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10】- 有负面情绪不正常吗?永远开心才不正常

2023-07-04 16:39:3920:35 5830
声音简介

大家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讲一下“SPIRE”的最后一个要素,那就是情感幸福。个人情感对我们幸福感的高低有着深刻的影响。爱、欣喜、兴奋、愉悦和感恩都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基本情感要素。然而,不单单是享受愉悦的情感才会让我们产生幸福感,正确处理痛苦的情感同样有利于我们获得幸福。


有两条路径可以让我们实现情感幸福,它们分别是“接纳之路”和“感恩之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讨论的是“接纳之路”,在这节课中,我想和大家谈论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应该

“接受我们所有的情感,包括不良情绪,因为这些情绪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允许自己体会人类的各种真实情感,包括悲伤、愤怒、嫉妒或者焦虑等令人痛苦的情感。


“允许你自己成为一个人”,我第一次产生这个观点是在我刚开始教《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的时候。我还记得,当时都是小班课,班上一共只有六名学生。那会儿,新学期开学都差不多一个月了。有一天,我正在哈佛大学本科生宿舍区吃午饭;这时,一位叫马特(Matt)的学生突然走过来坐到了我身边。马特并不是我班上的学生。他放下塑料餐盘,对我说:“泰勒(Tal)老师,我听说您正在教一门关于幸福的课程。”我回答:“是的,没错。我正在教《积极心理学》。”几秒钟之后,他继续说:“您知道吗?我室友正在上您的这门课呢。”“那很好啊!”我回答。又过了几秒,他接着说:“塔尔老师,您要是教这门课,那您可要小心了。”“为什么呢?”我问道。“反正您得小心。”“你能说说原因吗?”我追问他。他咧嘴一笑,对我说:“您现在在教幸福课,但是如果被我看到您自己却不幸福,那我可会向我的室友告密哦。”


我知道马特是在跟我开玩笑,或者说,他至少也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可他的话却代表了大家的一种普遍观点,人们普遍会认为,幸福的生活就应该是没有悲伤、没有焦虑,也没有任何其它苦恼的。而且,大家还认为,我既然说自己是幸福学专家,那么至少我自己的生活应该是非常幸福的,没有一点儿的烦恼。第二天,我在课堂上把马特的事情讲给了我的六名学生,然后告诉他们:“我最不希望你们会认为,我这辈子一直都会开心下去;我也不希望你们在回顾自己这一年时,会认为一直保持高昂积极的情绪就是自己的常态。实际上,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会有失望、难过、焦虑、嫉妒、憎恨或者愤怒这些让人倍感痛苦的情感。第一种是精神病患者,第二种是……死人。所以,如果你们偶尔感到烦闷,这实际上倒是一件好事!至少证明你们既不是精神病患者,也还没有死掉。这多好啊!大家都可以在这个前提下争取获得更多的幸福。”


但问题是,在当今社会中,尤其是社交媒体上,似乎每个人都很快乐。因此,一旦我们产生了任何不愉快的情绪,便马上就会开始自我怀疑,并责备自己,“我怎么能嫉妒我最好的朋友呢?我一定是出什么问题了!”“我又生孩子的气了,我真是个不称职的家长啊!”“每次要演讲前,我都会忐忑不安,我怎么会这么差劲呢?”可实际上,产生这些令人不快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如果我们从来都不会出现这类情感变化,这反倒才是不正常的。


你们看,这就是一个悖论,凡事都有两面性。当我们越是努力抑制、克制或避免产生某种令人痛苦的情感时,却反而会强化这种痛苦。我们通过一个快速的思维试验来证明一下这个结论吧。别担心,这个试验并不会让你们感到痛苦!好,试验现在开始。在接下来的十秒钟里,你需要告诉自己,不要在心里想粉红色的小象这回事儿,千万不要去想这头小粉象!好,接下来的五秒钟,我们努力去想象一头长着大耳朵的小飞象,而不要去想那头小粉象。但是事实会怎么样呢?你们的脑海里十有八九出现的是一头小粉象吧。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当我们试图回避一种自然现象时,这种现象反而会在脑海中得到强化。比如,当你们听到一个词,你们的脑海中就会不停地浮现这个词,这就是强化。让人痛苦的情感也是如此。些情感都是自然产生的情感;当我们越想加以抑制,这种情感反倒就越会受到强化。


当我决定要当老师时,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自己生性羞怯、性格内向。即便是课堂上只有六名学生,我也会感到极度紧张和不安。严重的焦虑情绪,常常让我在讲课的前一天的晚上彻夜难眠,讲课时也会经常思维短路、面红耳赤、浑身冒汗;我有时甚至会赌气地想,我再也不会当众讲话了!在一开始,我采取的方法是下定决心去战胜我自己、克服焦虑的情感。上课前,我也常常给自己鼓劲儿:“加油泰勒!坚强些!你是个懦夫吗?别紧张!别紧张!”结果怎么样呢?我满脑子都是“小粉象”!我变得更加焦虑了!


我开始大量阅读有关如何摆脱焦虑的书籍,尤其是关于如何消除当众讲话的焦虑情绪的书籍。读完丹尼尔·韦格纳(Daniel Wegner)和维克托·弗兰克(Viktor Frankl)的著作之后,我换了一种新的方法。我试着让自己去接受这种人类天生就有的真实情绪,甚至还主动去体验这种焦虑情绪;这样一来,我反而摆脱这种情绪了。虽然我现在每次上课前还是会很紧张, 比如说,今天上早课前我就有些紧张;可现在这种感觉已经是自然地产生然后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并不会让我觉得无法忍受了。现在,我常常把上课前的紧张不安当作是一种兴奋剂,而不是一种焦虑感。


有句不明出处的谚语,很透彻地表达了今天我们谈论的这个主题。谚语是这样说的, “痛苦是无法避免的,但苦难却可以选择。”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遭受痛苦的时候,这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我们拒绝承受痛苦时,我们便会在承受原有痛苦的同时增加一层痛苦,但是新增的这层痛苦却是可以避免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承受的。克莉丝汀·内夫(Kristin Neff)是位专门研究自我同情的心理学家,她写到:“让人痛苦的感觉原本是可以转瞬即逝的。如果你没有抵触这种痛苦的感觉,这种感觉就不会延长或加强,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因此,让我们最终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会接纳,顺其自然地承受痛苦。也就是说,走出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直面痛苦。


因此,悖论的第一个方面是,当我们拒绝承受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情绪时,我们实际上也是在强化这种情绪。第二个方面是,当我们拒绝承受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情绪时,我们也同时降低了真正感受快乐的可能。这是因为我们所有的情感都会通过同一个情感通道得到宣泄。如果我们抑制、阻断了某种情感的宣泄,我们也会在无意间阻断了快乐情绪通过这一通道的宣泄。曾经出任过以色列总理的果尔达·梅厄(Golda Meir)就曾说过:“没有体验过痛彻心扉的人,是不知道该如何去享受快乐的。”心理学家布琳·布朗(Brene Brown)开创性地创作了有关人性脆弱以及呼吁人们善待自我的著作,她认为:“我们不能人为地选择去麻痹我们的情感,因为麻痹消极情感的同时也就麻痹了积极情感。”


总的来说,如果我们能够自由地感受和表达痛苦的情感,我们的幸福感也会不断提升。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是黎巴嫩的著名作家,他在《先知》这本书中写到,每当我们承受痛苦时,我们获得快乐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这就好比是一个从内部雕刻的黏土容器,这样的容器往往可以容纳更多的水。


卡里·纪伯伦在诗中写道:


“你们的欢乐是无法掩饰的忧伤,


正因为常常饱含泪水,所以才会有欢笑。


除此之外,又能如何?


镌刻在你们身上的忧伤越深,


你们能享受到的欢乐也就越多。”


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承受痛苦有多重要。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你每天早晨醒来后都对自己说:“我不要承受万有引力定律的作用,我受够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真是太讨厌了,每天上楼下楼实在是太麻烦了。要是早上能够飘着去上班,那可就好多了。”但是想象一下,如果你一门心思不愿意承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存在,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一方面,你可能会活不了多久;如果你住在二楼或者更高的楼层,情况就更会是这样。即使你能够活下来,你也会在挫败感中度过一生,因为你拒绝接受万有引力的作用,但是你什么都做不了。因此,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必须接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存在,并且在万有引力定律的作用下开展一系列活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作用,奥运会和世界杯都将无法进行,人类很多活动也都将毫无意义了!正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人们才开始举办赛事,我们也才得以享受到万有引力定律带给我们的欢乐。


可奇怪的是,虽然我们普遍可以接受万有引力这类自然规律,但当我们面对让人痛苦的情感时,却是另外一种态度。就像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规律一样,痛苦的情感也是人性中天然具有的一部分。我们接受了前者却拒绝了后者,我们同样也会因此付出了代价。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允许自己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并不是说让我们肆意妄为地去做任何事,而是说,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或者所经历的任何情绪,其实都是人类的正常行为。现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必须区分情感与行为的关系。当我们谈到情感时,我们要知道,任何真实的情感都是被允许的,;但当我们实际行动时,却有很多重要的条条框框要求我们去遵守。我一会儿将在不同的情境中解释这一点。


首先,我举个情感方面的例子。如果说我亲近的朋友去世了。那么做一个真实的人,就是允许自己表达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悲伤、愤怒、安慰、欢乐、恐惧等真情实感都是人类感情的自然流露,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而且这也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有人在这种情况下假装“坚强”、压抑自己的感情,时间一长,他们往往会变得更加痛苦。如果他们不允许自己流露真情,那么即使是一两年之后,他们可能也难以从痛苦中恢复过来。


而在行为方面,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仅仅是因为自己什么都不想做,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年、两年,甚至三年都无所事事。但实际上,做真实的自己,并不等于放任自己。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做,那就和朋友出去走走散散心吧。也许在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后,当你重返工作岗位时,会发现问题虽然还是很难解决,但是也并非难以忍受。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继续做真实的自己,体会不同的情感。因此,我再说明一下,做真实的自己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主动接纳自己的情感,并选择最为恰当的行为方式。


在道德的范畴内,情感与行为的界限仍然适用。情感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对错之分。对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自己的儿子感到嫉妒、因为同事或者配偶而生气、愠怒甚至憎恨,这都再正常不过了。正如万有引力定律本身并不涉及道德与否、好坏与否一样,情感本身也不涉及道德与否、好坏与否。万有引力定律就只是万有引力定律,情感也只是情感。但是,行为可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伤害了我的儿子、朋友、同事或者配偶,无论我的自我感觉如何,我都是不道德的。因为所有行为都有道德与否和好坏与否的分别。


所以说,对情感和行为、感情和动作加以区别至关重要,勇敢也是如此。我们感到害怕、不安、担心或者忧虑,这并不可耻,这也不代表我们怯懦,因为这些情感都是人类最本真的情感。勇敢并不是单纯的无所畏惧,勇敢是即使害怕也会继续前行。衡量一个人是否勇敢,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会勇往直前,而不是看他是否认为勇敢很重要。


接下来,我们还是要回到刚才提到的悖论问题。当我们做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很可能是符合道德标准的、是勇敢的。举个例子,一位经理对她自己说:“我不是那种会对我的下属发火的人。我已经不会再轻易动怒了,也感受不到愤怒了。”然而事实上,这位经理很可能更容易意气用事、更容易对下属或是别的什么事情发火。相反,如果这位经理能够通过不同方式宣泄情绪,比如说:和朋友谈论她真实的愤怒情感、在日记里倾诉自己的愤怒或者自然而然地流露自己的愤怒。那么,她反倒可能在对待他人时更加宽容、更加仁慈。这就是主动接纳自己的情感,然后选择最恰当的行为方式。


同样,如果一个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公众场合会感到害怕或焦虑,那他很可能会竭力回避谈及这类情感。相反,一个敢于公开承认自己情感的人很可能会更加勇敢。即便是感到害怕,他们也会走上讲台。我们越是能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就越是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做真实的自己非常重要。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消除我们长久以来对幸福本质的误解。我们常误以为幸福的生活中没有任何让人痛苦的情感,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应该学会去接受,接受真实的自己,承认自己所有的情感都是自然的、合理的以及符合人类本性的。为了收获幸福,我们首先需要接受不幸福的情感经历。


所以,朋友们,你愿意接受真实的自己了吗?你现在能接纳自己所有的真实情感了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叶子车务

有什么办法只听中文么

王明亚2023

求更新

喜马听世界 回复 @王明亚2023

已完更啦~

饭小圈

喜怒哀乐本就是正常的情感表达,首先学会接纳自己

咸蛋超人biupeng

悲伤,愤怒,沮丧,都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情绪

猜你喜欢
德古拉中文版

但凡喜爱西方恐怖文学和电影的人对“德古拉”(Dracula)这个名字肯定不会感到陌生。这位集残暴和优雅、狡诈和魅力于一身的吸血伯爵诞生于1897年,...

by:大眼梅梅

简爱-中文版

玛丽·简·爱·苏与霸总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故事上面的话只是调侃。小说讲述了孤女简·爱的个人成长经历,幼时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后被打发到寄宿学校,那...

by:陆平焉

【简•爱】中文版

《简•爱》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我”的回忆录形式,讲述了简•爱坎坷的人生经历。这部作品中,作者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勇敢自强,纯洁坦荡,自尊自爱,敢于抗争的女性...

by:贺来云云

《简爱》中文版

很多女孩内心深处,大概都埋藏着一本让自己难忘的书籍,《简·爱》就是很多女孩心中永恒的青春与话题。它跨越了国界的阻拦,翻越了语言的栅栏,从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一个...

by:阿菜5821

布鲁伊(中文版)

布鲁伊一家发生的有趣故事

by:宾果111

简爱(中文版)

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爱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它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呼号和责...

by:佳悦的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