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的设计 | 端·时下 第01期

2022-09-14 03:56:1118:21 85
所属专辑:端·时下
声音简介

6月17日,经过漫长的质疑、论证和研发之后,德国政府终于推出了用于追踪新冠疫情的手机应用Corona-Warn-App。这款APP通过蓝牙技术追踪感染链,最大程度保护用户隐私,任何有关个人信息和地理位置的数据都不会被发送和存储,匿名化的数据分散存储在个人的手机上,使用者可以自行处理14天前的数据。软件的全部编程码也在GitHub平台上公开,力求透明。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款软件的下载量已达1750万人次,使用人数约占德国总人口数的19.2%。这一数据是惊人的。要知道,德国民众极其注重数据隐私,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不使用智能手机。




我也下载使用了这个软件,界面简洁,设计精美。它在研发阶段饱受争议,面世后又被评价为可能是“目前最成功的新冠肺炎预警软件”。在众多设计的可能性中,德国主动地选择了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储存的、最大限度保护用户隐私的设计方向。



设计是在社会中的——任何一个设计都是社会整体状况的产物,它本身凝结着技术、文化和审美。社会条件构成设计选择的半径,也影响设计最终的呈现效果。想更好地理解这一可能性,我们必须透过符号化的视觉表层,追寻其背后的社会制度、文化历史和价值取向。



1.


德国对于作为基本人权的隐私权的高度重视,来源于其文化中的基督教传统和康德的尊严概念。这种强烈的人性尊严意识,促使德国充分保障基本人权。



德国浓厚的基督教背景深刻体现在德国宪法上。其序言开篇就提到 “德国人民意识到对上帝和人的责任(Im Bewußtsein seiner Verantwortung vor Gott und den Menschen) ”。按照基督教教义,人是照着上帝的形象而造的,也是唯一具有理智、意志、灵性和自由的受造。人和上帝同形的观念,构成了人的尊严的宗教基础。



康德的哲学理论也决定性地影响了当代德国人对人的尊严的理解。康德高度重视人的主体地位,认为每个个人在理性引导下,都能够做到伦理上的自决。人的行动,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必须将人“视为目的,而不能仅仅作为手段来使用 (jederzeit zugleich als Zweck, niemals bloss als Mittel brauchest) ”。因此,人的主体地位应当予以尊重,否则即侵犯人的尊严。




1900年颁布施行的《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所有权或其他权利者,对被害人负赔偿损害的义务。”法律不仅仅维护物质性的利益,也维护非物质性的,如姓名、肖像、通讯和创作权。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大多数法学家认为,这一条对“个人权利”的列举是详尽的,因此并未将隐私权单独列出保护。




但在二战期间,纳粹政权种族屠杀、践踏人权、鼓励告密等做法,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冲击。战后,德国对暴政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个人隐私之揭发,不但构成对人的尊严之侵犯,亦妨碍人格之自由发展,故个人隐私权之保障,已为战后德国之宪法所确认。”(翁岳生,《行政法与现代法治国家》)




因此在制度重建中,德国将“人的尊严”作为立国之本写入基本法第一条。通过一般人格权(allgemeines Persönlichkeitsrecht)的路径,隐私权也被视作绝对权利来对待。





一般人格权是德国在20世纪50年代由联邦最高法院以司法判例的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 “框架权利”,其突出特点在于 “不确定性 ”,何种行为侵犯一般人格权、是否以及如何对之提供救济皆由法官根据个案进行判断,其具体内容须待生活现实填充,而由法官(不是制定法)根据具体个案情况进行自由裁量。故此,隐私权的内涵及其边界始终处于一种持续发展状态,并随时滋养出大量特殊人格权。





德国作为自由民主国家,隐私权更是其社会存在和政治实践的重要基础。它的确立使每个人的隐私利益得到保护,也使每个人的窥视欲望得以克制,更防止国家对于个人日常生活的过度介入。




如果这款App不能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保护个人隐私,它也一定不能得到德国民众的认可与信任。公民并没有被动接受一款“只能如此”或“必须如此”的设计,而是作为国家的主体通过参与公共讨论、投票等行为最终影响了设计的选择。




可以说,在这样的文化传统、历史和社会背景之下,德国社会对于隐私权的保护与重视几乎是必然的,它的数据保护也确实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我甚至觉得,德国被诟病的通讯基础建设的落后,和他们对于发展数字化社会的反思和审慎是相关的。



2.


当我们追问,“为什么德国会做出保护隐私的疫情追踪软件”时,背后的一个通过比较才会产生的观点就是“许多国家的疫情追踪软件的隐私保护机制是一个黑箱”。理解别人的设计,可以引发对于自身现有做法的思考:我们的设计是否仍然有延展、变化的空间?




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这一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必然会更加注重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视角的互动。




设计是在社会中的。对于设计师来说,案例分析几乎是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重点将不再是设计技巧或视觉效果,而是转向整体思维、社会机制和价值关怀。设计师的工作领域也将随之延展,这也要求设计师的主动转型——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汲取养分——将他们看待世界的视野也纳入设计学中,并在不同学科的交汇处拓展设计学的知识边界。




当我们理解了设计所处的社会,才有可能准确定位自身,跳脱出现有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批判。就如这款App所展示的那样,更理想的价值观,或是更进步的未来在新的设计中凝固,并成为社会整体良性发展的最佳注解。





参考资料:

王立志.德国刑法对隐私权的保护及其评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06):70-74.

徐晓宏.比较研究的意义世界:一项宏观现象学的考察[J].清华社会学评论,2017(02):15-25.

谢立斌.中德比较宪法视野下的人格尊严——兼与林来梵教授商榷[J].政法论坛,2010,28(04):53-67.

梁卫霞.人格尊严的基督教哲学解读[J].宗教与哲学,2019(00):233-245.

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上)[J].比较法研究,2008(06):1-21.

Vgl. Zippelius/Würtenberger, Deutsches Statsrecht, 32. Aufl.

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gg/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

本文系哈耶克名篇《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选自《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当我们努力建构一种合理的经济秩序(arationaleconomicorder)的时...

by:jason打死不投降

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外一种

史学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史学在社会中应处于什么位置?人是社会的主体,史学和人又是什么关系?史学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应占有什么位置?对于这些问题,人们或许很少作认真的考...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讲会中医

阴阳者,天地之道,术数者,调养精气之法也。

by:江满春话中医养生

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

关注我,每日持续更新中…节目主题:性和爱到底是什么关系?未来的亲密关系,真的会走向所谓的纯粹关系吗?这些问题在我讲解这本书的时候,会跟大家分享!主播寄语:心存爱...

by:清莹_

镜映思维: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形成

关于:我为什么是今天的自己,以及:日后我可以有意识地选择成为怎样的自己。开启终身成长的潜能,不再做乌合之众中的一员!我们都曾无意识地随波逐流,却也可以有意识、有...

by:人邮知书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完整版》

2019年5月8日是经济学家德里希•冯•哈耶克(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诞辰120周年。哈耶克1945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的《知识在社会...

by:OUKINHENAN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武雅士等著名学者有关中国社会宗教与仪式主题的论文集。作者在实地调查基...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文化、科技与社会中的身体

Theory,Culture&Societycatersfortheresurgenceofinterestinculturewithin...

by:人类学与艺术书籍漫谈

都会中的孤岛

悲伤也好,痛苦也好,都是人生之花。致每一位曾在都市生活中迷失的你!与太宰治齐名的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杰作全收录!=======优秀的作家既是最初,也是最后的人。坂...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故事会中篇

主要讲述一些跟贴近生活的故事比较符合现代社会

by:画色天空_水墨有声