一个彻底的无神论宗教,其哲学理念从小乘“说一切有”部,到“大乘中观”,又到完全向内自省的唯识学,从缘起构建了一部庞大...

by:西陌听书

佛教通史(新佛学金刚经)

【佛学必读】佛教史研究领域经典著作佛教,作为一个彻底的无神论宗教,其哲学理念从小乘“说一切有”部,到“大乘中观”,又到完全向内自省的唯识学,从缘起构建了一部庞大...

by:闲者知无涯

声音主播

248369万

简介: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天体物理学专业;讲授科学哲学40载;代表著作:《解构凡夫的“真实”世界》和《虚妄与真实》;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和“《楞伽经》导读”课程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