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20段

2022-09-20 13:07:3709:59 132
声音简介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表病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风,阳也。寒,阴也。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医统本有“也”字)荣病,发热,无汗,不恶风而恶寒;卫病,则发热,汗出,不恶寒而恶风。以卫为阳,卫外者也,病则不能卫固其外,而皮腠疏,故汗出而恶风也。伤寒脉紧,伤风脉缓者,寒性劲急而风性解缓故也。】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赵本作“为”)伤寒。
【经曰:凡伤于寒,则为病热,为寒气客于经中,阳经怫结而成热也。中风即发热者,风为阳也。及伤寒云,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以寒为阴邪,不能即热,郁而方变热也。风则伤卫,寒则伤荣,卫虚者恶风,荣虚者恶寒,荣伤寒者,必恶寒也。气病者则麻,血病者则痛。风令气缓,寒令气逆,体痛呕逆者,荣中寒也。经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阴阳俱紧者,知其伤寒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赵本作“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太阳主表,一日则太阳受邪,至二日当传阳明,若脉气微而不传阳明,胃经受邪,则喜吐;寒邪传里者,则变热,如颇欲吐,若烦燥,脉急数者,为太阳寒邪变热,传于阳明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伤寒二三日,无阳明少阳证,知邪不传,止在太阳经中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发热而渴,不恶寒者,阳明也。此太阳受邪,知为温病,非伤寒也。积温成热,所以发热而渴,不恶寒也。】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赵本无“曰”字)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伤寒发汗已,则身凉;若发汗已,身灼热者,非伤寒,为风温也。风伤于上,而阳受风气,风与温相合,则伤卫。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者,卫受邪也。卫者气也,风则伤卫,温则伤气,身重,多眠睡者,卫受风温而气昏也。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者,风温外甚,而气拥不利也。若被下者,则伤脏气,太阳膀胱经也。内经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癃者,小便不利也。太阳之脉起目内眦;内经曰: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为下后竭津液,损脏气,风温外胜。经曰:欲绝也为难治。若被火者,则火助风温成热,微者热瘀而发黄;剧者热甚生风,如惊痫而时瘛疭也。先曾被火为一逆,若更以火熏之,是再逆也。一逆尚犹延引时日而不愈,其再逆者,必致危殆,故云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赵本无“者”字)七日愈,发于阴者(赵本无“者”字)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阳为热也,阴为寒也。发热而恶寒,寒伤阳也;无热而恶寒,寒伤阴也。阳法火,阴法水。火成数七,水成数六。阳病七日愈者,火数足也;阴病六日愈者,水数足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已(赵本作“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伤寒自一日至六日,传三阳三阴经尽,至七日当愈。经曰: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若七日不愈,则太阳之邪再传阳明,针足阳明为迎而夺之,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巳为正阳,则阳气得以复也。始于太阳,终于厥阴。六经各以三时为解,而太阳从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阳从寅至辰;至于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者,以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主(医统本作“生”)于昼。阴主(医统本作“生”)于夜。阳三经解时,从寅至戌,以阳道常饶也;阴三经解时,从亥至卯,以阴道常乏也。《内经》曰: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则巳午未太阳乘王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小雅的魔法上学记(甜希原创)

小雅在魔法学校的生活,开头是小雅为什么要上魔法学校的原由。

by:甜希_星忆紫娟啼

精英思维:不要输在思维方法上(完)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是人成了忙碌,盲目,茫然的穷忙族,如何给变命运呢?精英思维教你开发自我潜能,轻松做对事,合理提高效率,进而提升人生质量。

by:声谷百合

中医之辨证施治

辩证施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总称,也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实施过程。

by:梧桐夜雨ZQ

太阳王之证丨AI专辑

【内容简介】一个黑暗的时代,血与火的时代。诸神的游戏依然在继续,却不知他们自己也即将进入棋盘。蛮荒之地,绿色的邪恶大潮席卷四方。黑暗之中,不死者们离开坟墓,向生...

by:喜小道_喜道公子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