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该对病原体赶尽杀绝吗?| 科幻作家王晋康

2023-06-25 00:35:5616:33 5.6万
声音简介

出品:中国科普博览 SELF格致论道讲坛
导语:从医学发展的大方向上看,是应该力求全歼所有病原体,还是应该努力实现病毒的温和化?应该沿哪条路走?换种说法,我们是应该像中国这样竭尽全力地扑灭每一次森林火灾,还是应该像美国那样,放任大自然用间断的火灾烧去枯枝落叶?聆听科幻大师王晋康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观点……
---嘉宾介绍---

王晋康 

科幻作家,连续十届中国科幻银河奖获得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兼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南阳市委副主委。


今天我要谈一种比较激进的观点,它不一定是对的,但肯定是值得思考的,那就是:

人类该对病原体赶尽杀绝吗?

人类整个进化史都与传染病和病原体相伴相随。病原体有几大类:病毒、病菌、立克氏次体和真菌。今天主要说病毒。病毒中最凶恶者之一是天花,英国史学家马考莱说它是“死神的忠实帮凶”,它在地球上肆虐了两千多年,造成数千万人的死亡。免疫之父琴纳1796年发明牛痘接种,人类经过180年努力,终于在1977年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医学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还有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小儿麻痹症病毒,现在已经基本消灭。这俩坏蛋之所以率先被消灭是因为其特殊性——遗传稳定,这样就容易用疫苗对付它;它们只以人类为宿主,病人没了它也就绝种了。虽然有这样的特殊性,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相信其它类的病原体也会一个一个地被全歼。那时的人类成了天堂的诸神,彻底告别传染病,连感冒也不会得——天哪,这个前景太美了!1969年美国卫生总监洋洋自得地说:人类已经到了“可以把传染病学收起来的时候了”。大概十年前,一位国内著名医学专家还在央视节目中描绘这种光明的前景。可惜,它只能是孩童级别的幻想。不管科学多么昌明,人类不可能全歼所有病原体。一位联合国防治艾滋病的首席科学家说过:人类对病毒不可能取得全胜,因为病毒的变异速度很快,一个月可以完成突变,这样原来的疫苗就不管用了,而新疫苗研制最快也得两年。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理由很不充分。技术总是进步的嘛,疫苗研制会逐渐加快嘛。实际上,病原体不能全歼绝不是因为这种肤浅的技术原因,而是基于大自然的深层机理。大自然憎恶清一色,不会让任何生物成为绝对的胜者。这个机理也很简单,因为只要某种生物成了清一色,也就为它的对立面创造了条件。比如人类。人类已经极端昌盛,但这就逼得人类不得不集中居住,不得不发展交通,也就加快了病原体的传播和进化,不得不靠医药来控制疾病,但这又使病原体加快抗药性进化。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结束,人类和病原体这对冤家将互相争斗,不离不弃,直到世界末日。

请大家记住这句话:不管科学如何昌明,疾病,包括传染病,永远是人类不可豁免的痛苦。

但至少天花是全歼了,说不定今天我能在讲坛上胡说八道,能够子孙繁衍,就沾了这个光。但我仍想“忘恩负义”地问一声:

人类应该对病原体(包括天花这样的凶恶病毒)赶尽杀绝吗?

泛人权主义者认为,世上所有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但我还达不到这种境界,我提出这个问题只是狭隘地基于人类的利益。我说不该对病原体赶尽杀绝有三个理由:

理由之一:病毒真空危险。

人类的免疫力是亿万年进化缔造的精品,非常宝贵。某种传染病肆虐时,虽然个体的死亡不可避免,但群体中总会慢慢产生针对这种病原体的特异免疫力。典型的例子就是天花。汉族人接触天花是从公元317年开始的,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应急方》中记载,是东晋元帝建武年间,在南阳(我的家乡啊),因为和外国军队作战而使天花在中国人中传播。经过1000多年的磨难,到清朝时汉族人抵抗天花的能力就明显高于刚进关的满人,以至满清皇室把“小时候得过天花”当成挑选太子的重要因素。康熙就是因此当上太子,成就一代明君。但天花病毒的全歼会造成危险的真空,使人类对它的特异免疫力随之消亡。这样,一旦因某种原因造成病毒复活,就会酿成滔天大祸。比如,万一因温室效应导致南极冰帽融化,释放出古病毒?比如前不久,美国一个实验室里偶然发现了20年前的天花病毒样本,幸亏它是密封在玻璃瓶内,没有造成灾难——但如果玻璃瓶被无意中打碎呢?这次劫难我们幸运地逃过去了,下一次呢?甚至不排除病原体重新进化出来的可能,因为病原体,尤其是病毒,基因结构非常简单。天花灭绝之后,已经发现了一种非常类似的“白痘”。

研究“临界状态”的科学家马克?布查纳说,当一个系统内的应力积聚到临界点,任何一个小的扰动都能引起稳定态的崩溃,临界态的崩溃是必然的,但究竟是什么样的微扰能引起崩溃,以及什么时候崩溃,沿着什么方向崩溃,则理论上也不可知。所以美国20年前对森林火灾的政策已经彻底改变,不再着意防范森林火灾,因为你防得越好,落叶枯枝越是堆积得多,最终会形成临界状态,来一场超级大火。倒不如维持自然界的原状态,即以天然的间断的火灾来烧去枯枝落叶,总损失还小一些。天花全歼之后也形成了临界态,它是本质不安全的,防范成本太高甚至不可防范。一两种病毒的真空还好说,如果明天的科学真的能全歼50种、100种病原体,那时的防范成本又该有多高?
天花被全歼了,亿万人因之受益。虽然有病毒真空的问题,那咱们就防范呗,不会有哪个傻帽会提议让天花复活。但之后呢?人类尝到这个甜头后,是否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对所有病原体务求全歼?眼下没有这个势头,那不是因为不想干,而是眼下的科学水平还做不到。那么,如果明天的医学手段确实能全歼病原体,人类该不该做?

我的理由之二:万物相生相克。

这个观念对中国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老祖宗说了三千年了。生物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天网,各种生物互相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病原体之间当然也有相互的作用,比如已知的有:艾滋病毒可能使C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加强;它与人类第八型疱疹病毒有互相活化的作用;而B型和C型肝炎病毒之间互相抑制;人类肠道中健康菌群对致病菌群有克制作用。等等,举不胜举。尤其是,科学家发现,某些天花幸存者能抗艾滋病,因为艾滋病毒是先破坏免疫系统血球表层的“化学激活感应细胞”蛋白质,再借以进入免疫系统。1997年发现某些人体内没有这种蛋白质,因而艾滋病毒无法入侵。至于为啥有这种遗传突变,很可能是天花病造成的。

以上例子有些是确论,有些是不太确凿的推测。但不管怎样,病原体之间存在相生相克作用,这一点完全不用怀疑。相信随着科学(医学)的进步,这些作用会被更多地揭示出来。那么我就要提一个别人没提过的问题:对某种病原体的全歼会不会打乱微生物世界原来的平衡?这些年不少怪病毒相继出世,汉塔、埃博拉、艾滋、H5N1禽流感、SARS,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文明的发展使许多封闭地域特别是非洲的封闭地域被打开,现代交通又使病毒易于传播。但会不会还有另一个因素,即医学对某病毒种群的抑制打乱了自然界中病毒的平衡?艾滋等病毒之所以难以制服是因为其遗传机制不稳定,常常出现遗传错误,这本是一个劣势,对它们的繁衍是不利的,但天花等遗传稳定的病毒被消灭或抑制后,它们才得以脱颖而出。

这些质疑可能合理,也可能只是“轻狂的猜想”——但要说一句,在科学发展过程中,轻狂的猜想也是非常宝贵的,不可或缺的。它们中有一些会发展为合理的假说或理论。依我看来,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今后医学科学家们再要全歼某种病原体时,不能只盯着它本身,而要把它放到“生物天网”中去考虑,尤其要考虑它的全歼对原有稳定态的影响。医学家中不光需要能在具体战役中打胜仗的战将,更需要通筹全局的战略家。不光要许世友,更需要粟裕。

我说的理由之三:生物多样性。

任何一种生物基因都是精品,都经过了大自然亿万年最残酷的淘汰,因而具有内在的价值。比如鲨鱼不易感染、青蛙会冬眠、金蛛能制造高强度的蛛丝、跳蚤能制造极高弹性的蛋白,等等。今天的人类已经认识到要保护生物多样性,那么是否该包括病原体?后者同样可能是宝贝,比如:一些致病病毒能用于医学治疗,即用病毒携带某种病人缺少的基因进入病人细胞核,可以治疗遗传疾病比如胡夫综合症,这叫病毒转录法。这还只是今天的用处,对于明天的科学,各种生物包括病原体的基因也许更加宝贵,“全歼病原体”则是把孩子随洗澡水一块儿泼出去了。

人类曾对残害人类的虎豹豺狼赶尽杀绝,对“打虎英雄”深情讴歌,现在这已经成了过时的观念。有一则著名的相声: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过时了。应该是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老虎找不到,只有小松鼠。会不会有一天,孩子们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找病毒。病毒找不到,眼泪扑簌簌?

今天人类把野生动物保护在自然保护区内,明天会不会保护病原体呢?当然,病原体无法圈在保护区内,恐怕只能用另外的办法,那就是:让凶恶病原体温和化,并使其继续生存在自然界中。

从进化的宏观看,病原体它也不希望对人类赶尽杀绝呀,因为那样也就隔断了自身的传播途径,两败俱伤。而病毒的温和化是敌我双赢,应该是更好的趋势。比如感冒病毒曾对澳洲土人非常致命,现在已经温和化了。比如艾滋病毒,实际长期存在于非洲土著人中,发病率一直稳定在0.8%以内,是相对温和的。只是在出现大批所谓“自由妇女”、大量的卖淫之后,它才变成世纪瘟疫。虽然它至今基本仍是不治之症,但据在白色人种中的统计,有3%白种人对它完全免疫(我没见到其它人种的统计资料,肯定也有),所以,如果医学手段不奏效而不得不依靠自然淘汰的话,请放心,人类也不会灭绝,有免疫力种群会迅速扩大,重新让艾滋病毒变得温和。

当然,现代医学和人道主义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不会使用死亡之筛来强化人类群体免疫力,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而我说的凶恶病毒的温和化应该是可行的。如果能以病原体的温和种群抑制凶恶种群,同时以温和种群的长期存在使人类保持必要的免疫应答,应该是比较稳妥比较经济的办法。其实已经有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例子,只是好像未被医学界重视。在消灭小儿麻痹症时,由于大量使用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它们就是“温和化的病毒”,经病人的排泄,现在已经广泛散布到自然界中,成了该病毒的优势种群。

我前面说过,自然界的天网非常复杂,祸福相依。这种技术能否成功要取决于很多难以预测的因素,包括:同种病原体之间,温和的相对凶恶的是不是有生存优势?否则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不过一般是这样的,科学家已经发现,抗药性强的病菌活不过普通病菌,因为它把一些资源用到抗药性上了。在广泛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抗药性强的病菌会成为优势种群,但一旦抗生素消失,普通病菌会卷土重来。还有,如果让温和病原体在自然界长期存在,是否会“突变”为凶恶病原体?也是可能的,就看哪种更具生存优势。等等。所以“病原体温和化”目前只是一个轻狂的猜想,即使它将来真的实现,要想实用化也不是一个世纪能做到的。尽管这样,我觉得提前提出以下的问题还是有价值的,那就是:

从医学发展的大方向上看,是应该力求全歼所有病原体,还是应该努力实现病毒的温和化?应该沿哪条路走?换种说法,我们是应该像中国这样竭尽全力地扑灭每一次森林火灾,还是应该像美国那样,放任大自然用间断的火灾烧去枯枝落叶?我们是应该在医学上建长城或马其诺防线,还是像卫青霍去病那样主动进攻?在这个十字路口,我们最好停住步子,抬头观望一下,免得走错了路,以致越走越远。我们在努力发展医学时,应该时刻不忘医学的局限性。

不光医学,整个科学都是这样。有句老话:崇尚科学,敬畏自然,说得非常好。我是这句话的信徒,希望大家也能刻在心里,相信你们会受益终生。

谢谢。



“SELF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中国科普博览承办的科学讲坛,致力于精英思想的跨界传播,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联合主办。登陆“SELF格致论道”官方网站、关注微信公众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获取更多信息。更多合作与SELF工作组self@cnic.cn联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L固态水

与病毒共存的观点,看看西方吧,现在奥密克戎是不是症状轻点?是不是你说的类型?那得牺牲多少人?

爱拉风的电风扇

最后几句话,呵呵啦

摄影鑫锅

王老师对新冠病毒怎么看

半个苹果_lf

谁都没想到吧!这期节目不就后的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的全球!真的值得思考!

猜你喜欢
鬼畜|一个牲畜对人类的杀戮

【内容简介】“作家梁晓声是中国文坛的常青树,他开了知青文学创作的先河,出版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深刻地展示了知青群体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梦想,真诚地礼赞他们在逆境中...

by:血凝北辰凝雪

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支原体肺炎?

近期支原体肺炎突发流行,不同年龄段人群均有感染,为尽快向全社会传播疾病科普知识,增强人们主动预防和就诊意识,帮助医疗机构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特别推出支原体肺炎专题...

by: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末世之总有人类要杀我

周静,你还有没有点人性了!甄珠愤怒的大叫道。人性啊…周静啃着指甲,早就被丧尸吃掉了呢。呀!咋又忘了自己的指甲有毒啊!啊呸呸呸!等等!咋又忘了自己是百毒不...

by:桃园挺好

一只猫对人类的救赎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只小橘猫和它的铲屎官互相救赎的故事。不要低估你身边的每一个有灵魂的生命的善意的靠近,或许你不经意的一次投喂救助,会成为你生命中一次重大转...

by:66森林

人类的故事丨人类起源

《人类的故事》是一部以通俗的手法描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著,1921年一经出版,即为房龙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该书一度被美国中学选为历史教科书,还曾获得美国最著名的...

by:闫小莯

人类灭绝/人类末日的到来

作者:[日]高野和明本世纪初,“美国智库”向总统提交了一份绝密文件《海斯曼报告》,列举了人类灭绝的五种可能性。除了核战、超级病毒,其中有一种,是出现智慧凌驾于人...

by:冬子有声

传染病与人类历史

本书的第一版于2018年1月,远在**之前。中文版2021年5月第一版,好像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通过12章解释了10大crb和促变因素以及crb的未来。本书由张...

by:是鱼尾裙啊

传染病与人类历史

文字转语音,非真人朗读文本中的脚注码、千分位空格和括号间内容已被清除

by:余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