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的培养出一个失败者的?

2020-09-14 22:54:3218:19 407
声音简介
为人父母,是如何含辛茹苦的培养出一个失败者的?



前言:
每当为人父母者来向我咨询孩子的命理时
灏泽都有一言作为规劝:
请成为助推孩子的和风
不要成为囚禁他的牢笼

何出此言?就是因为看到太多父母 护子女之心切
反而成为了限制孩子长大的煞劫
他们看似为孩子遮风避雨 阻挡了一切
实际是剥夺了孩子自己面对世界的勇气于能力

这之中最甚者 就是致力于培养“东亚做题家”的家庭
他们含辛茹苦 精心调养,却殊不知恰恰是自己
正在手把手的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注定失败的淘汰者


正文:

年轻人这个群体,由于涉世未深 不善隐藏自己的气场
所以只要放在一起稍经对比,就能察觉出每个孩子身上的特性各异
相比城市青年的那股朝气、还有小镇青年的那股生猛

有种孩子是颇显特殊的,他们身上有股子特别的保守与沉闷,充斥着浓浓的“软弱感”。
这些孩子,就是所谓的“应试做题家”。

曾经,有朋友评论道:
应试做题家什么都好,乖顺 踏实 不折腾,就是有点书呆子 反应慢 而且见识短 不灵活。

因为是闲聊,灏泽便反驳他:
怎么可能,你这是看不起应试做题家的父母的心血

你看,人家花费了整整十几年功夫,依靠“打击与压抑式”教育
才得以把自家孩子的朝气与自信,都成功扼杀在了少年时期
所以,他们不是书呆子,更准确的描绘 应该是灵气与天赋被连根拔除的年轻人。

不信的话,你可以看 为什么哪怕是来自小村、乡镇、县城的年轻人,那批成绩不算太拔尖的 反倒有不少都能够最终出人头地?
因为这些的孩子,或许没有得到学院派的知识,却早早的接受了来自社会的锤炼。
谁说,社会的毒打 不是教育? 有时社会的毒打 要比院校的教育更深入人心。

这边是为何同样出自寒门 应试做题家在三十岁的时候 普遍成了低眉顺眼的打工仔
反倒是不少乡镇野孩子 成为了一个个坚韧勇敢的小老板。

造成如此打脸结果的,就是因为前者,为了学历 丢失了很多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面对生活的勇气。

在开始正式的文章前,灏泽要明确本文的意图, 即 今天我写下寥寥数千字的初衷 并非是揶揄嘲笑应试做题家这个群体。

灏泽自己也有许多出生应试做题家的朋友,他们亦最终在后来的人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 令人敬佩。

今天文章的剑之所指,是 “应试做题家的培育思路”这玩意,这宛若土法炼钢般愚昧的认知 才是把无数少年坑上天的祸根。


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应试做题家
每一种类型的年轻人,从其品性初现直至三观成熟 都是需要大量的心血去浇灌去扶持的。

所以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持之以恒的灌溉才得以铸成。

同理一个应试做题家,也需要父母坚持不懈的打压,才能够得以造就。
绝非简单粗暴 直接把孩子往“死读书”这一条道上引
需要的,是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的投放, 并让孩子从内心认同 “读不出书,我就是个卢瑟 失败者 废物, 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

所以要肯定, 应试做题家的父母 他们也无比深爱着自己孩子
只可惜 由于见识的短浅 以及 自身悟性与能力的缺陷
便导致了,他们事实上是怀揣着“为孩子好”的发心
去不惜余力的全方位开拓自己的虐娃技能

你看,假如你是一名应试做题家,那么你的成长历程 或者说制造工艺,基本是如下状态:

你的家境谈不上富有 但保暖绝对有余
家里绝对是穷尽一切,来为你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
你父母会从牙缝里省出补课费 与 餐补费, 且你吃的每一顿饭菜 都是精心准备的。
至于生活中的其余琐事,更是一概不需要你染指操心, 方方面面的细节 更是照顾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

只不过在精神层面上 ,你却时时刻刻遭受着巨大的压抑和打击
是的,灏泽始终确信 应试做题家的父母,基本都是“越打压 越爱你”的信奉者。
因为你的生活中,少数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暖意的机会
就是当你志得意满的说出那一句 “我全年级第一!我今天120分!”的时候

然而,就连这样一份本该得到充分赞扬的暖意
于你的父母口中说出来,也不是干脆、明快、通透的
必须是刻意的带着一股子变扭与打压感在其中
一句语气不阴不阳的 “嗯,还算不错,下次要保持哦~”
便是你能得到的最高奖赏

是的,你的父母,绝对不会给你发自内心的赞扬与肯定
再好的喜讯,他们的评价都是褒占7分 贬据3分
对此,灏泽是着实佩服, 毕竟成年人能把“阴阳怪气”“温吞水”这手绝活 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真的可谓是人才。

那等你成年后问这些父母,当初为何如此刁钻,他们会一脸无辜的告诉你“啊,我是怕我太认可你,你就会骄傲哎 我也是为你好。”
你可看清楚了,这还是你作为应试做题家 考出好成绩的时候。

但凡你考了个不是最拔尖的分数
那就等着父母那种不明说 却比什么都可怕的满脸阴霾吧
更有甚者,只要分数略略有下降 父母就会开始三堂会审 ,逼迫你彻夜的反思 觉悟 总结。

往后就是家里数日的沉默不语 以及父母做家务时,动作上刻意的变轻或者变重,以及那些时有时无的唉声叹气。

你虽然年轻,你却也明白 唯一能够解除这种压抑感的方案,就是拿出一张足够好的成绩单。
否则你任何试图帮手家务 向父母的嘘寒问暖,都是多此一举 还会招到责骂。

这一切,看似都是没有造成直接的打击,实则反而比直接的打击更加恐怖
就如同一股时时刻刻环绕着你的压抑气氛
让你觉得这个世界 就是如此的灰暗和痛苦

真正可怕的,则是这样的生活将会贯彻你从出生直到步入大学为止

这个期间 什么所谓的暑假 寒假 节日 周末
一切的一切 都是为了读书而服务的。

你无法体会到有的孩子那种彻底放开天性 去开拓爱好的热诚。
你也无法感受到同龄人在各个人生周期下 与异性该有的交际 与朋友该有的友谊。
你更很难去学习书本以外的那更加广泛的知识,哪怕就是日常起居,父母都不会让你触碰。

一切的一切,与父母眼中看来就是“你是个学生仔,你懂这些干嘛,好好读书 只需读书 死读书去。”

于是,你人生的第一个20岁,就在压抑与日复一日的枯燥下度过,毫无半点色彩。

那现在问题来了, 请问一下 当一个年轻人,在人生的前20年 是只与书本为伴 且毫无其他目标
人生中唯一能够交流的对象,仅有父母的话

那你觉得,这个年轻人 是否还能够在日后步入社会时,具备应有的交际、自主、灵性呢?

灏泽对此是持有极端悲观的看法,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一个在囚牢中被关了十几年的人 你让他一下子彻底自由, 他反而会感到浑身的不自在与难受。

这便是所有应试做题家的病根:

从未品尝过自由和自主, 于是在步入社会后 哪怕知道自己的父母也平庸无比,却也只能把家当作最大的港湾和庇护所。
自古应试做题家 是频出妈宝、凤凰男、扶贫女的, 这一切的特性都同出一处,即活了几十年 都未曾培养出自己的主张。


对于这种情况,灏泽曾问过好多个应试做题家出生 后来靠自己翻牌逆袭的朋友
后来我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

这些父母本身也知道,他们不具备能力,施以更高效率的教育
比如手把手教孩子解题思路 以及 总结考试的应对逻辑等等
所以,他们只能把压力 施加给孩子

那么孩子在感受到压力后,就会自己想方设法去处理和面对
一来 不会暴露自己不懂教育的破绽,维持住父母的尊严
二来 显得自己是无比的关注着孩子的教育 能给自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为人· 父母

想做父母,你准备好了吗?“无证上岗”很危险,很可能累了自己也害了孩子。作为父母,你准备对了吗?也许你一直很努力,却总是不断遇到问题!为人父母,不仅仅是...

by:金颖

为人父母 | 顾瑞荣

此专辑的内容来源于顾瑞荣老师在泰国道德经文化城的演讲。

by:若羡

为人父母,请先爱自己

无论你是命运的幸运儿,还是身处逆境,请一定不要忘记爱自己...

by:瑞妍清清

温尼科特与为人父母的谈话

《温尼科特与为人父母者的谈话》:爸爸妈妈的贴心读物,本书是温尼科特论述情绪发展过程的代表作之一。书中帮助了英国成千上万的父母,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绪世界,更...

by:游游读心理经典

温尼科特与为人父母者的谈话

健康的孩子确实需要感受到继续存在的控制,但纪律和规矩必须是由那些有能力被爱和被恨的人提供的。单纯机械性的控制是没有什么用的,恐惧也不能激发孩子内心中真正的顺从。...

by:宋老师读书

职场如何为人处事

这个时代挣钱,不再是靠体力,更不是靠消耗青春去工作,而是跟着时代趋势走!无论你相信与否都改变不了铁定的事实。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以月入两万至五万...

by:青教练

本真读温尼科特与为人父母者谈话

温尼科特的话语和文字中充满了对父母角色的悲悯、包容和理解。在读此书中会不知不觉地成为他谈话的对象,感觉自己被涵容、被理解、被治愈。

by:本真心理咨询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