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纸屑-信仰和宗教

2022-11-03 15:38:4606:00 28
所属专辑:妈咪读文
声音简介

如今调侃成了新的时髦。调侃者调侃一切信仰,也调侃自己的无信仰,在一片哄笑声中,信仰问题便化作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可笑的问题。

我暗暗吃惊:仅仅几年以前,信仰危机还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曾经引起许多痛苦的思索。莫非人们这么快就已经成熟到可以轻松愉快地一笑置之了?

诚然,抱着过时的信仰不放,或者无信仰而装作有信仰,都是可悲复可笑的,不妨调而侃之,哈哈一笑。可是,当我看见有人把无信仰当作一种光荣来炫耀时,我再也笑不出来了。

人生中终究还是有严肃的东西的。信仰是对人生根本目标的确信,其失落的痛苦和寻求的迷惘决非好笑的事情,而对之麻木不仁也实在没有什么可自鸣得意的。

谈到人的精神追求,真理、信仰、理想这几个词可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它们是否说的同一件事,譬如说,同一个精神目标,理性称它是真理,意志称它是信仰,情感称它是理想?或者,正因为理性、意志、情感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它们说的是不同的事,彼此往往还会发生冲突?也许这两种可能都存在。比较清楚的是,在今天,所谓绝对真理、统一信仰、最高理想的存在已经受到普遍怀疑,精神追求越来越成为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了。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可能来诚实地探讨真理、信仰、理想的问题。

在信仰崩溃的时代,民族主义往往会抬头。大神死了,人们便寻求小神祗的庇护。

你没有信仰吗?

如果有信仰就是终身只接受一种学说,那么,我的确没有信仰。

对各种学说独立思考,有所取舍,形成着也修正着自己的总体立场,我称这为有信仰。

所以,我是有信仰的。

虔诚是对待信仰的一种认真的态度,而不是信仰本身。一个本无真正信仰的人却做出虔诚的姿态,必是伪善的。歌德曾在相似的意义上指出:“虔诚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凡是把虔诚当作目的和目标来标榜的人,大多是伪善的。”

人的心智不可能是全能的,世上一定有人的心智不能达到的领域,我把那不可知的领域称做神秘。

人的欲望不可能是至高的,世上一定有人的欲望不该亵渎的价值,我把那不可亵渎的价值称做神圣。

然而,我不知道,是否有一个全能的心智主宰着神秘的领域,是否有一个至高的意志制定着神圣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不知道是否存在着一个上帝。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本身属于神秘的领域,对此断然肯定或否定都是人的心智的僭越。

宗教的本质不在信神,而在面对神秘的谦卑和面对神圣的敬畏。根据前者,人只是分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根据后者,人才分为有信仰者和无信仰者。

有一位哲学家说:人充其量只能谈论人,决不能谈论神。现在我们知道,人谈论人的能力也极为有限,那么,试图谈论神就更属狂妄了。对于神,我们似乎只能听它,然后把听到的说出来。如果你是一个没有慧根的人,什么也没有听到,那就请免开尊口。然而,谈论神其实是谈论人的一种方式罢了,并且是任何一个想要严肃地谈论人的论者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对于人的生存的思考不限于实用和科学,还试图探究人的精神生活之源,那么,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触及这方面的问题。

有人问我:“你信不信神?”我无法用一句话回答。我的感觉是:我是一个迷路的孩子,我找不到神,但我知道神在某个地方等我。

佛教中偶像崇拜的一个根源:佛祖原本就是一个人。基督教的上帝则从来不具人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风中的纸屑

本书是继《人与永恒》之后作者的第二本随感集,汇集了l992至2000年间所写的随感。在作者的桌上、床头、手边,总是备着一些小纸片,脑中闪过了自以为有点儿意思的念...

by:向_北

纸屑舞者:风中的纸屑 (周国平)

收听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周国平:西方哲学史50讲》

by:子丑寅卯氢氦锂铍硼

风中的纸屑 - 周国平

《风中的纸屑》是周国平按时间顺序结集的第二本随感集。书中记录的随感都是作者在念头闪现时随手写下的,这些思想恰如风中的纸屑,落在了幸运的手上。作者以随性的心态,对...

by:花朝颐和

《风中的纸屑》--- 周国平

《风中的纸屑》是知名学者周国平继《人与永恒》之后的第二本随笔集,书中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

by:碧波微澜_da

《超越信仰的信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选辑。非常棒的一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几个必须了解的基本概念。如十二缘起、二谛、四胜谛、中观基本概念等,是初学者不可多得的前行指南。

by:一苇215

风中的音

一段声音,一片宁静!

by:风中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