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_“自利””自私”大有不同(专题精选)(20170311)

2017-03-11 18:13:1210:00 5149
声音简介
佛法的“自利”与世俗的“自私”,区别在于时空观的远近、目标的究竟与浅狭、实现方法的不同。前者基于多生多世甚至生生世世,后者基于今生今世或眼前一时半刻;前者是究竟的解脱,后者是五欲的满足;前者向自心寻求,造善业得善果,后者向外在索取,只求结果而不知种因。
——学诚法师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泥和浆糊

7.网友:看过《了凡四训》,不喜欢这种威逼利诱劝人向善的方式。如果人只是为了未来的福报做好事,那在我看来,这种善心也是大打折扣的。 学诚法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利诱与恐吓,而是因果法则,正如父母谆谆告诫幼儿:锋利的刀不可碰,电源插座要远离等。展示因果法则,能够帮助人正确抉择自己的行为,这是智慧的做法。反之,不是建立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而出于自己的知见和心情的行为,往往颠倒而不自知。

泥和浆糊

6.网友:我反思自己行善的发心,绝大部分是出于自私,功利心重。我这样一直做下去,会慢慢变得不自私吗? 学诚法师:譬如了凡先生,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很“功利”之人,但是他深信因果的善行,对许多人都有极大的引导力量,这也是很好的转变。破除我执建立在更进一步的认识上,靠智慧而实证。闻思、积福积慧、净罪集资,渐渐成长,是在善知识引导下的修行过程,不要急求果相。

泥和浆糊

5.学诚法师:善或不善,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定义。对于希求出离轮回、断除我执的修行人而言,一切追求世间利益、会增长我执的行为都算作“恶”,但对于刚刚开始修行的人而言,为了得到乐果而做种种好事,就是善行(虽然在另一个层面来说,这属于有漏、杂染的善业)。佛教讲自利利他,自利是每个人行为的根本动力,并不是可耻的、虚伪的。自利不等于自私,佛教所讲的“自利”,是在最究竟的层面来利益自己,是以智慧为引导、以无限生命为前提的利己,与利他是一体的;自私,则是狭隘的为己,与他人对立,目光短浅。自私之人终会害己,绝不是真正的自利。

泥和浆糊

5.网友:法师您好!最近我又重新看了《了凡四训》,想请问您,一切以利己为由的善都是伪善,那么了凡先生初发愿也是为了功名,那他的这种善也是伪善吗?

泥和浆糊

4.学诚法师:行善助人,有不同的层次。一是散心为善,不望报、无所求,自觉秉持一颗善心去行善。这种善心虽好却不坚固、不普遍,多随性而为,遇见可恼之人、委屈挫折就容易退缩,有时甚至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不是善良,做得是不是正确。绝大多数人行善都是这种情况。二是有心为善,希求善果福报。这种善有了业果理论的支持,更持久有力,但却容易增长执著。三是以正念行善,懂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圆满自利利他的资粮,宗旨清晰、坚定不移,既积极修福而又不执著福报,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希求福报不是错,但要进一步思考,修福是为了什么?

猜你喜欢
自磨自砺

脚踏实地~自磨自励~

by:烟火人间悦小妖

自说自话

#流行你我的爱情就像是手中的沙,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多,但张开又将随风远逝。你的身影宛如刻在脑海中菲林片不停循环播放,Missyou,butmissyou。

by:华语音乐

自说自话

把心中所想所悟与大家分享

by:藤文讲故事_星影娱乐

自说自话

随便地对眼前的自说自话,逻辑会不严密,语言会错漏,普通话会不标准,说法可能错误^_^

by:宁静是扇敞开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