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最高智慧:空性(强烈推荐)

2020-07-23 17:16:3917:28 1286
声音简介
空性是佛学解释万事万物的基本理论,空性的意思是:虽然事物并不是天生具有某些特质,但也不是天生就不具有那些特质,这使得事物具有成为任何东西的可能性——事物并不是那个样子,但也不是“不是那个样子”。

“空性”如果用最形象的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无限可能!

和“空性”相对立的是“自我执着的客观存在”,佛法以“人无我”、“法无我”两门教法来破除根深蒂固的“我执”。“人无我”的“人”指的是“自我”;“法无我”的“法”在这里不是指方法,简单地说,是指你所认知的事物,深入来说,是指自我以外的万事万物。

任何生命的身、心都在刹那不停地变化着,既有某一阶段的微小量变,也有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的质变,质变也就是所常说的轮回,这中间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

“人无我”,是指我们的“自我”中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我们的身体是“我”吗?科学证明,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一直在更新,即使是骨骼中的元素也是一样。从年幼到年长,再从年长到年老,从物理角度来说,我们的身体状况一直在变化,即使细分到你身体中的能量,也一直处于与外界的流通互动中,在物质世界里没有哪个东西是不变的“自我”。然后,我们从“自我”意识的层面进一步来看,你的思想、意识、观点、知识是固定不变的吗?不,其实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发展起来的。在这过程中,我们也能经常发现自己思想的成长或变化。换句话说,我们在“意识”里,也一样找不到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我”!所以说“人无我”,自我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认识“法无我”之前,我们不妨先打个比方,例如你面前的这个茶杯,它是固有不变的吗?肯定不是!它只是靠某些原料加工、组合而成的,将来一定也会分解掉,只是此一瞬间暂时呈现目前的样子而已。再举个例子,例如你的这只手,它是固有不变的吗?其实你找不到一个本来就叫做“手”的东西,这只手是手指头、手掌、手臂等各部分组成的;而本来叫做“手指头”的固有东西也没有,只是由骨头、皮肤、指甲等所组成。同样的道理,也并没有一个本来就叫做“骨头”的东西,它是由钙、碳、氧等原子组成的,而这些原子也不是本来就固有的,因为如果我们一直这样分析下去,将会发现这些东西又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组成的,而这些微粒又是更小的各种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还可以继续分解下去,分解成更小微粒及能量、磁场等组合。所以,当我们看起来眼前似乎有这一只手,却找不到它真正属于它自身的固有的实体,于是佛法就把这种现象形容为“空性”或“无我”。这就是“法无我”,没有一件事物是固定存在的,都是依照一定的条件而暂时呈现的。

现在,结论来了。“自我”和其它我们所知道的东西都不是“实有”的或“固有不变”的,而是依各种综合条件来“缘聚缘散”,这就是佛法解释万物存在的真理:缘起性空。“缘起”是指一切事物都是依此刻之前的综合条件而成立的;而“性空”就是“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真相,又称;空性。

所以我们要彻底解决烦恼和痛苦,要解脱六道轮回的苦海,只有破除“自我执着的客观存在”一条路,这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要体悟“空性”的真理,只要体悟了“自我”和万事万物的“空性”,那么“自我执着的客观存在”所引生的各种束缚就会被解放,烦恼和痛苦就烟消云散了!

虽说真正完全证悟空性要经过长期的修行,但初步了解空性的概念对我们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比如你必须找一个从未见过的人,认识那个人的朋友可以为你描述他,或给你一张照片。当然,你绝不会把相片当成真人,你会利用这张照片,在你碰到那个人的时候,就可以认出他了。同样地,上师试着给你用你能理解的方式介绍一下空性的大概模样,帮助你在今后修行中见到它的时候就能认出它来。

至于如何解析“空性”的真理,在佛学理论里,可分为“中观”和“唯识”两大学派。谈到这两派的理论,自古以来研究的著作很多,这里仅稍作解释:

首先,什么叫“中观”?

当你执着于某一观点时,它就不再是佛法真理。人易于认定某一种观点,其实所认定的每个观点都是一个“极端”。例如,有观点认为人是由上帝、造物主创造的,这是一个极端;如果反过来,你认为所有事物都是无序、无规律、随机而有的,这又偏向了另一个极端。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认为万事万物是实有、真实存在、永恒不变的,那也是一个极端。反之,如果你认为这一切都是想象的、不存在的、彻底虚空的,那也不对,又走入了极端。走极端容易,而中观派修行者则是不落入任何一个极端的观点之中,在各种极端之间找到“无限空间”。所以,在未证悟前,对于你所认知的佛法乃至宇宙人生的“真理”,从更高层次看,都是一种“极端”的观点,或偏左,或偏右。“中观”不是一种机械僵化的“居中平均”的观点,当你以为抓住一种中道时,有了执着的概念时,其实又陷入了另一种偏差。中观不偏不倚,只有通过长期修炼自己的心性,真正习惯常住于中观状态,才能领悟“空性”的真理。

其次,再讲“唯识”。

“唯识”不等于唯心主义,也不能简单归纳为唯物主义。唯识认为你能感知一个东西,是因为你以往的思想、行为等综合条件促成你能感知到这个东西。这些久远以来的思想、行为的积累和它们未来将会产生的作用,统统可称为“业”。“业”一直在推动、影响着下一刻和未来将发生的事物,所以叫做“业力”。同时,业力又可以影响你的思想系统,使你带着偏见与执着的观点看世界,且对认识的结果继续执着、偏见下去,进而在“意识”中又留下了能左右未来的新偏见种子,就这样生生世世不断延续下去,无穷无尽。

我们所有认识的东西,其实是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就像手心和手背,并不能简单地说是谁先、谁后、谁是真实、谁是虚假的。如果你认为看到一个茶杯,以为它本来的面目就是如此,就是真实存在的,但这个茶杯在蚂蚁眼中可能是一个房子,就与我们所见的完全不同,但也是蚂蚁真实的感受,即使把蚂蚁变得像人一样大,昆虫所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见的仍然是天差地别,因为它的“意识”系统与我们不一样,它的“业力”与我们更不一样。

“唯识”把“识”分成八类: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你能看到一个东西,是因为它和你的眼睛的功能可以互动,但如果是红外线,你眼识的功能和业力就未必能看到,也就是说它虽然存在,但我们人类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就像我给你一个U盘,你的计算机不一定能读出来,你需要有相应的软件,才能读出其中的数据。所以“唯识”意味着你的“识”具备了多少功能,才能解读多少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没有什么是你固有的、不变的东西,这是用唯识来解说“空性”。

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年轻貌美,这只是你的“识”与“外界”互动出来的结果;即使你拥有一颗钻石并觉得很珍贵,它也只是你的“识”的反应,比如对于一只蚂蚁来说,它很可能就是一块石头而已。

以 “唯识”讲解“空性”,也要时时提防落入两个极端:一是“断灭空”的极端错误,“空性”不等于说什么都没有,也不等于说什么都是幻觉;二是把“识”当成灵魂,以为有个永恒不变的主体在轮回、投胎。

把“识”想象成一套软件系统可能是最接近真相的,软件系统确实存在,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

空性的介绍就讲到这里,如果大家想继续了解更多的空性体验,就要靠系统的修行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林中小绵羊

这章听不明白

真不孬

文稿能不能上传一下,以便于听的更明白。

猜你喜欢
佛学增智慧

微信公众号搜索:佛学增智慧

by:听诗

空性的终极智慧

此音频是来自于宇宙高维的下载高维的指引,让我们活出生命的真我和真谛,对我们的人生,情感,事业,家庭,心理,人际,金钱财富都会有点滴的帮助,对我们意识的清理,潜意...

by:彭麒耘财富能量

佛学大智慧

佛法的法门中,据说有八万四千种。但是,有的实在是太难太难了!可喜的是,其中也并不乏简便的法门啊!只要您真正了解到佛法的本质,健康,爱情,成功,智慧,自信,这些会...

by:米糯_

人文/佛学智慧

佛学中的经典人生智慧(阿弥陀佛)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

by:智善读书

佛学中的大智慧┃集佛学精华,解佛法精髓,悟佛教智慧

一本拂拭心灵尘埃的智慧读本,一张助你修身立命的佛学专辑。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佛陀基本上已成为一种智慧——一种崇尚忍让超脱,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不...

by:赵华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