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仪式感的家庭,养不出幸福的孩子

2020-08-16 08:00:1510:57 55
所属专辑:父母课堂
声音简介

仪式感,让孩子更有幸福感

 

网上曾有个《父女情缘,一年一拍》的TED演讲,主讲人是摄影师史蒂芬·阿迪斯。阿迪斯每年都会在女儿生日的时候,带她去纽约的57大道,在同一个地点,摆同一个姿势拍照留念。原来,女儿1岁生日时,父女俩在纽约游玩,顺手拍了张合照。第二年恰巧又去了纽约,于是就有了第二张照片。快到女儿三岁生日时,他决定来个父女之旅,延续这个仪式。这一坚持,就是15年。

 

阿迪斯说,这个小小的亲子仪式,意义非凡。这个过程,让他越发觉得亲情可贵。

 

这也是女儿一年里面最珍惜、也最期待的时间。现在的她,甚至还记得5岁时拍照的感受。

她说,附近的商店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红色外棚,爸爸抱着她拍照时,幸福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纽约留着太多美好的记忆,为此她还决定,以后要去那座城市读大学。

 

小小的仪式感,满是父亲对女儿的爱。

 

在分享的15张照片里,看女儿越来越阳光的笑容就知道,被珍视的孩子有多幸福。

 

作家霖莜莜说:“一次约定俗成的相聚,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其实是一次次关于仪式感的探索和温习,也是一次次关于爱的认知与确定。”

 

的确是这样。

 

想起一个留学国外的朋友曾说,每当想家时,她都会给自己煮一碗荷包蛋面。因为小时候每年生日,妈妈都会亲手为她做一碗这样的面。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几缕葱香,会让她立刻闻到幸福的味道。那碗有着仪式感的面,代表的是亲情的温暖,重视与被爱。

 

是人生最初最美好的幸福时光。

 

曾有一个社会调查,发现家庭传统仪式远比物质的满足,更能带给孩子幸福感。

 

因为仪式感,能给孩子们带来被在乎的安全感。

 

即使很简单,却渗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聚沙成塔般地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足以支撑一个人的一生。

 

 

有仪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一书中曾说:“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切切实实有了存在感。

 

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充满热忱地面对生活。”

仪式感背后,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不需要多少物质做基础,一顿丰富的早餐、窗台上的一束鲜花......,一点点小事,都能赋予生活仪式感。

 

充满仪式感的家庭,能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和欢愉,这也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头条上有位人气很高的主妇,每天在网络上分享日常。孩子生日时,她会手工缝制他们最爱的卡通人物,在自制的卡片上写满祝福的语言。小孩收到礼物的那一刻,欢欣雀跃,眼神闪闪发亮,让人不禁莞尔。日常的三餐,也是满满的仪式感:铺上平平整整的餐垫,清水养一束尤加利,点一盏香薰......孩子们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自发地帮忙摆起了餐盘,小心翼翼,十分用心。母亲节,她会为孩子穿戴一新,备上鲜花和小礼物,一起去看望奶奶。两个孩子像两只快乐的小鸟,依偎在奶奶怀里叽叽喳喳,一家人言笑晏晏。

 

简单的生活,处处充满小确幸。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小小的仪式感,让生活真正成为了生活,而不是生存。

 

爱生活、会生活,其实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富养。

 

让孩子从小看惯美好与快乐,对生活充满善意与期待。

 

很认同作家小麦芃芃的一段话:“你给孩子什么样的仪式感,他就会从中获得怎样的价值观。

给孩子过生日,告诉他大了一岁,要比以前更好,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更有使命感;

 

陪孩子参加学校的亲子运动会,汇报演出,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和认同感;

 

让孩子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的时候,给爸爸妈妈和老师送上祝福,让孩子懂得感恩。”

 

对孩子来说,生活的一点点小美好,都会在他们的心灵留下一抹亮色,在时光的沉淀中,他们会逐渐变得内心丰盈,积极温暖。

 

 

有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更懂爱

 

曾有网友在网上分享过一个故事,很动人。

 

网友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常年奔波于铁道线上,很少回家。可一家人感情并没有疏远。

他们家住在铁路边上,每次父亲的火车要经过时,都会鸣笛三声,妈妈也会提前把孩子们收拾得干净整齐,带着他们在窗前拼命挥手示意。网友说,这是童年最温暖的回忆,也让他一直都相信爱,自己现在有了家庭,也从不忽略家人感情的联结。

 

即使妻儿笑他矫情,每天也会郑重其事给他们一个早安吻;无论多忙,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带孩子出去游玩。

 

家庭仪式感有强大的凝聚力,让成员感受到家的爱,体会到归属感,彼此更亲密。

 

儿童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曾经讲过女儿圆圆的一个小故事。圆圆小的时候,他们每年圣诞节都会送她一份礼物,告诉她,这是圣诞老爷爷送的。圆圆每次都十分开心。即使后来知道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依旧十分配合地接收礼物,享受父母带给她的各种小惊喜。长大后的圆圆,也渐渐拥有了一份制造幸福的能力:好朋友生日,她会送一份心意满满的小礼物;爸爸偶尔忘记妈妈的生日,她会以爸爸的名义,送妈妈一束玫瑰。尹建莉说:“孩子不是为了成长而活着,应该为童年而活着,最好帮他们留住更多的童话般的快乐,多一点,再多一点。”

 

仪式感,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存在的,他们心里会无比笃定自信,充满安全感。

 

童年感受到很多爱,才不会用一生去寻找;拥有过足够多的爱,才懂得复制爱,付出爱。

 

就像一句西方谚语说的那样:“杯子里要先盛满对自己的爱,溢出去的部分再去爱别人。”

 

拥有爱的能力,一个孩子才算是真的长大。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

 

有一个有趣的回答:现实生活中,把生活过成无趣,无味,就是因为缺少了仪式感。

 

春夏秋冬,一年的24个节气,是大自然的仪式感,各种各样的节假日,是国家的仪式感。

试想一下,你又凭什么不能有仪式感呢?小孩身心成长更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为孩子提供心灵最需要的营养:存在感、安全感、幸福感。

 

父母给孩子的仪式,不仅仅是在特殊的日子,也可以是每天出门前的拥抱,临睡前的一句晚安。这些看似很小的事,都会成为孩子最温暖的体验和最美好的记忆。

 

将来,他们无论有怎样的境遇,都能心怀期望,把日子过得丰富有味。

 

因为他们知道,生活很重要,自己很值得。

 

启学之家,让我们因为爱和梦想,一起前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生活仪式感

仪式感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无趣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平凡的日子充满诗情画意!

by:落花时分

孩子需要家庭仪式感(完)

幼儿园里如果没有意识,老师会很难管理好孩子,孩子也会觉得无所适从。只要一个口号,孩子就能立刻集合,吃饭时间一到,孩子就知道要做什么,这些都是仪式的作用。同样在家...

by:彩红的身心之旅

生活需要仪式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忙碌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内容也随之不断地变化。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生活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困境没有时间去...

by:片刻微凉

生活需要仪式感

将就的是日子,讲究的才是生活。不要让生活仅仅只是生存,生活需要仪式感来提醒我们,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仪式感不是矫情,不是做作,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by:杰出电脑吕广志

生活需要仪式感

因为缺乏必要的仪式感,生命中一些特别的东西,美好的一瞬间就这样的消逝了,错过了。心不在焉的生活,自然就没有美好瞬间的这种东西——不能够享受当下,又哪来的美好回忆...

by:八月的夏_

生活需要仪式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不如死,这个世界,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你对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你会拥有怎样的世界。

by:有声的远风

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活平凡但美妙,里面包含的是你的经营!每一段奇妙的经历,都蕴藏了丰富的体验,总能让你回味无穷!

by:晴天_墨雨

生活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仪式感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无趣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平凡的日子充满诗情画意。仪式感可以将生活中平淡的琐事转化成具有特殊意义的事...

by:青少年潜能开发黄老师

生活需要仪式感

将就的是日子,讲究的才是生活!!!不要让生活仅仅是生存,生活需要仪式感来提醒我们,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by:慕一学长

生活需要仪式感

仪式感不是矫情,不是做作,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会让你活得更高级。

by:百合l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