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本】《被讨厌的勇气》:豁达人生,就从这里开始

2024-01-06 21:41:0838:02 8.7万
声音简介

【亚芳甄选的第一本书】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教导》

——坚持走自己的路 需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亚芳提问】

人为什么会害怕被讨厌?

被人讨厌了该怎么办?

人要怎么才能活得幸福又自在?


【书中金句】

▲人类的烦恼,全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自卑感,是一种主观的认定。

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你的思考方式。

人是可以改变的,不只如此,还可以变得更幸福。

纵使被说坏话、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方的课题。

人会成功,凭藉的是勇气。而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把绝望变成希望,人鼓起勇气,汇聚力量,做有用的事。



【精华笔记】 

一、为什么要介绍这本书


成长生涯中最大的挫折之一,就是发现被人说坏话啦!被排挤啦!如果能拥有一种特异功能:“我不怕被讨厌!”似乎立刻让人有了勇气,那就可以做自己啦!那就可以活得更自在啦!


这本书诉求“别怕被人讨厌”的论点之所以奏效,因为它完全切中现代人的烦恼,尤其是处在教育体制和职场文化规范较多、同侪压力较大的环境里的人。


二、新一代心理励志教主:阿德勒


阿德勒这位19世纪的奥地利心理学家,与佛洛伊德、荣格,并列为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巨擘。阿德勒开创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是可以改变的,还可以变得更幸福,他给出了更有步骤、更积极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在管理、教养,甚至人际沟通各种面向。


阿德勒坦然指出,人是自卑的、不完美的、有缺陷的,所以也没什么好羞耻,更不必把别人的认同和别人的课题包袱,无限上纲全背在自己身上。


曾有一项心理学实验,分析人对其他人的印象,有九成决定于初次见面。一旦决定了,之后就很难改变,心理学称之为“初始效应”。换言之,大脑会无意识的为初次见面的人贴上“愉快或不快”、“喜欢或不喜欢”二选一的标签。你不用太在意。讨厌,就是一种情绪表达,人不论怎么完美,一定会有讨厌你的人。


虽然没有人喜欢被讨厌,但若要一直讨好每个人,那不仅活得太辛苦,最终左右摇摆什么也做不好。


三、为什么多数人都害怕“被讨厌”?


精神科医师分析说,害怕被讨厌的主因是人类有被需要的需求,当自己被喜欢,也被需要,就能满足自我存在的价值。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有立足之地,害怕被讨厌带来的“被排斥、被隔离、孤单落寞”等等负面讯息。


这样的负面思维,在现今被社群网路包围的年代里,又越发明显。你是不是曾经因为发出的微信对方久久不回,而感到很失落?是不是经常因为别人没把你拉近聊天群组,而感到落寞?也曾经因为朋友圈被人拉黑了,而气愤不已?


像这样的数位文明病怎么解决?阿德勒提出了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这样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因为要找到通往幸福的解答,就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


人际关系,是我们与生具来无可规避的课题。生活型态,就是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你要过怎么样的人生是自己的选择,因为你的生活型态是自己选择的。正因为做出决定的人是“自己”,所以你当然也可以“重新”决定,你可以改变,你可以活在当下,所有的烦恼你都可以找到解决之道。


四、从五个思路来认识阿德勒心理学


[思路一]其实,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阿德勒心理学和佛洛伊德或荣格学派的最大不同,在于阿德勒否定心理创伤。

比如童年时期的受虐经验、遭逢至亲的骤然离世,这些对人格形成有没有影响?有,但并非绝对。人不能被过往经验给绑住,而驻足不往前走。


在阿德勒的观念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为某些“目的”而活着,若是过于沉浸在心理创伤中,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个“弱者”的角色。


我们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过一个幸福人生,而你“想要怎么过”是可以选择的,每个“当下”的决定,都关系到你是否变得更幸福。


[思路二]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卑感,你要面对真实的自己。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比如长满痘痘的脸、眼睛太小、身高太矮、不善言辞,就连学历、经历、伴侣、小孩、收入等等,都能挑出一堆令人自卑的地方。


自卑感很可耻吗?自卑感很要不得吗?


阿德勒告诉我们一个观念,自卑感并不可耻,健全的自卑感并不是和别人比较而产生的,而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较后的结果。这很像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赛跑。”


无限上纲的自卑感,会变成一种自卑情结。阿德勒主张,要健康的看待你的自卑,自卑感也可以成为驱动个人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能面对真实的自己,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怎么看你是别人的课题,你就做你自己,这样会活得更自在。


[思路三]学会割舍别人的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有个大前提,就是否定“向他人寻求认同”这件事,因为“认同的需求”会让你变得不自由。我们生来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活;反过来说,别人当然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望而活,割舍,并不代表否定和拒绝,反倒是给自己多一点空间,去思索自我的核心价值,选择真正想过的生活型态。


怎么来区分是谁的课题?以读书这件事来说,只要想想“因为这个决定而带来的结果,最后会由谁来承受?”就会清楚知道,读书是孩子的课题。如果孩子选择的是“不用功读书”,那么他就要自己承受无法进入好学校的结果。


但作为父母,你可以随时在身边提供他需要的资源,因为“要让孩子用功读书”是父母的课题。绝对不要干涉孩子的课题,你无法帮孩子过他的人生,无论最后他的人生好坏,那都是他自己要去承担的。


当你遇到问题时,阿德勒建议,将课题切割,冷静地划清界线,不要介入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任何人介入你的。例如工作上,无论老板有多不合情理,都是他必须自己处理的课题,你不必向他靠拢,也不用卑躬屈膝、低声下气。


学习课题分离,可以让你重新梳理人际关系。在群体里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彼此都需要一点距离。


[思路四]建立群体与个体的横向关系。

 

想要融入群体生活,就把别人当成伙伴,建立自己的归属感,进而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阿德勒强调,“人只有在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感受到贡献感。”


在群体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好人缘,建立良善的人际互动,需要发展横向关系。阿德勒心理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论述:否定一切的“纵向关系”,提倡发展“横向关系”。


所谓的纵向,是指上对下的口气,比如“做得很好”、“很了不起喔”,这听来是一种称赞却带着“有能力者给无能力者的评价”,若用在上司对下属交办事项的对话里,可能还觉得很正常;但若用在老公帮忙做家事时、或孩子帮忙摆碗筷时,以“有能力者给无能力者的评价”方式,反而会怪怪的。


因此,阿德勒认为,“鼓励,是最好的发展横向关系的方式”。一句谢谢,展现的是对等关系,即便职场里有职级高低、从属之分,都应该相互尊重,以对等的关系对待彼此。只要抱持着这样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能力建构出无数的对等的横向关系,只要抱持着改变的勇气,就行了。


[思路五]找到朝向正确目标的勇气。

 

在任何克服障碍的过程,我们都需要勇气。阿德勒给予勇气的方法,就是让人从眼前这一刻,开始朝向正确目标迈进。他说,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与其把焦点放在过去,不如设定正确目标,并思考如何达成。


今天,你的生活方式,就是你对人生意义的认知、所采取的习惯,以及朝向目标迈进的态度。放眼看去,很多财经界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有这种不畏荆棘、朝目标迈进的勇气,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做得比别人多,因为他们相信“当下”的自己是有能力去创造改变的。


如果,我们的心愿并没那么大,生活的目标只不过想追求一个小确幸的人生,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一颗“活在当下的心”。


五、结论


“活在当下”这句话很励志,也很老生常谈,但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阿德勒说,幸福是可以透过练习而来。希望今天介绍的这本书,能帮助你一步一步的更靠近追求幸福人生的真谛,并且能够理解:原来接受『被讨厌』,也是一种人生的豁达。

猜你喜欢
被讨厌的勇气

自我成长课程,你又被人讨厌的勇气吗?平时是否遇到事情一直唯唯诺诺,一直不敢不敢做自己呢?

by:C果因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因为拥有...

by:用心成就好书共读

解读《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经常感到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通过运用“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论,通过哲人与青年的对话逐渐展开。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们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最根本...

by:一想到我呀

被讨厌的勇气(解读)

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在一夜一夜过去后,青年开始思考,为...

by:芝士学会

共读《被讨厌的勇气》

一群爱读书的小伙伴,彼此点亮,共同成长!

by:零雨_其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