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画屏春》二

2020-08-22 13:48:4254:08 130
所属专辑:读书
声音简介

唱不尽画屏春

                                               戴蓉

作家刘贞的《画屏春》写的是祖辈们的故事,严格说来应该算是真实的陈年旧事。作者在“写在前面的话”里如此说道:“那些黢黑的往事里,负重前行的人影,有的已经模糊,有的已经远去,有的已经寂灭。在故事里,他们被断续纪念,在故事里,时光被短暂点亮,我常常感慨,人活这一世,要踏过多少泥淖荆棘,要挨过多少颠沛流离。我们父辈所行经的人生,蒺藜丛生,连欢乐也质地厚重。”“画屏春”是词牌“临江仙”的别名,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可谓“曲中多少恨,唱不尽临江仙”。这个书名所呈现的气象,用来写忆旧的题材十分恰切,既有咏怀的感喟,又隔着回望特有的距离。

作者是70后,与我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人,这个年纪的人正好也到了回首前尘的时候。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并不惯于诉说,而他们所经历的年代,细细爬梳恐怕有太多凄惶和动荡。关于家族的历史和陈迹,后辈们总是要从他们偶尔提及的只言片语里,去拼凑旧日的拼图。《画屏春》记录了作者大家族中几代人的故事。在阅读《画屏春》的过程中,我屡屡被这些故事击中。那些瞬间被钩出记忆水面的家族往事,那么远,又这样近。

《像影子一样的三叔》里早逝的三叔,让我想起我的大伯。因为是长子的缘故,深得我爷爷的器重和宠爱。据母亲说,大伯俊朗活泼,总有折腾不尽的新鲜事,养蜂蜂群逃跑,种蘑菇蘑菇房生了白蚁,不知道哪里弄来的乌鸦光会骂粗话,他照样乐呵呵地发展新的爱好。可是这样一个开朗的人,居然在文革时因被“割资本主义尾巴”,上了几天学习班后抛下妻儿上吊自尽。那时我很小,却记得三姑从三轮车上下来,一到家门口,大颗眼泪从脸上滚滚而下,怀里抱着大伯在学习班留下的枕头。四叔过世也早,我父母众多的兄弟里,唯有他未曾结过婚。因为长辈反对,他喜欢的女子嫁了别人。后来他得了绝症,那个女子坐在病床前与他告别,场面之凄伤,让整个家族里最毒舌最爱说长道短的人也为之沉默。“以这一节来纪念三叔未成功的爱恋,已定型的悲伤,未走完的人生路途和愈来愈模糊的背影……为他可悯的柔肠,也为他可叹的早殇。”也许每个家族的伤心事不尽相同,但追忆者的怅惘却又何其相似。

《画屏春》里那个穿着不合身秋裤的姑妈,购物的逻辑是既然价钱一样,当然是买长的合算。记得我妈给我和哥哥添置衣物,也是尽量买大一点,免得很快就穿不上,如果再结实一点就再好不过了,哥哥穿过我还可以接着穿。回想起来,我的少年时代穿过很多如今被称之为“男友”风的二手衣。我最近在看一本叫《物尽其用》的书,这是一个展览的前后记录。策展人展览她母亲多年积攒下来的破烂:烂布头、热水瓶,鞋子,瓶瓶罐罐……甚至还有牙膏皮。看了之后相当震撼,原来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很多人就是这样从物质匮乏的时代熬过来的,近乎畸形的惜物,其实是时代心理阴影的烙印。

文学是时代的倒影,我们总在其中照见自己的面容。刘贞从故乡到大城市,再到异国,她把我们这代人与父母理想的差异总结得相当到位。“对我妈来说,外公家像一个圆点,她以此为半径,人生画了一个小小的圆,但是她的心永远在那个圆点正中间。她好像从来没有埋怨过她的来处,没有厌倦过这种逼仄的黯淡的现实。她只是掮着她的家,像一个重重的背囊,艰难但是努力地向前,一点一点,洗掉泥淖。抬头向远方,对她来说,太奢侈也太不切实。我不太喜欢这种走向。我从小喜欢远方,我想我得离开这个小城,我得去更辽阔更广袤更深邃更明亮处。我得去一个不同于此的,一个别处。我怀着一颗荡子的心,不怕山水迢遥,做着关于远方的气势恢宏的梦。那里芳草丛生,欢声笑语,而我要去那青草更青处漫溯,去到那歌声更深处徜徉。”

“我们的婚姻不是告慰父母的成绩单。缘分的迟到早退不依从我们主观的意愿,恋爱也不是我们单方面的个人行为。我们为什么要因为我们的审慎谦卑或因我们的坏运气而被呵斥杖责,被冠上忤逆与骄傲的名号?仅仅因为我们的窘迫威胁了父母的自尊,干扰了他们对合理生活的根本信仰,偏离了他们对体面人生的唯一认同,或让他们对我们的信心无法自圆其说?”这段话让我击节叹叹。那些因单身而被人诟病的可怜人,面对长辈的试探诘问,完全可以将它原文照抄慷慨陈词,做一番漂亮的反击。

《画屏春》由21个小故事构成。每一个故事叙述一个人物或小家庭,每个故事都有它独特的使命,而作者在写故事的时候并非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点像纳博科夫对小说的处理。他常常把小说分成若干片段来写,处理时也不是从头到尾按顺序来打造。《画屏春》从外曾祖父、祖父祖母、爷爷奶奶、姑妈、舅舅一直写到“我”,还有外婆的邻居和母亲的好友,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性格和命运各异的人在不同的故事里相逢,像是奇妙的排列组合。他们的纠葛不是直线而是曲线,相交的曲线。有人说一本好看的小说,通常也是一个复杂的故事。这个观点在《画屏春》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作者以听众和孩童的身份,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这些故事,文字简练明快又清丽自然。孩子的视角,少年的心事和对环境的理解,与成人世界现实生活的市井气融合得天衣无缝。《画屏春》写的是家族的故事,氛围和语言风格偏于端肃,其实刘贞文字的好和风格之多变,在这本书里只让人窥见了冰山一角。她的微博里有篇《百惠就很好》的短文。“有人说山口百惠没那么好看,比起今天的美人,哪里都钝钝的,太平常。我感觉挺不服气的。说这话的人大概不明白美得刚刚好是什么意思。山口百惠的好看,在眉眼之间,有春水。在眉眼之间,有秋山。山口百惠的好看,在眉眼之间,有深泉。有浅壑。有淡淡的花草香。有隐隐的鹿鸣声。她的好看,是要动人,不是要吓人。”这准确优雅的表达和她含蓄的审美观一样动人。写到最近因离婚闹得沸沸扬扬的名人,画风却陡然一变:“不仅怼,摔东西,撒泼打滚儿,语重心长,还能摆事实讲道理,推己及人。不仅坐而议还能起而行。公章捂一被窝。钥匙挂裤腰上。最近出息了,连锁都撬好几回了。一个阔人,这么活泼地展现他的苦闷,太珍贵了。”身处疫情和江南漫漫无尽的雨季,即便在愁肠百结之中,读到这样绘声绘色的俏皮文字,我还是忍不住笑出声来。

余华说过一句话:“一个作家其实一直都在写童年,都在写回忆。”这句话的含义当然不是字面上这么简单。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它的基础和参照,在很大的程度上确实来自童年。你的童年和故乡,它们共同构建了你对这个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当你迈入踏入社会,这些认知就成了你观察世界的一个参照和标准。说一个作家其实一辈子都走不出他的童年和故乡,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绝对。但事实上,一个作家作品里的元素,大多都能在童年和故乡里面找到对应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童年就是一个人时间意义上的故乡。《画屏春》的可贵,不仅是心理上的寻根溯源,更在于它对祖辈历史和命运认真的记录。“为纪念他们在岁月中所绽放的勇气,为提醒自己是这样长大。”她为上人们画下的一帧帧小像,其中蕴含着多少端庄的情意。那些渐渐在岁月里隐去了身影的人们,活在后辈的忆念和文字里,没有真正被无情的时间抹去痕迹。

刘贞说父亲教她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求人,而为了爱,我们会很多次低下我们的头。这个细节让我想起一句我非常喜欢的歌词“不为日子皱眉头,答应你,只为吻你才低头。”虽然听上去过于文艺,但这铿锵与温柔,确实是做人要维持的一点信念。《画屏春》的封底上印着这样几行字:“往事已矣。画屏鸟犹唱。细思春已渺。纸上种种,算是对那些春天的致意。”对勇敢而多情的人致个意。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画屏一学学养生《华佗五禽戏》

读经典,学经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作者:夏克平主审:刘天君大家好,我是华佗五禽戏传人画屏,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结合中医治未病实际,以五种动物...

by:画屏hhp

趁春光,读书吧

什么是真正的强大呢?需要力大无穷的身体强壮吗?还是需要别人都对自己心怀畏惧?真正的强大就是拥有兔子的胆识和智慧,在困难面前不退。希望每个宝贝都能像强大的兔子一样...

by:宝贝树绘本故事屋

读读书吧

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之博大而浓缩出的一撇惊鸿。自古以来,各种文学著作里语言的艺术,也是灵魂的表达。它们穿越时空,照亮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繁华与喧嚣中,找到一片...

by:陌颜阿童木

耶格读书吧

耶格系统,经典书籍

by:代华强

大非非读书吧第二季

书籍信息: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内容重点: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孩子的好习惯:30天,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让孩子成为时间管理的小能手。主播介绍:我是个六年级小男...

by:希酱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